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82篇
  免费   442篇
  国内免费   144篇
化学   299篇
晶体学   21篇
力学   1038篇
综合类   20篇
数学   296篇
物理学   1394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102篇
  2019年   70篇
  2018年   71篇
  2017年   78篇
  2016年   93篇
  2015年   84篇
  2014年   127篇
  2013年   159篇
  2012年   139篇
  2011年   179篇
  2010年   124篇
  2009年   161篇
  2008年   151篇
  2007年   142篇
  2006年   157篇
  2005年   110篇
  2004年   117篇
  2003年   113篇
  2002年   85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89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68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47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6篇
  1976年   2篇
  1974年   2篇
  197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2.
In this work, a continuum model is presented for size and orientation dependent thermal buckling and post-buckling of anisotropic nanoplates considering surface and bulk residual stresses. The model with von-Karman nonlinear strains and material cubic anisotropy of single crystals contains two parameters that reflect the orientation effects. Using Ritz method, closed form solutions are given for buckling temperature and post-buckling deflections. Regarding self-instability states of nanoplates and their recovering at higher temperatures, an experiment is discussed based on low pressurized membranes to verify the predictions. For simply supported nanoplates, the size effects are lowest when they are aligned in [100] direction. When the edges get clamped, the orientation dependence is ignorable and the behavior becomes symmetric about [510] axis. The surface residual stress makes drastic increase in buckling temperature of thinner nanoplates for which a minimum thickness is pointed to stay far from material softening at higher temperatures. Deflection of [100]-oriented buckled nanoplates is higher than [110] ones but this reverses at higher temperatures. The results for long nanoplates show that the buckling mode numbers are changed by orientation which is verified by FEM.  相似文献   
3.
1+1/2对转涡轮叶排轴向间距对性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木文对1+1/2对转涡轮中轴向间距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对不同轴向间距叶栅流场进行了大量时间精确模拟。研究表明,1+1/2对转涡轮高低压转叶间轴向间距成为追求高效率的制约因素,轴向间距为高压转叶喉部宽度是关键点。因此有关小轴向间距下强激波/叶排干扰的研究应该加强。  相似文献   
4.
轴流风扇叶片端导叶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数值方法研究了叶片端导叶对轴流风扇性能的影响。通过与普通开式轴流风扇比较,分析了叶片端导叶对内部流动作用的机理.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叶片端导叶的安装位置将影响轴流风扇气动效率,安装叶片端导叶不能提高风扇静压升,但是在压力面安装时能有效地减小风扇叶顶泄漏流与主流的掺混损失;在设计流量下,压力面安装叶片端导叶使泄漏涡的作用范围较小,涡核更靠近吸力面;吸力面安装叶片端导叶弱化了泄漏涡的强度但没有减小泄漏涡的作用范围。  相似文献   
5.
全内反射荧光显微术应用于单分子荧光的纵向成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琛  王桂英  徐至展 《物理学报》2004,53(5):1325-1330
利用这种显微术中激发场的纵向强度呈指数衰减的分布特性,测得的荧光强 度将强烈依赖渗透深度(强度衰减到1/e时的距离),从而快速直接的确定单分子荧光 团间的纵向间隔、每个荧光团的纵向绝对位置和荧光团的半径大小,即实现荧光分子三维分 布的重构.在整个重构的过程中,只需要改变一次入射角的大小,即只需探测两幅荧光分子 的全内反射成像. 关键词: 全内反射荧光显微术 纵向重构  相似文献   
6.
利用两种方法研究了有源放大器波分复用系统光纤链路中交叉 相位调制的不稳定性.首先利用非线性薛定谔耦合方程,在小幅度扰动下,研究了正常色散 和反常色散光纤中的交叉相位调制不稳定性. 由于相位噪声涨落,利用分裂步长傅里叶 变换法与Monte-Carlo法,模拟了有源放大器链路中反常色散和正常色散情况下的调制不稳定性. 两种方法得到的结论基本一致. 关键词: 调制不稳定性 交叉相位调制 斯托克斯带 反斯托克斯 带  相似文献   
7.
多束团正电子储存环中可能发生电子云不稳定性. 由于电子云导致的束团横向尺寸增长已经成为提高对撞机对撞亮度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 介绍了在BEPC储存环中, 利用条纹相机直接测量由于电子云导致的束团横向尺寸增长结果, 并与模拟计算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8.
Optical trapping forces of polystyrene microspheres are analyzed both theoretically and experimentally, and comparisons are made between the two. Discrepancies are mainly caused by straight-ray approximation for axial trapping, and by trapping-position vertical displacement due to gravity for transverse trapping.  相似文献   
9.
同轴双无衍射光的理论与实验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赵斌 《光学学报》2003,23(12):460-1463
提出同轴双无衍射光的概念。如果两束汇聚角略有不同的同轴无衍射光同时存在,则它们相互之间叠加干涉后产生一种纵向呈周期变化的光场结构,这是一种新的光束空间分布,这种光束在横向仍是一种同心环光斑,可用于精密对准。而在不同纵向位置,这些同心环的强度分布是不同的,且是周期性变化的。同轴双无衍射光的轴向周期性可用于沿光束传播方向的定位。文中提出了双环缝法、分段圆锥透镜法、正弦相位环光栅法等实现同轴双无衍射光的理论与实验方法,分析了同轴双无衍射光的横向与纵向传播的衍射光斑特性,理论计算与实验测量的结果基本相符合。  相似文献   
10.
聚能射流的断裂时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描述聚能射流失稳的一维近似方程出发,导出了聚能射流断裂时间的近似公式。这个近似公式定量显示了屈服应力、本构关系、粘度和径向收缩效应等对射流断裂时间的影响,在4个不同的特殊近似下,可以自然演化为近10年来所发表的几个半经验解析公式,并且在合理的参数范围内,公式给出的断裂时间曲线覆盖了射流断裂时间的全部实验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