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化学   13篇
力学   76篇
综合类   3篇
数学   3篇
物理学   3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江下游下蜀黄土的稀土元素物源判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长江下游镇江、福家湾、新港、芜湖、福路镇等地区下蜀黄土中稀土元素的研究,结合长江古漫滩堆积物及北方黄土沉积物,对下蜀黄土进行了物源判别,得出:下蜀黄土与长江河漫滩之间的各稀土元素的 DF 值绝大部分小于0.2,表现出在各个稀土元素上与河漫滩的接近程度较大,而与北方黄土接近程度较小;由物源指数 PI 计算得出,新港、福路镇、镇江下蜀黄土 PI 值均在0.2附近,表现出下蜀黄土与河漫滩在稀土元素总体上的相似程度极高,物源判别为长江河漫滩;福家湾下蜀黄土物源判别为北方黄土,北方黄土对其有一定影响。总体上,长江下游下蜀黄土受到北方黄土与河漫滩的影响,其中以长江河漫滩影响为主。  相似文献   
2.
《光谱实验室》2008,25(4):769-769
西南联大的历史,前后不过8年半(1937年9月至1946年5月)。当年的物质条件可够穷酸的:学生宿舍无一砖一瓦,全是夯黄土为墙,堆茅草为顶,窗户没有一块玻璃,仅有几根树枝聊以象征。绝大多数师生经常是食不果腹.衣不蔽体,不时还要在敌机轰炸下逃生。在校学生不超过2000。  相似文献   
3.
黄土湿陷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本文首先通过在偏光显微镜下对湿陷前后的黄土薄片进行孔隙分布统计求出其湿陷空间,接着研究了黄土颗粒间的结构和连结特征,查明了遇水强度降低的连结,最后通过对外部因素——一定外荷和一定含水量——与内部条件的共同作用的研究,提出了黄土的湿陷机理。  相似文献   
4.
中国黄土磁学性质与古气候意义   总被引:49,自引:0,他引:49  
对陕西渭南黄土剖面古土壤层位S8和黄土层位L8进行了详细的岩石磁学研究,确定中国黄土和古土壤的主要磁性矿物是磁铁矿。赤铁矿是次要矿物,对剩余磁性贡献较小。磁性质不稳定的磁赤铁矿存在于黄土和古土壤中。但不影响剩磁稳定性。稳定的天然剩磁载体主要是磁铁矿,而不是赤铁矿。磁性矿物的粒度是以准单畴(PSD)为主。古土壤到黄土之间过渡带磁性矿物的矫顽力、剩磁矫顽力和饱和剩余磁化强度的变化为渐变过程。这一过渡带记录的气候由温暖逐渐变为干冷。  相似文献   
5.
甘肃引洮供水一期工程总干渠13#、14#、15#隧洞围岩为al-lQ2饱和黄土,地下水位高于洞顶437m,饱和度一般在98%100%,水稳性很差。因此,该段隧洞施工方法的选择十分重要,从工程地质角度研究其工程特性,采用D rucker-Prager弹塑性模型、关联流动法则,模拟了传统钻爆法开挖时隧洞稳定性,计算表明,若采用钻爆法,由于围岩的岩性软弱,隧洞开挖后,在隧洞周围较大范围内存在应力降低区,隧洞位移十分迅速而且位移量非常大,洞顶下降发生塌方并引起地面沉降。从盾构法施工对地质条件的适应性分析,其施工风险相对较小,施工过程中可利用护盾很快封闭围岩,因此该段隧洞宜采用盾构法施工。  相似文献   
6.
考虑微结构失稳的湿陷性黄土变形机理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黄土的湿陷性是工程界及水土保持工作者长期关心的一个问题。本文根据近年来对黄土细观结构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及土力学试验成果,提出“湿陷变形系由于微结构失稳所引起“的假说,应用数学灾变理论建立了微结构失稳模型。并按照“微力学”及“损伤力学”等现代连续介质力学方法给出了湿陷性黄土的本构关系。计算结果表明,本文的理论可以成功地解释黄土湿陷交形的机理。为湿陷变形的力学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黄土构造节理研究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发现大量不同力学性质的黄土构造节理后,识别了它们的区域性、系统性特征;认定其两组扭裂面代表新构造应力场最大剪切应力方向,利用黄土构造节理系及由其控制的土层沟槽网络恢复了相应地区Q3-4构造应力场;提出构造节理是黄土区地下水运移的主要通道和赋存的场所;发现构造节理是黄土区地裂缝、滑坡、崩塌和水土流失等地质灾害的构造基础之一,证实构造节理是黄土地层的软弱面,风化和继之而来的应力侵蚀就由此开始,进而逐步塑造黄土碟、穴、井、桥、柱、墙、沟等潜蚀地貌和部分侵蚀地貌。研究黄土构造节理对恢复新构造应力场、帮助预测地裂乃至地震活动、控制水土流失和滑塌灾害、进行工程乃至区域稳定性评价、重新认识黄土潜蚀地貌发育规律、指导干旱半干旱黄土区找水,既有理论意义又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8.
The tendency of particles in a water-saturated granular mass to re-arrange into a denser state during cyclic shearing under pressure results in an increase in pore water pressure. The increase in the pore water pressure causes a reduction in the inner particle contact forces, and in turn easier re-arrangement of the particles. Eventually, the material loses its shear strength, partially or almost completely. In this paper, a general three-dimensional continuum mechanics model is presented for the deformation of granular materials. A physically based model is also presented for characterization of liquefaction of the water saturated granular material under undrained cyclic shearing. The model incorporates the fabric of the granular mass, which develops as the frictional granular mass is deformed in shear. It includes the coupling between shearing and excess pore water pressure. The model parameters are estimated,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cyclic shearing experiments on large hollow cylindrical samples of silica sand. Basically, the calculation results utilizing this model can embody liquefaction phenomena of the water saturated granular material under undrained cyclic shearing.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大跨度深埋黄土隧洞在其它条件不变的前提下, 全断面开挖时黄土的变形破坏规律和衬砌中内力的分布规律, 指出了它们存在本质区别的原因在于不同的开挖方式, 揭示了开挖的本质, 分析了内力合理分布的条件。  相似文献   
10.
陕北晋西砂黄土的胶结物与胶结作用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采用SEM、XRD、土壤物理和土壤化学等方法,对陕北晋西12个县市的48个马兰黄土样品进 行了全分散法粒度组成测定、聚集体分析以及黄土胶结物组成的测试分析。结果表明,砂黄土中的粘土矿物和超细碳酸盐、 游离氧化物和有机质等胶结物质主要是以聚集体包膜的形式存在于碎屑颗粒表面,并构成砂黄土骨架间的结构联结,具有弱 胶结特性。砂黄土中粘土矿物和有机质为非水稳性胶结物质,仅在干燥状态具有较弱的胶结作用;黄土中的CaCO3呈粗颗粒 骨架和细分散超细碳酸钙两种形式存在,并分别起着骨架作用和胶结作用,超细碳酸钙为不可逆的胶结材料,在聚集体形成、 保存以及聚集体与碎屑颗粒之间的联结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非晶质游离氧化物(SiO2、Fe2O3、Al2O3)含量虽低,但由于他们 是以薄膜形式分布在颗粒表面,在黄土胶结作用中也是不可忽视的,并与上述各种胶结物共同起作用。通过统计分析认为, 凝聚系数可以较好地反映黄土的胶结程度,成为联系黄土胶结特性与黄土物理力学性质之间的桥梁。黄土胶结物组成及其 胶结机理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化砂黄土工程特性的认识,而且对揭示黄土高原表生地球化学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