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化学   5篇
综合类   3篇
物理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分析茶树老叶中儿茶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邹耀洪 《分析化学》2003,31(3):381-381
1 引  言儿茶素是一类能改进血管渗透性能 ,增强心肌 ,降低血压 ,并具有抗脂肪肝、抗癌和Vp样作用的天然活性物质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 质谱 (LC MS)联用法分析儿茶素至今未见报道。本文采用LC MS联用法 ,优化了色谱条件 ,同时分离了茶树老叶中 7种儿茶素 ,并以HPLC与LC ESI MS联合定性 ,鉴定出 7种儿茶素分别为表没食子儿茶素 (EGC)、没食子儿茶素 (GC)、表没食子儿茶素 3 没食子酸酯 (EGCG)、表儿茶素 (EC)、没食子儿茶素 3 没食子酸酯 (GCG)、表儿茶素 3 没食子酸酯 (ECG)、儿茶素 3 没食子…  相似文献   
3.
高光谱技术分析茶树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及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植物叶片叶绿素含量及分布是植物营养信息表达的一个重要指标.以茶树为研究对象,利用高光谱技术分析茶树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及其分布.通过采集茶树鲜叶的高光谱图像,利用7种不同的算法从高光谱数据中提取相应的特征参数,并根据特征参数和叶绿素含量的参考测量值分别拟合出相应的预测模型.结果显示,二次土壤调节植被指数算法提取的特征参数最...  相似文献   
4.
波谱技术快速获取茶树生长和茶叶品质信息对提高茶叶生产信息化、产业化水平,保障茶叶品质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阐述了波谱技术在茶树生长和茶叶品质信息快速检测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重点介绍了红外光谱,荧光光谱、拉曼光谱、质谱等在茶树生长信息获取(氮、叶绿素、病虫害信息等)、茶叶品种分类、茶叶分级、茶叶内部品质检测(茶多酚、儿茶素、咖啡碱、氨基酸、农药残留等)、茶饮料和加工品的品质检测以及相关检测设备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和应用情况,简述了茶树生长信息获取方法、传感仪器和产业化应用的研究和发展趋势。选择合适的预处理和化学计量学方法能有效增加模型效果,减少冗余数据,为基于波谱技术便携式仪器的开发提供可能。基于波谱技术便携式仪器和在线检测仪器开发仍是今后实现该技术应用和推广的重点。首次介绍了波谱技术在茶叶生产加工领域的应用成果和研究进展,涵盖茶树生长、茶叶加工、茶叶和茶加工品品质安全等多方面内容,并论述波谱技术在茶叶产业应用存在问题和将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不久前,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UPOV)第35次大田作物工作组会议在京召开,中外专家将共同讨论修订玉米、茶树、豌豆、谷子等6个作物的DUS测试指南等技术性文件。  相似文献   
6.
碧螺珍珠茶与铁观音的香气成分分析与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碧螺珍珠是一种新创制的乌龙茶,它是利用名优绿茶碧螺春茶树上的驻芽的三叶,借鉴乌龙茶的加工方法制作而成的.本文对碧螺珍珠和铁观音这两种茶叶进行了香气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这两种茶叶香气组成上总体相似,高沸点化合物含量均较高,主要有橙花叔醇、吲哚、2-苯乙醇和α-法呢烯等.但由于两者茶树品种和产地不同,在精油总量和香气组成上有一些差别,这也反映在两者的感官品质差别上.  相似文献   
7.
磷肥对茶园土壤中镉有效性及其生物累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温室盆栽试验,研究了在不同培养期内(1,2和4个月),不同磷肥(过磷酸钙、磷酸二氢钾、钙镁磷肥)及施磷量(P2O50.2,0.5g·kg-1)对镉污染茶园土壤pH值、土壤有效态镉含量及茶树镉吸收累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钙镁磷肥的施加可有效提高茶园土壤的pH值,过磷酸钙和磷酸二氢钾对pH值的提高则不明显;过磷酸钙和钙镁磷肥均提高了土壤有效态镉含量,且施磷量不同影响规律亦不同,而磷酸二氢钾对土壤有效态镉含量的影响不显著;茶树累积镉含量为根茎叶,根系对镉的富集能力极强,向茎和叶部位的迁移量较低;钙镁磷肥的施加可显著降低茶树各部位对镉的吸收累积量,0.5g·kg-1施磷水平下效果尤为明显,而过磷酸钙和磷酸二氢钾则使茶树对镉的吸收累积量增加;随着茶树培养时期的延长,土壤pH值和有效态镉含量基本呈下降趋势,根系吸收镉的量逐步升高,而茎和叶中镉的含量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8.
