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化学   7篇
综合类   2篇
数学   3篇
物理学   2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太湖典型湖区水体溶解有机质的光谱学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Hu CM  Zhang Y  Yu T  Yao B  Hu DS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1,31(11):3022-3025
应用荧光光谱、紫外光谱及多种紫外参数等光谱学手段对太湖水体溶解有机质(DOM)进行分析测定,探讨太湖典型湖区水体中DOM的来源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不同湖区水体DOM组成特性呈现出一定的区域特征,位于入湖河流的T1点和T2点所代表的竺山湾湖区,结构复杂的大分子物质和腐殖质类物质含量较多,这些区域受多重来源包括生物来源、陆源及生产生活污水的影响较大;以T3为代表的梅梁湾湖区、T4为代表的贡湖湾湖区和T5所处的湖心区其DOM复杂化程度相对较低;而T6点代表的东太湖湖区,因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较小,以结构简单的类蛋白物质含量居多。  相似文献   
2.
《大学物理》2007,26(5):F0004
江南大学理学院随着无锡轻工业学院的诞生而奠基,随着江南大学的组建而生成。它根基于江南文化的沃土,成长于太湖水天的丰蕴,既有勤学苦练、身体力行的“笃学尚行”精神,又有“止于至善”永无止境的不懈追求。  相似文献   
3.
PARAFAC法解析太湖水体DOM三维荧光光谱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平行因子法(PARAFAC法)对太湖水样溶解性有机质(DOM)三维荧光光谱进行解析。通过比较因子数分别为3,4和5时,PARAFAC模型的核一致函数、 激发和发射光谱误差平方和、 各水样模拟的三维荧光光谱和残差谱图等情况,选择因子数为3作为太湖水样DOM三维荧光光谱PARAFAC模型的最佳因子数。太湖水样DOM的3类主要荧光组分分别是类腐殖质荧光物质、 类色氨酸荧光物质、 类酪氨酸荧光物质。  相似文献   
4.
前期研究发现太湖过滤水和表层沉积物中Zn含量最高,且表层沉积物中Cd存在强生态危害。因此,在优化实验条件下,以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为分析手段研究了太湖苏州湾大桥东表层沉积物(标记为SES)对Cd2+和Zn2+的吸附-解吸特性。吸附动力学结果表明:SES对Cd2+和Zn2+的吸附能力相差不大,在吸附时间t<120 min时,吸附是一个快速阶段,而当t≥120 min时则相反,吸附趋于动态平衡;Cd2+和Zn2+的吸附更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热力学实验表明,沉积物对Cd2+的吸附更符合Freundlich模型,而对Cd2+的吸附更符合Langmuir模型。沉积物中Cd2+和Zn2+的解吸动力学研究发现,二者均更符合Elovich方程,为非均相扩散过程。且当pH值增大时,沉积物中Cd2+和Zn2+的解吸量逐渐减小,并在pH=9时趋于稳定。结合Cd2+和Zn2+的吸附-解吸特性发现,SES对Cd2+和Zn2+的吸附速率远远大于其解吸速率,与作者前期研究结果一致。揭示了太湖表层沉积物对Cd2+和Zn2+的吸附-解吸作用机理及不同因素对吸附-解吸行为的影响。对研究太湖固-液两相界面重金属的分配和污染水体修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数学通报》2020,(1):61-62
己亥初冬,美丽的太湖之滨.2019年11月30日,全国第12届数学方法论与数学教育学术研讨会暨MM实验30年纪念活动落下帷幕.28日,全国各地300余名代表会聚无锡大饭店报到.他们是来自北京、上海、浙江、天津、河南、河北、甘肃、山东、四川、贵州、陕西和江苏等地的知名教授、学者、优秀教师和MM教育方式的召集人以及实验教师.  相似文献   
6.
铝盐富集法是应用31P核磁共振技术(31P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31P-NMR)分析水体溶解态磷组成的前处理方法。为将该方法更好地应用于太湖水体溶解态磷的研究中,针对铝盐添加时水体的pH值、铝盐的添加量、提取剂的选择、水样体积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铝盐的添加量不仅和水体中溶解态总磷的浓度有关,也与富集水的体积相关;铝盐添加过程中,水体pH值会影响有机磷的去除率;太湖水体溶解态磷富集的最优方法是取过滤后的湖水20 L,添加3 g AlCl3·6H2O并充分搅拌,且水体pH值保持6.0,静置过夜后,除去上覆水,收集含磷絮状物并离心,最后用0.5 mol/L NaOH+0.1 mol/L EDTA进行提取。  相似文献   
7.
