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2篇
数学   9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芗素 《数学通报》1990,(7):47-47
《九章算术》(简称《九章》)是一部中国古代数学经典著作,早已为国内外学者所称道。刘徽的《九章算术注》(简称《刘注》)也已成为数学史界所关注的重要文献之一。尤其近年来,对《九章》及《刘注》的研究,已成为国际学术界的“热点”了。根据目前各种迹象表明,即将形成“《九章》热点”的高潮。就在这一高潮到来的前夕,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今年出版了《东方数学典籍——〈九章算术〉及其刘徽注研究》(简称《研究》)一书,这书的出版既标志着对《九章》及《刘注》研究的高度学术水  相似文献   
2.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数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对于现代化社会而言,数学素质应该是公民所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为了切实地将我国的教育提高到现代的先进的水准,使人们树立起正确的数学价值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17-19世纪法国数学家发展了圆周率的古典计算方法,给出了等周法,等积法,圆周法,面积法,4种方法无一例外地从两边逼近圆周率,从中未能获得圆周率的加速方法,而刘徽利用了只从一侧逼近的割圆术获得了超越时代的加速方法,因此割圆术更具优越性,另一方面,利用法国数学家的结果,可以简易地给出刘徽加速方法的证明,本文研究的目的是证明这样一个事实:中西数学的交流是互惠互利的。  相似文献   
4.
段耀勇 《大学数学》2006,22(3):163-166
刘徽的“割圆术”是中国数学史上的重要成就之一,其中包含着中国数学家对无限问题的独特认识和致用的处理方式.很多高等数学教科书在讲述极限概念时大都提及,但所述,并未体现刘徽本意.刘徽的“割圆术”是为证明圆面积公式而设计出来的一种方法,其融合了庄、墨两家理解和处理无限问题的方法,并且使用了数列极限的“夹逼准则”和不可分量可积的预设.通过这些相关知识的历史考察,试图以HPM的方法来辅助解决极限概念教学的难题.  相似文献   
5.
王方汉 《数学通讯》2000,(2):48-48,F003
  相似文献   
6.
给出了一种基于刘徽割圆术的平面NURBS曲线的等距线的逼近算法。利用正多边形代替圆所扫掠出的区域边界来近似等距曲线,所得到的逼近曲线是与基曲线同次的NURBS曲线,并且可以达到任意的精度。  相似文献   
7.
胡勇 《数学通讯》2004,(7M):96-96,F003
在我国古代,数学被认为是一种实用的技艺,“算术亦是‘六艺’要事,自古儒士论天道,定律历者皆学通之”(颜之推).在西方,数学则被认为是科学的皇后,并被看成是一切科学的典范,“一种科学只有在成功地运用数学时,才算达到完善的地步”(马克思).  相似文献   
8.
割圆术近析     
本文对我国刘徽、日本关孝和及希腊海伦三位古代数学家在圆周率研究中的三种典}II的割圆术作了分析比较.尤其是刘徽注中所说的“消息”一词作出了一种新的解释.对刘徽、关孝和的思想所定义的圆周长,以现代分析所常用的圆周长的定义为基础(即与海伦类似的方法)作了严格的证明.并对刘徽和关孝和的公式作了精度估计.文中指出了刘徽和关孝和的割圆术中提高精度的做法已具有本世纪初才提出的外推极限法思想.  相似文献   
9.
割圆术是刘徽圆田术注的核心内容,其主旨在于证明《九章算术》中的圆面积公式.刘徽所采用的极限过程是为进行无穷小分割并最后证明圆面积公式做准备的,并不是为了求圆周率.求圆周率是用不到极限过程的,它只是极限思想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对刘徽求圆周率程序的错误理解,会将刘徽置于他从未犯过的循环推理的错误之中.  相似文献   
10.
1指导思想"数学讲究理性,但并不否认感性,尤其是数学灵感.数学史上的很多重大发现与灵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新课程强调数学直觉思维的培养,而这显然不能仅仅靠推理训练来实现.举例来说,一些教师在教授勾股定理时会先要求学生自己画一个直角三角形,让他们测量并计算该三角形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