茶树冻害鉴定是评价茶树抗逆性、指导茶园越冬管理的基础。茶树冻害鉴定的传统方法主要通过人工观察茶树叶片的冻害数量和冻害程度,存在准确率低,效率低,主观性强等缺点。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小波变换和可见光谱的茶树冻害程度评估框架。首先,采集了1 000张茶树受冻后的树冠图像,并且按照4∶1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并对训练集图像的冻害叶片进行标注。其次,采用Faster R-CNN网络对茶树的冻害叶片进行识别提取,并且分别选择了AlexNet、 VGG19和ResNet50三种特征提取器,选择鲁棒性最高的特征提取器作为主干网络。然后,将提取到的茶树冻害叶片图像进行小波变换增强处理,从而得到了一张低频率和三张高频率的图像。将小波变换处理后的图像和未经小波变换处理的图像分别输入到VGG16、 SVM、 AlexNet、 ResNet50等网络对冻害叶片进行分级,比较四种网络的分类性能。根据冻害叶片的数量、冻害叶片的程度,不同冻害程度叶片的权重系数,对茶树受冻程度打分,从而对茶树整体的冻害程度进行评估。结果表明:(1)基于ResNet50的Faster R-CNN模型提取茶树冻害叶片的性能最好,其查准率...  相似文献   
9.
低温冻害是茶园中最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茶树叶片低温胁迫的定量监测对于评估茶园冻害程度和及时采取措施具有重要意义。茶树低温胁迫的传统检测方法,主要是通过人工观察和理化指标的测定,存在精度低、效率低和主观性强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灾害后期的茶树管理。该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高光谱成像的茶树冻害程度定量判断方法。首先,利用高光谱成像设备采集自然环境中茶树叶片在无冻害发生、冻害初期和冻害后期三个阶段的光谱数据,提取叶片的平均反射率;测定相应叶片中的相对电导率(REC)、叶绿素(SPAD)和丙二醛(MDA)等生理生化指标。其次,利用多元散射校正(MSC)、一阶导数(1-D)和平滑滤波(S-G)算法对采集的原始高光谱数据进行预处理,并利用无信息变量消除(UVE)和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SPA)算法筛选预处理后高光谱数据的特征波段。最后,利用卷积神经网络(CNN)、支持向量机(SVM)和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REC、 SPAD和MDA含量的定量预测模型。结果表明:(1)经MSC+1-D+S-G算法预处理的光谱曲线比原始光谱曲线的波峰和波谷更加突出,提高了光谱的分辨率和灵敏度,有利于提高后期回归模型的精度;...  相似文献   
10.
茶树叶与根表面的XPS表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研究了茶树叶与根的表面化学组成与结构。结果表明,茶树表面主要由C, O, N和Al等四种元素组成,在茶树叶远轴面还有少量的P和F。通过查阅标准图谱数据库、参照木材表面XPS分析结果,对茶树表面测得的C1s结合能采用曲线拟合与分峰,得到三种形态:结合能为285 eV的是C1,来自C—C或C—H,代表角质、蜡质等脂类化合物;C2的结合能在286.35 eV(近轴面)和286.61 eV(远轴面),是能够与氧形成单键的C—O,主要源于表面的纤维素;C3的结合能为288.04 eV(近轴面)和288.09 eV(远轴面),为CO基团标志,综合N(1s)的结合能(399~401 eV)和O(1s)的分峰情况,为蛋白质的酰基标志。茶树根表面除含有与叶表面相同的C1(结合能285 eV)、C2(结合能286.49 eV)和C3(结合能288.78 eV)所代表的角质、蜡质、纤维素和蛋白质之外,还出现了结合能为283.32 eV的C5。由于其结合能低于C1,推测为茶树根表面的有机金属形态。茶树叶和根表面没有木材表面具有的羧基C4,说明根系分泌的有机酸游离存在于根表面。对茶树表面O(1s)图谱的拟合结果与C(1s)结果相吻合。计算不同C和O形态所占的比例得知,茶树叶面远轴面含氧基团多于近轴面,呈较高的氧化状态,因此远轴面化学性质较活泼;与叶相比,茶树根的角质和蜡质含量显著降低,含氧基团相对增多,因此化学性质较活泼,适于水分子和其他溶质分子通过。由于蛋白质含量为根表面>远轴面>近轴面,表明根表面的湿润度高于叶表面,而远轴面湿润度高于近轴面。存在于茶树表面Al的结合能均大于单质铝72.7 eV,在73.50 eV以上,为Al2O3形态,这将增大茶树表面的吸附作用。由于根表面Al2O3含量高于叶面,显示根具有更强的吸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