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3篇
化学   18篇
  2023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3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甲醇中三环己基氢氧化锡分别与呋喃-2-甲酸、2,4,6-三甲基苯甲酸反应,合成了2个三环己基锡芳香羧酸酯Cy3SnO2CC4H3O(1)和Cy3SnO2CC6H2Me3(2)(Cy为环己基)。通过IR、1H和13C NMR、元素分析及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结构。1和2均属单斜晶系,配合物1空间群P21,晶体学参数:a=0.823 04(2)nm,b=1.111 19(3)nm,c=1.283 90(3)nm,β=101.090(2)°,Z=2,V=1.152 27(5)nm3,Dc=1.381 g·cm-3,μ(Mo Kα)=1.127 mm-1,F(000)=496,R1=0.052 9,wR2=0.138 7。配合物2空间群P21/c,晶体学参数:a=0.999 62(2)nm,b=1.415 97(2)nm,c=1.973 59(3)nm,β=94.042 0(10)°,Z=4,V=2.786 53(8)nm3,Dc=1.266 g·cm-3,μ(Mo Kα)=0.937 mm-1,F(000)=1 112,R1=0.0540,wR2=0.161 9。配合物(1)和(2)的中心锡原子均为畸变四面体构型。通过分子间氢键作用,配合物(1)形成二维网状结构。试验表明,配合物1和2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对人癌细胞Colo205、HepG2、MCF-7、Hela、NCI-H460增殖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三环己基氢氧化锡与R-扁桃酸按物质的量比1:1在苯溶剂中反应合成了三环己基锡R-扁桃酸酯。经X-射线衍射方法测定了其晶体结构, 配合物属斜方晶系, 空间群为P21212121, 晶体学参数a=0.806 41(4) nm, b=1.768 68(9) nm, c=1.834 79(8) nm, V=2.616 9(2) nm3, Z=4, Dc=1.318 g·cm-3, (Mo Ka)=9.98 cm-1, F(000)=1 080, R1=0.039 0, wR2=0.103 9。中心锡原子与环己基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畸型四面体。对其结构进行量子化学从头计算, 探讨了配合物的稳定性、分子轨道能量以及一些前沿分子轨道的组成特征。研究了配合物的热稳定性、荧光性质和电化学性能。  相似文献   
3.
合成了3个有机锡9-芴酮-4-甲酸酯:三苯基锡9-芴酮-4-甲酸酯[(C6H5)3Sn(C14H7O3)](1)、三环己基锡9-芴酮-4-甲酸酯[(C6H11)3Sn(C14H7O3)](2)和三(2-甲基-2-苯基丙基)锡9-芴酮-4-甲酸酯[(C6H5C(CH3)2CH2)3Sn(C14H7O3)](3)。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1H、13C和119Sn)、热重分析进行了表征;用单晶X射线衍射方法测定了化合物的晶体结构,并对其进行了量子化学计算和体外抗...  相似文献   
4.
三环己基氢氧化锡与R-扁桃酸按物质的量比1∶1在苯溶剂中反应合成了三环己基锡R-扁桃酸酯。经X-射线衍射方法测定了其晶体结构,配合物属斜方晶系,空间群为P212121,晶体学参数a=0.806 41(4)nm,b=1.768 68(9)nm,c=1.834 79(8)nm,V=2.616 9(2)nm3,Z=4,Dc=1.318 g·cm-3,(Mo Ka)=9.98 cm-1,F(000)=1 080,R1=0.039 0,wR2=0.103 9。中心锡原子与环己基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畸型四面体。对其结构进行量子化学从头计算,探讨了配合物的稳定性、分子轨道能量以及一些前沿分子轨道的组成特征。研究了配合物的热稳定性、荧光性质和电化学性能。  相似文献   
5.
