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3篇
综合类   1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饲喂频率对鲈鱼生长及体生化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同一种饵料设置1次·d-1、2次·d-1、3次·d-1、4次·d-14个饲喂频率,采用静水连续充气养殖系统,在盐度为26.0%~27.0%、温度为26~30℃条件下对鲈鱼(85.95±2.04)g进行为期40d的生长实验.结果表明:(1)饲喂频率影响鲈鱼的生长是由食物转化率和摄食率的提高共同引起的.(2)水分含量随饲喂频率的增高而保持不变;蛋白质含量随饲喂频率的增加,基本保持不变;脂肪含量随饲喂频率的增高而明显减少;灰分含量随饲喂频率的增多而明显增加.(3)鲈鱼的适宜饲喂频率为2次·d-1.  相似文献   
2.
不同诱食剂种类对管角螺幼螺摄食、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究管角螺幼螺配合饲料的高效诱食剂, 分别选取7种氨基酸、2种含硫有机物和2种动物的提取物诱食剂添加至基础饲料中, 对壳高(2.10±0.25)cm、体重(1.05±0.25)g管角螺幼螺进行为期100d的不同诱食剂投喂效果实验. 结果显示: 7种氨基酸中, 以甘氨酸添加量为0.2%时的摄食率和增重率最大; 含硫有机物类诱食剂中, 大蒜素以添加量0.15%的效果较佳, 甜菜碱以添加量0.6%的效果较佳; 动物提取物类诱食剂中, 菲律宾蛤仔汁和缢蛏汁添加量均以0.4%时效果最好. 11种诱食剂中, 以缢蛏汁添加效果最佳, 且原料来源广、制作方便, 成本低, 可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3.
对延迟投饵0~6d的鮸鱼仔鱼的摄食、生长与存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当海水温度为24.5~25℃,盐度为24.2~24.8时,鮸鱼仔鱼3日龄后开口摄食,初次摄食率为25%.其不可逆点(PNR)出现在开口后第3天;(2)鮸鱼仔鱼体长的增长率随着延迟投饵天数的增加而减低,鮸鱼仔鱼的存活率亦随着延迟投饵天数的增加而降低,延迟6d投饵,8日龄仔鱼全部死亡;(3)鮸鱼仔鱼的适宜投饵时间为孵出后的1d之内.  相似文献   
4.
婴幼儿营养方便食品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初步探讨了婴幼儿的营养特点,并分析了的婴幼儿的摄食特点,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外部分婴儿食品的设计思路,充分开发利用我区优质的肉、奶、水果、蔬菜资源,针对性地开发研制了4种符合婴幼儿生理需要,并易于消化吸收的婴幼儿断奶食品或辅助食品。  相似文献   
5.
对延迟投饵0~6d的(鱼免)鱼仔鱼的摄食、生长与存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当海水温度为24.5~25℃,盐度为24.2~24.8时,(鱼免)鱼仔鱼3日龄后开口摄食,初次摄食率为25%.其不可逆点(PNR)出现在开口后第3天;(2)(鱼免)鱼仔鱼体长的增长率随着延迟投饵天数的增加而减低,鲵鱼仔鱼的存活率亦随着延迟投饵天数的增加而降低,延迟6 d投饵,8日龄仔鱼全部死亡;(3)(鱼免)鱼仔鱼的适宜投饵时间为孵出后的1 d之内.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褐菖仔鱼在饥饿条件下的存活与生长, 对其仔鱼初次摄食率和饥饿不可逆点以及延迟投喂下仔鱼的存活及生长特征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16~18℃下, 仔鱼产出当日开口摄食, 4日龄仔鱼初次摄食率最高, 达(93.33±9.43)%, 饥饿不可逆点为7.2日龄; 投喂组仔鱼卵黄囊消耗较饥饿组快, 前者卵黄囊于5日龄基本耗尽, 后者维持到8日龄; 延迟投喂1~5d各组, 其10日龄仔鱼存活率在70%以上, 显著高于延迟投喂6~9d各组(P<0.05); 初产仔鱼平均全长为(4.15±0.10) mm, 饥饿3d内, 全长平均日增长量为8.3×10-2 mm?d-1, 第4天后出现负增长; 延迟投喂0~3d各组的20日龄仔鱼全长及特殊增长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 但延迟4d后各投喂组, 各指标均出现显著下降(P<0.05). 因此认为, 褐菖仔鱼最佳投喂时间为4日龄, 对其以后的生长、存活最有利.  相似文献   
7.
