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2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109篇
化学   167篇
力学   8篇
综合类   24篇
数学   240篇
物理学   8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构造一个求解椭圆型边值问题的多子域D—N交替算法,导出对应的容度方程和等价的迭代法,证明算法的收敛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经典风险模型的基础上,将索赔到达过程推广为更新过程,索赔可以批量到达,且带有常数利息力和Brown运动干扰项,得到一个新的风险模型,运用Markov骨架过程的方法,得出盈余过程的瞬时分布和生存概率.  相似文献   
3.
本文讨论了以混合指数分布为点间间距的更新风险模型下平均折现惩罚函数, 在简单条件下, 利用Dickson and Hipp (2001)中引入的变换方法, 得到了平均折现惩罚函数的Laplace变换的精确表达式.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独立同分布随机变量序列部分和的叠对数律收敛速度结果,在一定条件下,研究了一般更新过程的叠对致律及其收敛速度。  相似文献   
5.
王海君  王来来 《分子催化》2005,19(3):230-239
乙烯与一氧化碳交替共聚合成的聚酮是一类新型的热塑性高分子材料, 具有良好的机械加工性能.  相似文献   
6.
马来酸二丁基锡的合成及其共聚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来酸二丁基锡的合成及其共聚合刘云桥金根河李福绵(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北京100871)关键词马来酸二丁基锡,醋酸乙烯酯,交替共聚物,光聚合关于马来酸酐[1],马来酰亚胺 N 取代物[2,3]与富电子烯类单体如苯乙烯,醋酸乙烯酯,乙烯基烷基醚...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马来酸酐和环氧丙烷交替共聚,发现Nd(P_(507))_3-Al(i-Bu)_3是马来酸酐(MAn)和环氧丙烷(PO)交替共聚的良好催化剂,并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研究了共聚物的结构。  相似文献   
8.
乙醇酸和DL-乳酸交替共聚物具有不同于其无规共聚物的理化性能和生物降解性。以DL-3-甲基-1,4-二烷-2,5-二酮为单体,通过在辛酸亚锡引发下的本体开环聚合,合成了该交替共聚物,并进行了结构表征。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马来酸酐(MAn)在过氧化苯甲酰(BP)引发作用下与醋酸乙烯酯(VAc)的交替共聚反应。红外光谱证明了交替共聚物的结构,分析结果表明共聚物是由反应单体技1:1摩尔比例组成。当c(BPO)=6.8×10~(-3)moi/L,c(VAc)=3.4×10~(-3)mol/L,p(MAn)=32.7g/L,63~65℃反应18小时,转化率可达92%以上。  相似文献   
10.
 利用交替三线性分解算法与反相高效液相 二极管阵列检测 (RP HPLC DAD)相结合 ,在洗脱时间为1 0 86min~ 1 399min(间隔 1 / 1 50min)、紫外吸收波长为 2 68nm~ 2 98nm(间隔 1nm)时对苯二酚位置异构体的重叠及光谱体系进行了分辨研究。分辨结果与实际结果一致。同时测定了水溶液中共存的邻苯二酚、间苯二酚和对苯二酚的含量 ,回收率分别为 (1 0 0 1± 1 0 ) % ,(99 4± 1 4) % ,(1 0 0 5± 1 7) %。研究结果表明 :该方法定量快速准确 ,实验操作步骤简单 ,解决了在干扰物存在条件下三者很难同时分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