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化学   6篇
数学   1篇
物理学   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3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INTRODUCTION Bauxite porcelain is a novel “K2O–Al2O3–SiO2” system ceramic by using sintered bauxite, clay and potash feldspar and albite as the main raw materials with the Al2O3’s content of 50%~60(massfraction). Compared to the traditional“K2O–Al2O3–SiO2” feldspar porcelain by using quartz, bolus alb and potash feldspar and albite as the main raw materials, the bauxite porcelain possesses such advantages as high mechanical strength, excellent electrical insula- tion prop…  相似文献   
2.
首次提出采用小瓷片反应器,结合增大载气流量的方法进行产生挥发组分固体的原位漫反射红外光谱实验,研究了两种煤的镜质组和丝质组中的氢键分布及热稳定性.两种显微组分间氢键分布的规律相似;镜质组中SH-N、羧酸二聚体和自缔合羟基等的热稳定性比丝质组中的高.但对OH-N、羟基四聚体和OH-OR2的热稳定性随煤岩组分的变化无明显规律;随着温度的升高,OH-π含量先升高后降低,于350~380℃达最大值,其中镜质组OH-π的含量增加较快.显微组分中氢键的变化规律反映了其结构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本文用Q型聚类法对瓷石13个样品,高岭土19个样品进行分类研究,其分类结果对陶瓷工业生产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克拉克瓷”是我国明清时期销往欧洲的一种青花瓷器。长期以来,对于这类外销瓷器的研究始终是国际陶瓷考古学界关注的热点。2007年,“南澳Ⅰ号”明代沉船的发现和其中大批瓷器的出水,为“克拉克瓷”研究提供了新的宝贵资料。结合传统器型学方法与波长色散型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探明了十件“南澳Ⅰ号”沉船出水瓷器的产地,为更深入的研究工作打好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采用自制激光电离飞行时间质谱(LI-TOF-MS)及多元素成像体系,尝试分析了古瓷片中的多种元素.对一块北宋龙泉青瓷瓷片及一块仿古青瓷瓷片样品进行了表面元素分析,所得多元素半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这两种瓷片的胎体和釉面中所含元素的种类及含量存在差异;同时对一块明代青花瓷片进行表面多元素成像分析,获得Co,Mn,Fe,Ni,Ba,Ca,Mg,Na,Al,Si,P,K,Cu,Zn和Rb的元素成像图.  相似文献   
6.
利用显微拉曼光谱对明永乐青花瓷釉及釉中的结晶物进行了分析,釉的拉曼谱中Si-O弯曲振动与伸缩振动峰的面积比(Ip=A500/A1000)与陶瓷的烧成温度相关连。同时在釉中还发现有Fe3O4、α-Fe2O3、Co3O4、MnO、Mn2O3、硅酸钙、磷酸钙等结晶物。研究结果表明,显微拉曼光谱是一种简便、可靠的无损检测手段,对古陶瓷的鉴定与分析有重要的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7.
陈满花  于丹  张源  夏勇 《光谱实验室》2009,26(5):1153-1155
探讨了丁二酮肟光度法直接测定镍铬烤瓷合金中镍的可行性。样品经酸完全溶解,镍在氨性介质且有氧化剂(碘)存在时与丁二酮肟显色,测定吸光度结合标准加入法绘制校准曲线,从而直接测定镍含量。样品镍含量的平均值为63.3%,相对标准差为3.6%,加标回收率为91.97%—109.5%。丁二酮肟光度法可直接测定镍铬烤瓷合金中的镍,该方法简便、快速、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8.
应用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了16个金元时期钧窑瓷器胎、釉样品的化学组成。由结果可知:金元钧瓷胎具有低硅高铝的北方瓷器特点,釉则多为钙碱釉。金元时期样品与北宋时期钧窑瓷器胎釉化学组成比较,金元时期钧窑样品的化学组成变化较大,从因子分析散点图可见,北宋钧官窑样品化学组成变化不大;金元钧窑与北宋钧民窑样品制作工艺上存在继承和发展的关系,但金元时期对原料选择和配方的控制已不如北宋时期严格,反映出金元时期的钧窑已处于衰落阶段。  相似文献   
9.
越窑青瓷是我国最早烧制成熟的青瓷器,其中使用瓷质匣钵烧造秘色青瓷是越窑独特的烧造技术,为揭示越窑上林湖后司岙窑址出土的唐五代时期匣钵的工艺特征及其对装烧青瓷的影响,采用能量色散X荧光光谱仪(ED-XRF)、超景深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现代测试分析手段,对后司岙窑址出土的唐五代时期瓷质匣钵、普通匣钵、普通青瓷、秘色青瓷进行了元素组成、显微结构、吸水率等测试分析。同时采用分光光度计,对该遗址出土的唐五代普通青瓷和秘色青瓷表面色度进行了测试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唐五代普通匣钵的基体部分和瓷质匣钵组成相似,采用了SiO2含量约为75%、Al2O3含量约为16%,且与青瓷胎体类似的当地冲积粘土类原料;而唐五代瓷质匣钵中TiO2和Fe2O3的含量高于青瓷胎体且差异略大,说明青瓷胎体淘洗工艺更加严格。其中普通匣钵内存在大量平均尺寸在530 μm左右,且具有颗粒级配呈现一定规律的夹杂粗颗粒,是一类为增加普通匣钵使用寿命特意拣选添加的高硅质原料,增加了匣钵的透气性、机械强度和热稳定性从而延长匣钵的使用寿命;唐五代瓷质匣钵的气孔率为1.61%、吸水率为0.73%,低于普通匣钵8.18%和4.28%,而体积密度为2.22 g·cm-3高于普通匣钵的1.99 g·cm-3,且导热性能高于普通匣钵,有利于减少匣钵内外温差、缓解温度滞后现象。另外,上林湖后司岙窑址出土的秘色青瓷使用气孔率较低的瓷质匣钵,并进行口沿封釉,有效降低了装烧青瓷釉在冷却过程中被二次氧化的程度,提高了匣钵内气氛的稳定性和青瓷釉层中Fe2+的含量,改善了其呈色稳定性和外观效果。同时秘色青瓷釉层略厚,减少了胎体对产品外观的影响,增大了釉面折射率和明亮度,使其在CIE色度空间中相比普通青瓷处在更偏蓝绿色区域。  相似文献   
10.
利用微聚焦X射线荧光探针与拉曼光谱仪2种方法,对西村窑彩绘瓷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测试,结果表明西村窑彩绘瓷胎料选择了一种高质量的高岭土,瓷釉中氧化磷的含量远高于相应的瓷胎,暗示瓷釉中添加了草木灰作为助熔剂;瓷器彩绘的显色物相为赤铁矿(α-Fe2O3),彩绘的不同颜色主要与其中氧化铁含量有关,彩绘表面条状物经鉴定为钙长石(CaAl2Si2O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