太湖地区全沉积物毒性识别评估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用淡水单孔蚓(Monopylephorus limosus)和铜锈环棱螺(Bellamya aeruginosa)作为受试生物,对太湖沉积物的毒性进行筛查,采用全沉积物毒性识别评估(TIE)技术描述和鉴定太湖沉积物的主要毒性来源(重金属、氨氮或非极性有机物).通过初始毒性实验筛选出4个对铜锈环棱螺具有毒性和1个对淡水单孔蚓具有毒性的沉积物样点.通过TIE,对于铜锈环棱螺,高风险点T6的毒性来源是非极性有机物和重金属;对于淡水单孔蚓,高风险点T12的毒性来源是非极性有机物、氨氮、重金属.T6和T12中4种多环芳烃(苯并[b+k]荧葸、苊、二氢苊、茚并[1,2,3.cd]芘)是非极性有机物中产生生物毒性的来源之一,而Pb是T6和T12中产生毒性的主要重金属.  相似文献   
8.
太湖水体中藻蓝蛋白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藻蓝蛋白标准品和室内培养的铜绿微囊藻、鱼腥藻为参照,于2011年春、夏、秋三季在太湖采集75个水样,分析太湖水体中藻蓝蛋白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特征,及其与标准品、单一藻种光谱特征的区别和联系。结果表明:太湖水体中藻蓝蛋白的吸收光谱形态可根据500~700 nm的吸收峰个数划分为无峰型、单峰型和双峰型三类。无峰型光谱在500~700 nm间变化平缓,620 nm附近无藻蓝蛋白的特征吸收峰出现。根据300~450 nm的吸收差异,无峰型可划分为无峰Ⅰ和无峰Ⅱ两个亚类。峰型Ⅰ仅在260 nm附近出现吸收峰,250~800 nm的谱型更接近于有色可溶性有机物(CDOM);峰型Ⅱ在260和330 nm处均有吸收峰出现。单峰型光谱在620 nm的藻蓝蛋白特征吸收峰明显,受藻种差异和提取纯度的影响,其在250~300,300~450和500~700 nm的吸收峰出现位置和峰值比与标准品、单一藻种不同。双峰型光谱在620和670 nm附近各具一个吸收峰,同时在350~450 nm出现吸收肩,兼具藻蓝蛋白和叶绿素复合蛋白的吸收特征。  相似文献   
9.
藻类水华爆发已成为影响内陆水体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遥感能够提供实时的大范围观测,在水华监测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遥感植被指数已广泛应用于藻类水华监测中,通过对研究区植被指数图像进行阈值分割,能够反映不同子区域内的藻类爆发程度;然而阈值分割法的结果只能反映某一时间点(图像获取时)的藻类爆发状况,无法表征长时间内藻类的变化。相比于单个时间点的植被指数,植被指数时间谱(时谱)包含藻类的物候信息,能够更加全面准确地反映藻类的长时间变化。目前,植被指数时间谱还尚未应用到水华相关研究中。选取2001年—2013年太湖区域的MODIS NDVI数据,构建年度NDVI时谱数据,利用(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方法对每年的太湖蓝藻水华爆发强度进行分类,将太湖重度、中度和轻度蓝藻水华爆发的区域以及水生植物的区域提取出来,得到其空间分布和面积;并从2007年的时谱数据中抽取了8个时间点的NDVI图像,利用传统阈值分割法提取太湖重度、中度和轻度蓝藻水华爆发的区域,将结果与2007年时谱数据分类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能够更加全面准确地对太湖蓝藻爆发强度进行分类,通过NDVI时谱曲线提供的丰富物候信息可准确区分蓝藻与水生植被区域。本研究有望为准确掌握和预测藻类水华的爆发趋势及强度提供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0.
叶绿素a浓度(Chlorophyll-a: Chl-a)是内陆水体重要的水质参数之一,遥感数据为其提供了大范围、多时相的监测信息,然而由于内陆湖泊水色要素复杂的光学性质及较大的时空差异,传统的遥感影像及单一的Chl-a反演模型在应用中存在着局限性。因此本研究以太湖为研究区,时间分辨率1小时的静止海洋水色卫星Geostationary Ocean Color Imager(GOCI)为数据源,在基于层次聚类法实现归一化实测光谱反射率分类的基础上,利用光谱角测距匹配实现2012年5月6日(08:16—15:16) 8景GOCI太湖影像的水体分类;并针对不同水体类型分别建立基于GOCI影像的Chl-a反演模型,实现不同类型水体的Chl-a浓度反演。结果表明,太湖水体光谱可分为四类,类型1光谱体现出漂浮藻类的特征,可将其作为蓝藻水华的判定依据;类型2—4体现的特征分别为水体含有较高Chl-a浓度、较高悬浮物浓度及相对较低Chl-a较低悬浮物浓度;并且类型2—4与分类前相比,其分类模型估算的Chl-a浓度误差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平均相对误差分别降低了7%,12.3%和15.9%;此外,GOCI影像反演结果不仅可以很好地反映Chl-a浓度的空间分布状况,也能反映出太湖Chl-a浓度的日变化差异及规律,表现出了其在富营养化污染动态监测及预警中的应用潜力。该方法在GOCI影像中的应用,在提高Chl-a浓度反演精度的同时也提高了模型在实际应用中的适用性,为日后太湖水体不同时刻Chl-a浓度的精确估算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