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9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1052篇
化学   181篇
晶体学   22篇
力学   1069篇
综合类   13篇
数学   7篇
物理学   151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76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0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柠檬酸溶胶鄄凝胶法制备CeO2基固溶体催化剂(Ce0.7Zr0.3O2-δ、Ce0.7Pr0.3O2-δ和Ce0.7Gd0.3O2-δ), 并考察了固溶体和三种常用载体(TiO2、SiO2和Al2O3)及其负载KNO3后的催化碳黑燃烧活性. 结果表明, CeO2基固溶体催化剂具有很高的催化燃烧活性, 其活性接近TiO2、SiO2和Al2O3负载30%KNO3催化剂的活性. 因为纳米CeO2基固溶体的形成, 提高了催化剂的抗烧结能力, 使氧更活泼, 从而提高氧化还原性能, 有利于碳颗粒燃烧. 由于CeO2基固溶体本身的高活性, 因此KNO3的添加不能明显提高CeO2基固溶体催化剂(尤其是Ce0.7Zr0.3O2-δ和Ce0.7Pr0.3O2-δ)的催化燃烧活性, 但KNO3能显著提高TiO2, SiO2和Al2O3的催化燃烧活性.  相似文献   
2.
稀土变质热锻模具铸钢高温磨损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稀土(RE)变质热锻模具铸钢的高温磨损性能,并与热锻模具钢H13钢和3Cr2W8V钢进行对比,探讨了稀土元素的作用和热锻模具铸钢的高温磨损机理。结果表明:随着RE加入量的增加,热锻模具铸钢的磨损率先减后增,RE加入量在质量分数为0.05%时热锻模具铸钢具有最佳的高温磨损性能。RE变质热锻模其铸钢的高温耐磨性明最高于H13钢和3Cr2W8V钢。高温磨损机理为氧化磨损和氧化物的疲劳剥落,磨屑为块状的Fe2O3和Fe3O4。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不同偶联剂及钛酸钾晶须添加量对钛酸钾晶须 /双马来酰亚胺树脂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 .结果发现 ,钛酸钾晶须能明显提高复合材料的耐磨性 ,晶须的加入使材料的磨损率得到显著降低 ;钛酸钾晶须对材料具有一定的润滑性 ,添加晶须后材料的摩擦系数与树脂基体基本相当 ;偶联剂对复合材料的摩擦系数影响不大 ,但是合适的偶联剂对材料耐磨性的提高则具有明显的作用 .晶须添加量较低时 ,复合材料的磨损机理主要为较严重的粘着磨损 ,晶须添加量较高时 ,疲劳磨损占主导地位 .  相似文献   
4.
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不同K负载量的xKNO3-Ce0.5Zr0.5O2系列催化剂,用程序升温氧化反应(TPO)考察催化剂对碳颗粒物(soot)燃烧的催化活性.并采用XRD、BET、FT-IR、XPS等技术对KNO3负载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KNO3负载量对催化剂的比表面、表面化学环境有显著的影响;KNO3能使催化剂对soot的催化燃烧活性有较大提高,且存在最佳负载量,当x=0.5时,催化剂的活性最好,碳颗粒物的起燃温度(T)i和峰顶温度(Tp)分别为290℃和360℃.在反应过程中,KNO3熔融状态的形成和K2CO3的生成,使催化活性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5.
油烟污染及其排放控制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烹调油烟已经成为城市三大公害之一, 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了巨大危害, 油烟治理势在必行. 本文介绍了油烟的组成、分析方法和主要危害, 阐述了各类油烟净化技术的技术特点, 分析了油烟净化的国内外研究动态, 指出催化燃烧技术是油烟污染控制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分形理论及其在高分子科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云  王洪艳 《高分子通报》2002,(4):41-46,60
介绍了分形的基本概念,分形维数的定义及计算方法,讨论了近年来分形理论在高分子科学研究方面的一些应用,内容主要包括高分子溶液、高分子材料的磨损,断裂及界面,高分子结晶过程、导电高分子等。  相似文献   
7.
Cu-Mg/Al复合氧化物催化碳颗粒物燃烧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恒定二价与三价阳离子比为3(nM2+/nM3+=3),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不同Cu含量的系列水滑石前驱物, 800 ℃焙烧4 h形成复合氧化物(CuO质量百分数分别为0%、5%、10%、15%、20%、30%、40%)用作柴油车排放碳颗粒物燃烧的催化剂,并采用XRD、BET、TG-DSC、FT-IR、TPR等表征手段研究了Cu、Mg含量对材料前驱物物化性能的影响及对其衍生复合氧化物催化碳颗粒物燃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u、Mg含量对材料的热稳定性、比表面和催化氧化活性有显著的影响. Mg有助于提高催化剂的热稳定性; Cu含量增加,催化剂比表面下降,但比表面不是影响催化剂活性的主要因素. CuO含量为15%时,催化剂具有最好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碳颗粒物的起燃温度(T10)和半转化温度(T50)分别为336 ℃和409 ℃.在CuO含量≤30%时可以形成结构完整的水滑石前驱物, CuO含量为40%时出现Cu(OH)2杂相; CuO含量< 20%时,经高温焙烧可得到均匀的复合氧化物, CuO含量≥20%时出现CuO偏析. TPR结果表明焙烧温度和复合氧化物的组成决定了材料的可还原性能.  相似文献   
8.
北京地区大气颗粒物中不同功能区多环芳烃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撞击式分级采样器同步采集了北京市城乡结合部、郊区的2003年四个季节的不同粒径大气颗粒物样品,用气相色谱-质谱分析了其中的多环芳烃。两个功能区的PAHs总质量浓度分布趋势均为:冬季>秋季>春季>夏季;不同环数PAHs在不同粒径颗粒物中的分配比例比较显示,粗颗粒物中2 环或3环PAHs的分配比例比其在高环PAHs的比例要大。  相似文献   
9.
鉴于目前大气悬浮颗粒物的排放日益严重,对全球气候、环境产生重要影响,由于大气悬浮颗粒在特定波长下的吸收和散射,气溶胶颗粒的吸收系数相对较小,因此不能消除光吸收系数测量的散射,难以精确测量吸收系数。本文用大气悬浮颗粒物吸收系数来衡量光在大气传播过程中的强弱,并利用大气悬浮颗粒物吸收系数来估计大气悬浮颗粒物的辐射强度,对如何准确测量悬浮颗粒物吸收系数进行了研究。本研究使用自行研制的自动连续黑碳气溶胶测量系统COSMOS进行测量,精确测量吸收系数。研究结果表明本论文提出的系统和校准方法测量的黑碳气溶胶浓度具有精度高,成本低的优点,其测量结果跟商品化仪器测量结果大致一样。  相似文献   
10.
中国科学院不久前公布了该院"大气灰霾追因与控制"专项组的最新研究结果,研究认为,最近的强雾霾事件,是异常天气形势造成中东部大气稳定、人为污染排放、浮尘和丰富水汽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一次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