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9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200篇
化学   308篇
晶体学   2篇
力学   6篇
综合类   118篇
数学   62篇
物理学   7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台湾地处亚热带,具备特殊地形地质,气候变化复杂,森林植被丰富,蕴育各种真菌资源.细胞粘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尤以森林土壤出现之种类最多.有关网柱细胞粘菌(dictyostelid cellular slime molds)生物多样性的调查,自1980年即陆续展开.目前自台湾平地至高山各地区之森林土壤样品中,所分离的网柱细胞粘菌物种多样性共已鉴定出1科3属18种,分别为细长纤管细胞粘菌(Acytostelium leptosomum)、巨大头网柱细胞粘菌(Dictyostelium macrocephalum)、布列菲氏网柱细胞粘菌(D.brefeldianum)、巨网柱细胞粘菌(D.giganteum)、金黄柄网柱细胞粘菌(D.aureo-stipes var.aureo-stipes)、浅紫网柱细胞粘菌(D.lavandulum)、单叉网柱细胞粘菌(D.monochasioides)、多头网柱细胞粘菌(D.polycephalum)、紫色网柱细胞粘菌(D.purpureum)、根足网柱细胞粘菌(D.rhizopodium)、纤细网柱细胞粘菌(D.delicatum)、淡紫柄网柱细胞粘菌(D.coeruleo-stipes)、细小网柱细胞粘菌(D.minutum)、棍棒头网柱细胞粘菌(D.clavatum)、微小型网柱细胞粘菌(D.exiguum)、透明轮生细胞粘菌(Polysphondylium pallidum)、伪纯白轮生细胞粘菌(P.pseudo-candidum)和紫色轮生细胞粘菌(P.violaceum).网柱细胞粘菌生态多样性的探讨,则于2000年10月至2001年8月,在台北阳明山地区鹿角坑生态保护区、小油坑芒草植被、及包箨箭竹林植被设立30个样区,每2个月采集土壤样品一次,结果鹿角坑生态保护区出现6个菌种,在3种植被样区中占最多数,且以8月份各菌种之出现频率最高.网柱细胞粘菌在阳明山出现频率以夏季出现频率较高,冬季出现频率较低.土壤样品之pH值亦影响网柱细胞粘菌在该地区之分布,包箨箭竹植被之土壤样品pH值最低为3.8,该植被区之菌种出现频率最低.透明轮生细胞粘菌(P.pallidum)普遍存在于3种植被样区中,出现频率随季节之变化小,为该地区最广泛分布之种类.此外,将台湾所分离而得的网柱细胞粘菌种类(纯培养菌株),抽取基因体DNA(genomicDNA),以二对引子(primer)从事核醣体DNA(rDNA)片段ITS1-5.8S-ITS2区域增幅作用,经DNA序列定序后,分析探讨台湾网柱细胞粘菌种类之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2.
The existence, multiplicity and infinite solvability of positive solutions are established for some two-point boundary value problems of one-dimensional p-Laplacian. In this paper, by multiplicity we mean the existence of m solutions, where m is an arbitrary natural number.  相似文献   
3.
A layer of 40nm-thick Ag-SiN film with Ag nano-particles embedded and distributed randomly in the SiN thin film were deposited by the method of radiant-frequency magnetron sputtering. Specimens orderly comprising a random Ag-SiN film and an optical phase change recording layer were exposed to a focused laser beam with wavelength of 69Ohm. It is shown that, with a random Ag-SiN layer deposited above the recording layer. Calculation by the finite difference time domain method of a 4Ohm-thick SiN film under a Gaussian beam irradiation has been carried out to simulate the near-field distribution in the film, which showed a huge local near-field intensity enhancement of about 200 times if small Ag particles with diameter of 6 nm were modelled inthe SiN film in the central region of the in cident laser spot.  相似文献   
4.
引进了随机环境中多物种分枝随机游动的一般模型.在分枝过程非灭绝的情况下,讨论了系统的状态分类,得到了系统暂留及强常返的充要条件是存在k个定义在整数集上的函数分别满足某种性质.最后给出了系统强暂留的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5.
用同步辐射光电子能谱表征了不同氧分压下通过热蒸发镁在GaAs(100)面制备氧经物超薄膜过程中的氧物种,结果表明表面氧物种的形式与镁氧配比有关,较高的氧分压下于形成活泼的分子离子等氧中间体,因此通过控制镁氧比可以制备高效的薄膜模型催化剂或适合于功能材料集成的规则氧化物过渡层,氧物种的形式可以通过能谱中不同的原子或分子轨道电子跃迁来有效地区分。  相似文献   
6.
ONOO-活性氧的荧光光谱分析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介绍了ONOO^-活性氧的化学性质,并对其参与的主要化学反应进行了分类和总结.同时,比较了近年来用于ONOO^-检测的方法,并重点论述了荧光光谱分析方法尤其是酶催化动力学荧光分析法在检测ONOO^-活性氧方面的优势和最新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用FT—IR技术研究Mo/HZSM—5分子筛的骨架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薇  徐奕德 《催化学报》1998,19(4):339-343
在两种不同硅铝比的HZSM-5分子筛上担载不同量的钼物种后,对甲烷地氧脱氢芳构化反应呈现出不同的催化活性,使用FT-IR技术测定了催化剂样品的骨架结构,结果表明,在两种族中分子筛载体上,钼物处的存在状态及其与载全校是的相互作用各不同相;分子筛载的酸性环境决定了浸渍时钼物种的可能存在状态。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钙钛矿型LaSrCoCu_xO_3催化剂对CO氧化反应的催化活性及其表面氧的催化作用.结果表明,x=0.4的催化剂对CO氧化具有最高催化活性,常压及本实验条件下CO完全氧化的最低温度为168℃;催化剂均为氧缺陷化合物,吸附于表面晶格氧缺陷上的吸附氧是CO氧化反应的活性氧物种;并发现催化剂中存在有非常价态的C04 ,认为CO氧化反应是通过吸附氧调变Co3 和Co4 价态而进行.  相似文献   
9.
稀土在鼠肝中的物种分布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采用 ICP-MS、微量蛋白层析分离技术 ,研究了长时间、低剂量混合稀土及短时间、高剂量硝酸镧分别对大鼠及小鼠作用后 ,稀土在鼠肝中的代谢累积及其物种分布 .结果表明 ,鼠肝中各稀土含量随给药剂量的增加而增大 ,其累积速度大小顺序为 La>Ce>Nd>Pr;经柱层析分离未得到与稀土特异结合的鼠肝蛋白 ;稀土可与多种鼠肝蛋白 (包括多种重要的酶 )结合 ,在一定条件下 ,稀土与其结合蛋白可发生解离  相似文献   
10.
Cu-ZSM-5分子筛上[Cu-O-Cu]2+物种的原位红外光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原位监测Cu-ZSM-5分子筛的振动动红外光谱随温度及不同处理条件的变化情况,观察到[Cu-O-Cu]^2+物种的形成过程,即两个Cu(OH)^+在脱水过程中经二聚形成[Cu-O-Cu]^2+,低交换度样品开始产生[Cu-O-Cu]^2+物种所需脱水温度较高,通过观察不同处理条件对[Cu-O-Cu]^2+的影响,说明Cu^2+是通过脱出[Cu-O-Cu]^2+中的超各氧而被还原为Cu^+,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