剧毒卡罗藻对双壳类生理生化过程的影响尚待研究解明. 本文以菲律宾蛤仔为对象, 比较研究了细胞大小形态一致的剧毒卡罗藻和无毒周氏卡罗藻对菲律宾蛤仔的生长、存活、摄食生理以及糖原含量的影响. 结果显示, 2种卡罗藻喂养下, 菲律宾蛤仔稚贝均有生长, 但有毒组的生长指标和存活率均显著低于无毒组. 其滤水率和摄食率与藻密度呈近似幂函数相关, 15×105 cells·L-1为拐点藻密度; 小于或等于此藻密度时, 2组的摄食率和滤水率随密度增加而增加, 且无显著差异; 大于此密度时, 有毒藻组滤水率和摄食率均显著低于无毒藻组. 成贝较稚贝能耐受更高有毒藻密度. 摄食2种卡罗藻后, 菲律宾蛤仔各组织均快速累积糖原, 外套膜糖原含量最高, 变化最为显著. 但糖原累积量与藻密度有关, 低藻密度组中, 有毒藻组的糖原含量显著低于无毒藻组. 研究结果表明, 剧毒卡罗藻可以通过降低贝类摄食能力、干扰生化代谢等非急性致死过程来影响贝类的生长及存活.  相似文献   
8.
2011年2月~2012年3月,对南昌市3个城市湖泊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和季节动态进行研究。3个湖泊共记录大型底栖动物52种及亚种,隶属于7纲21科43属,优势种为霍甫水丝蚓Limnodrilus hoffmeisteri、梨形环棱螺Bellamyapurificata、花纹前突摇蚊Procladius choreus、粗腹摇蚊Pelopiasp.及羽摇蚊Chironomus plumosus;各湖泊的平均密度和平均生物量分别为:东湖108.45ind/m2,75.89g/m2;青山湖1520.89ind/m2,123.04g/m2;前湖607.22ind/m2,13.66g/m2。结果表明,大型底栖动物的密度在湖泊间差异显著(F=4.21,P0.05),同一湖泊密度季节差异不显著(F=0.99,P0.05);湖泊间及同一湖泊不同季节生物量差异均不显著(F=2.15,P0.05;F=0.58,P0.05)。不同干扰程度下的城市湖泊,底栖动物功能摄食类群比重有各自的特点。东湖无论从密度或生物量看,均表现为以刮食者为主,占总密度的51.03%,总生物量99.50%;而青山湖和前湖从密度看,则以直接收集者为主,分别占总密度的76.49%和59.63%,从生物量看,以过滤收集者为主,分别占总生物量的79.75%和61.59%。  相似文献   
9.
温度对条石鲷摄食率、产卵量和受精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在人工室内养殖条件下,温度对条石鲷亲鱼摄食率的影响,同时就温度对产卵量和受精率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条石鲷的摄食率在14.4~26.7℃范围内,随温度的升高摄食率增大,在平均水温23.3~26.7℃范围内条石鲷摄食率相对较高;温度对条石鲷产卵量和受精率也有影响,在20℃以下条石鲷产卵量和受精率都较低.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褐菖鲉仔鱼在饥饿条件下的存活与生长,对其仔鱼初次摄食率和饥饿不可逆点以及延迟投喂下仔鱼的存活及生长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6~18℃下,仔鱼产出当日开口摄食,4日龄仔鱼初次摄食率最高,达(93.33±9.43)%,饥饿不可逆点为7.2日龄;投喂组仔鱼卵黄囊消耗较饥饿组快,前者卵黄囊于5日龄基本耗尽,后者维持到8日龄;延迟投喂1~5d各组,其10日龄仔鱼存活率在70%以上,显著高于延迟投喂6~9d各组(P0.05);初产仔鱼平均全长为(4.15±0.10)mm,饥饿3d内,全长平均日增长量为8.3×10-2 mm·d-1,第4天后出现负增长;延迟投喂0~3 d各组的20日龄仔鱼全长及特殊增长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延迟4 d后各投喂组,各指标均出现显著下降(P0.05).因此认为,褐菖鲉仔鱼最佳投喂时间为4日龄,对其以后的生长、存活最有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