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7篇
晶体学   2篇
力学   67篇
综合类   4篇
数学   7篇
物理学   2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钢丝绳隔振器最早由美国于20世纪70年代末研制成功,它是一种典型的非线性隔振器,阻尼特性与变形有关,具有良好的隔振性能。文中以特定电子器件的隔振设计为出发点,对比研究了采用钢丝绳隔振器时的隔振效果,为最终设计定型积累了试验数据。  相似文献   
2.
薛潇  张君华  孙莹  权铁汉 《力学学报》2022,54(11):3169-3180
蜂窝结构作为一种多孔材料具有轻质、高强度、高刚度的优点, 兼具隔声降噪、隔热等优良性能, 被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航空航天等领域. 传统直壁蜂窝在受力后容易出现应力集中的问题, 这将导致蜂窝夹层产生裂纹破坏, 缩短夹层板的使用寿命. 针对此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种以圆弧曲壁蜂窝作为芯层的蜂窝夹层板, 基于单位载荷法推导了蜂窝芯的等效参数, 建立曲壁蜂窝夹层板的动力学模型, 利用Chebyshev-Ritz方法求解悬臂边界下曲壁蜂窝夹层板的固有频率, 并用有限元方法进行对比验证, 发现前5阶固有频率的误差均在5%以内, 每阶固有频率对应的振型一致. 通过3D打印聚乳酸(PLA)制备了曲壁蜂窝夹层板, 使用万能试验机对PLA拉伸试件进行准静态拉伸测定了打印材料的杨氏模量, 搭建振动试验平台对制备的曲壁蜂窝夹层板进行正弦扫频试验、定频谐波驻留试验和冲击试验. 对比发现3D打印模型振动试验获得的前5阶固有频率与理论模型和有限元模型的计算结果三者一致, 试验发现曲壁蜂窝芯在特定频段内具有一定的抗冲击性能. 研究结果将为曲壁蜂窝在振动和隔振方面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3.
为了减少船体振动与辐射噪声,采用声子玻璃和弧形衔接结构设计了一种新型轻质阻尼基座。然后用加速度振级落差表征其隔振性能,开展了水泵电机激励下的基座隔振性能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阻尼基座在20~10 000 Hz的频率范围具有显著的隔振效果,相较于同尺寸钢制基座,其振动落差总级可达12.93 dB。研究结果充分验证了本文设计的轻质阻尼基座具备高强度、高阻尼、宽频隔振的特点,在舰船机械设备等减振降噪领域具有广泛的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以典型的双稳态系统——屈曲梁结构为例,基于等效模型,结合解析、数值和实验手段,研究了双稳态结构中的1/2次谐波共振特性、演化过程、参数调节规律及其对隔振特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当非线性刚度系数或激励幅值增加到一定程度时,系统会在一定带宽下产生显著的1/2次谐波共振;随着激励幅值增加,阻尼系统的1/2次谐波遵循“产生-增强-衰退-消失”的过程,该过程对峰值频率和峰值传递率有重要影响;适当提高非线性强度能有效改善双稳态结构隔振特性.针对双稳态屈曲梁结构开展的实验验证了1/2次谐波特性和隔振特性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引力波探测实验中的被动隔振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研究现状,讨论其性能及特点.低频被动隔振系统,如七级气体弹簧隔振系统,多级隔振堆,四级悬臂弹簧隔振系统以及三级弯曲弹簧隔振系统在10Hz以上,都具有好的隔振性能;倒摆、折叠摆、 X摆和锥摆等超低频水平隔振系统实现了几十秒的共振周期;建立在对称扭杆弹簧系统基础上,构思新颖的被动垂直隔振系统克服了传统被动垂直隔振系统无法解决的困难,实现了超低频被动垂直隔振.   相似文献   
6.
隔震结构的研究概况和主要问题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杨迪雄  李刚  程耿东 《力学进展》2003,33(3):302-312
简要概括了国内外隔震技术的应用发展状况.系统总结、评述了隔震结构若干方向的研究进展,包括隔震结构的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和非线性动力学性态分析、可靠度分析、优化设计、系统识别、试验研究等内容.指出了隔震技术发展中需要解决的几个主要问题,例如新型隔震元件、隔震体系的开发,隔震结构的经济可行性分析,与隔震技术发展相适应的设计、施工规范等.最后在结束语中探讨了隔震设计与基于功能的设计、分灾设计等结构抗震设计思想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振动噪声是影响精密测量精度的主要因素之一。了解隔振的相应原理,从而设计高效的隔振系统,能够有效提高测量的精准度。该文基于被动隔振相关原理,设计了简易的被动隔振系统,测量了系统的传递函数。并基于所设计的隔振系统,分别使用加速度计和激光干涉仪测量了隔振后的振动加速度情况,评估了两种测量方式的灵敏度差异及系统的隔振效果。作为本科生创新性物理实验教学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同时加深对实验中涉及的力学、运动学、振动与波动、波动光学等相关大学物理课程知识点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在分析了目前常用的机载光电设备隔振系统的基础上,针对两轴四框架的结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框架的两级隔振方案,克服了目前隔振系统体积、重量大,加工装配要求高的缺点。基于隔振模型的理论计算表明,根据系统给定的质量比和频率比,优化选择内外框架的刚度比,即选择合适的内外框隔振器可达到理想的隔振效果。通过某型光电吊舱的扫频实验...  相似文献   
9.
针对低频带隙难以打开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局域共振二维声子晶体结构,采用有限元法计算其能带结构,分析其带隙的形成机理和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对结构进行优化设计.结果表明:该结构可在200 Hz以下的频率范围内打开宽度70.56 Hz的完全带隙,起始频率低至39.77 Hz.等效刚度k一定的情况下,带隙起始频率由芯体的密度决定,而截止频率主要由基体边框密度决定.优化后的结构能够打开更低更宽的带隙,且对振动波的衰减性能提升.该结构具有优越的低频带隙特性,在地铁减振隔振领域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对扭秤法测万有引力常数实验中的隔振和求平衡点两个重要问题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