甲醇中三环己基氢氧化锡分别与呋喃-2-甲酸、2,4,6-三甲基苯甲酸反应,合成了2个三环己基锡芳香羧酸酯Cy3SnO2CC4H3O(1)和Cy3SnO2CC6H2Me32)(Cy为环己基)。通过IR、1H和13C NMR、元素分析及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结构。(1)和(2)均属单斜晶系,配合物(1)空间群P21,晶体学参数:a=0.82304(2)nm,b=1.11119(3)nm,c=1.28390(3)nm,β=101.090(2)°,Z=2,V=1.15227(5)nm3,Dc=1.381g·cm-3,μ(Mo )=1.127mm-1,F(000)=496,R1=0.0529,wR2=0.1387。配合物(2)空间群P21/c,晶体学参数:a=0.99962(2)nm,b=1.41597(2)nm,c=1.97359(3)nm,β=94.0420(10)°,Z=4,V=2.78653(8)nm3,Dc=1.266g·cm-3,μ(Mo )=0.937mm-1,F(000)=1112,R1=0.0540,wR2=0.1619。配合物(1)和(2)的中心锡原子均为畸变四面体构型。通过分子间氢键作用,配合物(1)形成二维网状结构。试验表明,配合物(1)和(2)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对人癌细胞Colo205、HepG2、MCF-7、Hela、NCI-H460增殖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以三环己基氢氧化锡为原料,与取代的间苯二甲酸反应,得到了含有萘二甲酰亚胺结构的有机锡羧酸酯,化合物经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及核磁共振波谱表征确认。晶体结构由X-射线单晶衍射法测定,它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1,晶胞参数:a=11.7829(7),b=12.9965(8),c=19.2944(12),α=92.6570(10)°,β=99.7970(10)°,γ=115.5100(10)°,V=2603.9(3)3,Z=2,Dc=1.397mg/m3,R1=0.0362,wR2=0.0761。热重分析表明化合物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微波辐射下,8-羟基喹啉与三环己基氢氧化锡反应,合成了三环己基锡配合物Cy3SnOC9NH6(Cy为环己基)。 通过UV、IR、1H和13C NMR、元素分析及X射线单晶衍射等技术手段表征结构。 实验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属三斜晶系,空间群P1,晶体学参数:a=0.99530(5) nm,b=1.01129(5) nm,c=2.58327(13) nm,α=89.1880(10)°,β=86.6290(10)°,γ=81.2490(10)°,Z=4,V=2.5654(2) nm3,Dc=1.326 Mg/m3,μ(MoKα)=1.013 mm-1,F(000)=1064,R1=0.0447,wR2=0.0891。 配合物在200 ℃以下稳定,对人体的癌细胞Colo205、HepG2、MCF-7和NCI-H460增殖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The crystal structures of two triorganotin butyrates were determined. Tricyclohexyltin 2‐(p‐chlorophenyl)‐3‐methylbutyrate was determined to have a distorted tetrahedral geometry. Trimethyltin 2‐(p‐chlorophenyl)‐3‐methylbutyrate, on the other hand, was found to be polymeric in nature with a trigonal bipyramidal configuration. The three methyl groups are located in the equatorial positions with the axial positions occupied by oxygen atoms from two different carboxylate groups. Copyright © 2003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9.
一维链状三环己基锡羧酸酯的合成、晶体结构及生物活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以含酯基刚性一元酸L1H(8-乙氧羰基-1-萘甲酸)和含羰基柔性一元酸L2H(4-羰基-4-苯基丁酸)作为多齿配体,分别与三环己基氢氧化锡发生自组装反应,获得了2个新型三环己基锡羧酸酯配合物[(C6H11)3SnL1](1)和[(C6H11)3SnL2](2)(C6H11为环己基)。采用元素分析、1H NMR、FTIR及晶体结构测定等手段对配合物1和2进行了结构表征,在2个新配合物中,锡原子均为六配位,构成以锡原子为中心的扭曲单加帽三角双锥构型,并且通过O→Sn分子间配位键形成了一维超分子链。初步研究了杀菌活性和抗癌活性。  相似文献   
10.
三环己基氢氧化锡与L-扁桃酸(物质的量比1:1)在苯和乙醇混合溶剂中反应合成了三环己基锡L-扁桃酸酯。 经X射线衍射方法测定了其晶体结构,配合物属斜方晶系,空间群为P212121,晶体学参数a=0.80825(4) nm,b=1.77151(8) nm,c=1.8385(2) nm,α=β=γ=90°,V=2.6324(2) nm3,Z=4,Dc=1.310 g/nm3,μ(Mo)=9.92 cm-1,F(000)=1080,R1=0.0472,wR2=0.1341。 中心锡原子与环己基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畸型四面体。 对其结构进行量子化学从头计算,探讨了配合物的稳定性、分子轨道能量以及一些前沿分子轨道的组成特征。 研究了配合物的热稳定性、电化学性能、圆二色谱和体外抗癌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