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6篇
化学   16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十八烷基取代吲哚啉螺吡喃衍生物的合成及光谱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合成了十种新的十八烷基取代的吲哚螺吡喃衍生物,拟进一步研究这类化合物在LB膜中的光致变色性质.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和闪光光解研究了竹红菌甲素和色氨酸的相互作用.通过猝灭实验、氘代效应和溶剂效应探讨了竹红菌甲素敏化的色氨酸光氧化机制, 证明该反应是以单重态氧过程为主, 并辅以电子转移的机制. 另外, 考察了反应条件对反应的影响, 发现底物浓度、溶解氧浓度、溶剂的性质和溶液的PH值均对反应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贺湘  李朝明  周韵丽 《化学学报》1989,47(11):1076-1079
本文报道了四个deformyl corymine 的吲哚生物碱的^1^3C谱的归属, 对一些取代基效应进行了讨论; 并应用了C-HCOSY及选择去偶技术, 指认^1^3C信号。  相似文献   
4.
Aspidosperma型生物碱与Vobasinol在酸性介质中偶合, 得到四个双吲哚生物碱,用^1HNMR与高分辨质谱推定了它们的结构, 各产物对肿瘤细胞生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喜树中的吲哚生物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隆泽  沈积慧  贺湘  张文毅 《化学学报》1988,46(12):1207-1211
从喜树(Camptetheca acuminata Decne)果中分到五个微量吲哚类生物碱, 其中两个为新生物碱, 分别为camptacumotint(1)和camptacumanine(2), 另外三个为已知生物碱naucleficine(3), angustoline(4)和新天然产物二氢异喹胺(dihydroisoquinamine, 5).  相似文献   
6.
牛心朴子草植物农药的化学成分与生物活性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在分离鉴定化学组分基础上结合普筛农药活性,发现牛心朴子草提取物中生物碱部位显示抗植物病毒极高活性。通过生物活性跟踪与色谱分离、结构鉴定,确定它是菲并吲哚里西啶生物碱,包括7-脱甲氧基娃儿藤碱(Antofine)(1)和N-氧代-7-脱甲氧基娃儿藤碱(N-Oxideantofine)(2)。其中2是首次从该草分离得到。Antofine(1)是该草抑制植物病毒主要成份;半中枯斑法测定它在10^-^6g/mL浓度的枯斑抑制率达60%,比对照的常用植物病毒抑制剂活性高1~2个数量级。用多种生测方法验证该草生物碱试样抗植物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TMV)、马铃薯Y病毒(PVY)、芜菁花叶病毒(TuMV)等的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叙述了经邻氯苯胺N-酰基化、还原、N-酰基化和光诱导亲核取代合成N-烷基-3-烷基氧化吲哚的光化学合成路线。N-丙基-N-丁酰基邻氯苯胺在-2.82V的电化学还原是生成不稳定阴离子游离基的单电子转移过程, 奇电子占据C-Cl反键轨道。所以, 光诱导的单电子转移和随后的氯离子离去导致双游离基, 双游离基分子内偶合成环。  相似文献   
8.
谢蓝  谢晶曦 《有机化学》1992,12(1):68-70
吲哚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植物界中, 且具有多种生理活性。其中, 月橘烯碱具有抗生育活性。本文以合成月橘烯碱的中间体3-(1-丁烯酮-3)吲哚为起始物, 并设计了10个与其结构类似的单吲哚化合物, 并做了小鼠的药理实验。  相似文献   
9.
陆仁荣  刘立达 《化学学报》1985,43(8):775-777
华马钱(Strychnos cathayansis Merr)产于我国广西、海南岛等地,民间用以镇痛。本文报道其有效成分的提取和结构鉴定。从广西华马钱粗提物中得到的总生物碱,经硅胶离心层析,分得三个主要组分。组分A:高分辨质谱测得分子量352.1704,分子式为C_(21)H_(24)N_2O_3。λ_(max):250nm示有N-乙酰基-二氢吲哚核的特征吸收;ν_(max):1640cm~(-1)和720cm~(-1),说明含有酰胺基及苯环上有四个相邻的芳氢,~1H NMR除证实有四个芳氢外,还显示δ2.27ppm酰胺的甲基信号,说明吲哚核上的氮原子已被乙酰化;质谱m/z352(M~ ,100%),180(碎片c,81),144(碎片b-C_2H_2O,84),130(碎片a-C_2H_2O,36),显示具有Wieland Gumlich醛的骨架,其断裂机理如下所示: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D-葡萄糖用已知方法经过12步反应得到4-去氧-D-核吡喃已糖(2), 在强酸型离子交换树脂Dowex 50W催化下, 用无水甲醇将其甙化, 生成的甲基甙3和丙酮于无水硫酸酮存在下反应, 钭2,3-二羟基保护得到缩酮4, 采用四氧化钌-过碘酸钠在含水丙酮溶液中氢化4, 得到羧酸5, 5较不稳定, 易发生脱缩酮反应, 用非酸性的1-甲基-3-对甲苯基三氮烯进行酯化, 得到甲酯6, 最后在醋酸水溶液中水解即得目的化合物, 4-去氧-β-D核-吡喃糖甲基甙糖丙基酸甲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