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化学   13篇
物理学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琪瑞  庞开 《有机化学》1990,10(2):129-134
本文研究了以Ag^+/Ag^26+及Gr^3^+/Cr~2O~7^+为双媒质, 对甾体药物中间体, 11α-羟基-16,17α-环氧黄体酮进行双媒介电解氧化, 产物为11-酮基-16,17α-环氧黄体酮。其化学收率>95%, 电流效率达到70%以上。说法与用铬酐在醋酸中进行氧化的化学法比较, 既大大降低原料的单耗, 又可消除Gr^3^+对环境的污染。本文还探讨双媒介电解氧化的机理。  相似文献   
2.
齐延新  黄宇彬  金宁一 《应用化学》2020,37(11):1340-1342
为了制备可缓释释放的黄体酮纳米胶束新剂型,构建了两嵌段聚合物载体聚乙二醇-聚丙烯基缩水甘油醚(PEG-PAGE),组装成胶束,对黄体酮担载,考察不同条件下的载药量和包封率,筛选出最佳比例,并进行体外释放研究。 结果表明,该胶束能够担载黄体酮,载药量为4.26%,包封率为21.30%,48 h内累计释放达61.31%,能够有效地延缓黄体酮的释放,为黄体酮纳米剂型的开发提供了实验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3.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医药原料黄体酮中的铬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黄体酮中微量元素铬的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测定,方法简便、快速,省时,具有良好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平均相对标准偏差为3.02%,平均回收率为98.8%。  相似文献   
4.
肉类样品用乙醇提取,经C18固相萃取柱,甲醇(10+90)2mL淋洗,甲醇2mL洗脱。采用Hypersil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甲醇-磷酸(1+99)为流动相(75∶25),流速1mL.min-1,柱温26℃,紫外检测波长240nm测定。克伦特罗、多巴胺、己烯雌酚、睾丸素、黄体酮五种激素类生长促进剂成分可同时测定,检出限分别为0.4,2.4,0.3,0.5,0.4μg.g-1,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0%,98.0%,100.7%,97.5%,94.0%,RSD分别为2.7%,1.2%,2.3%,2.3%,3.5%。检测方法简便快速、可靠准确。  相似文献   
5.
用媒质(Mediator)进行间接电解氧化有已许多报道与综述。该法与直接电解氧化法相比有以下优点:1.能在较低的电极电势下电解,从而既可抑制副反应;2.又可提高选择性(如媒质选择恰当);3.电流密度也可提高;4.底物在阳极不易产生树酯化;5.电流效率与化学收率高;6.媒质也可以循环再生利用等。  相似文献   
6.
黄体酮红外光谱的溶剂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小燕  刘清 《分析化学》2002,30(10):1206-1209
报道在12种极性或非极性溶剂中黄体酮红外光谱的溶剂诱导频率效应(SIFS)。结果表明:黄体酮C3位和C20位羰基的伸缩振动频率均与溶剂AN值相关良好,与溶剂极性参数Y和极化率参数Π相关较差。其羰基频率主要受溶剂与溶质间的氢键及空间效应影响。  相似文献   
7.
范宁娟  汤江江 《合成化学》2016,24(9):763-767
黄体酮为前体,经4,5-环氧黄体酮合成了4-羟基黄体酮(2); 2与酰氯经酰化反应合成了一系列新型4-酰氧基黄体酮衍生物(4a~4i),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和MS(ESI)表征。体外细胞毒性实验结果表明:在用药量为50 μg·mL-1时, 4c, 4d和4e对MCF-7细胞的抑制率分别为26%, 22%和13%。  相似文献   
8.
黄体酮(Progesterone,PROG)是临床用于治疗先兆流产的常用药物之一,但其在生物体内的运输机制尚不明确。本文整合荧光光谱、红外光谱及分子对接等实验技术研究了PROG和牛血清白蛋白(BSA)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光谱学实验结果表明,PROG在BSA的结合位点Ⅰ处与其结合,从而引起BSA的内源荧光猝灭,猝灭机制为静态猝灭和非辐射能量转移,两者之间的结合距离为1.63 nm。在人体正常体温条件下,两者的结合常数为1.423×10~4 L·mol~(-1)。根据热力学公式计算得到两者结合过程中ΔH=-65.31 kJ·mol~(-1)和ΔS=-131.63 J·mol~(-1)·K~(-1),说明PROG和BSA之间的主要作用力为氢键和范德华力。红外光谱研究结果表明,PROG能使BSA构象发生改变,其中α-螺旋结构和β-片层结构含量下降,β-折叠结构含量上升。分子对接结果表明,PROG与Trp214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引起BSA荧光猝灭的主要原因,且PROG与Lys195残基之间存在的氢键有利于PROG-BSA复合物的稳定。分子对接结果与光谱实验结果相互印证,为揭示PROG在人体运输储藏过程提供了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9.
季菲  周涛  林静容  金荣华  田伟生 《化学学报》2010,68(22):2331-2337
首次利用薯蓣皂甙元降解产物, 孕甾-3S,5R,6R,16S,20S-五醇(3)完成了黄体酮的合成. 孕甾-3S,5R,6R,16S,20S-五醇可方便地通过薯蓣皂甙元经由30%双氧水原地产生的过酸氧化降解得到. 它经过缩酮化反应、乙酰化反应和串联的脱缩酮-溴代乙酰化反应被转化成关键合成中间体16R-溴孕甾-3S,5R,6R,20S-四醇-3,6,20-三乙酸酯(6). 化合物6经锌粉还原、C-3乙酰氧基选择性水解氧化反应和C-5羟基消除反应生成6R,20S-二乙酰氧基孕甾-4-烯-3-酮(10). 化合物10经C-6乙酰氧基还原和C-20乙酰氧基水解-氧化生成目标分子黄体酮. 合成经10步反应, 反应总收率达45.1%.  相似文献   
10.
在模拟生理条件下,用荧光光谱法研究间苯三酚与人血清白蛋白在缓冲溶液中、不同温度下的相互作用,以及黄体酮对其的影响。根据荧光猝灭双倒数图计算间苯三酚和人血清白蛋白之间的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结果显示,间苯三酚与人血清白蛋白之间为静态猝灭,且两者的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均随黄体酮浓度的增大而增大。黄体酮可延长间苯三酚在人体内的作用时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