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化学   6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朱承飞  薛金花  王李 《无机化学学报》2011,27(12):2377-2382
采用柠檬酸(CA)做还原剂,硝酸盐做氧化剂,利用溶胶凝胶-低温燃烧合成工艺制备了β-Al2O3前驱粉料,并利用热分析(TG/DSC)、红外吸收光谱分析(FTIR)、X射线衍射分析(XRD)、扫描电镜(SEM)和交流阻抗谱(EIS)等测试技术对β-Al2O3的合成工艺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该法合成β-Al2O3前驱粉料的温度为1 150 ℃,比固相反应法低了150 ℃,平均粒径约为38 nm,具有较好的成型和烧结性能。将素坯在1 630 ℃保温烧结,得到的烧结体相对密度为96%以上,350 ℃时的电导率为0.061 S·cm-1。  相似文献   
2.
通过熔融扩散法合成了一系列不同含硫量的有序介孔碳(CMK-3)/硫复合材料(C x Sy).使用X射线衍射(XRD)、拉曼光谱(Raman)、比表面积测定仪(BET)、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分析、表征和观察样品.将复合材料组装成钠硫电池,室温下测试电化学性能.循环伏安(CV)曲线结果表明,室温钠硫电池在1.61 V处有一个还原峰,对应于Na2Sx(x=2~5)的形成;在1.82 V和1.95 V分别有一个氧化峰,对应于Na2Sx(x=2~5)的分解.50%(by mass,下同)硫含量(C1S1)电极0.05C(1C=558 mA·g-1)倍率首周放电容量500 mAh·g-1,50周期循环比容量为305.6 mAh·g-1.交流阻抗数据拟合计算其表观活化能为21.83 kJ·mol-1.本研究可为室温钠硫电池多孔电极材料的研究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杨建华  曹佳弟 《电化学》1996,2(2):209-213
研究了新型的钠硫电池钠极钠芯结构和硫极预制结构对电池性能影响.实验表明,钠极的钠芯结构不仅能改善电池放电性能,而且有利提高电池的比能量和安全性;内衬氧化铝纤维的硫极预制结构能缓和界面极化,改善电池充电性能.改进电极结构后的钠硫电池也有利于电池向商品化,实用性发展  相似文献   
4.
液态金属电极电导率高,电极界面容易构建,在充放电过程中可有效避免电极结构形变、枝晶生长等问题,在储能电池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本文主要讨论了液态金属电极在液态金属电池、钠硫电池和ZEBRA电池中的应用进展,重点介绍了液态金属电池关键材料体系、充放电机制及电池构型等,评述了液态金属电极储能应用中涉及的熔盐电解质、固态陶瓷隔膜、多场影响因素等方面的重要研究进展,分析了高温密封、腐蚀防护等关键问题,明确了液态金属电极在储能电池应用中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聚有机二硫化物储能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苏育志 《化学通报》2001,64(2):95-101
有机二硫化物及其聚合物是80年代末才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储能材料,这种材料的分子结构中含有双硫键(-S-S-),基于其可逆的电解聚-电聚合过程(2S^-→/←S-S+2e^-)而这种材料有一个很大的优点是可以按预定的方式控制其有机基团和分子结构以及通过共聚、共混来改变其物理、化学和电化学性能。本文将介绍这种物质的反应机理、有关动力学参数的测定、电化学行为、导电聚合物对这种材料的电催化作用等方面的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6.
通过熔融扩散法合成了一系列不同含硫量的有序介孔碳(CMK-3)/硫复合材料(CxSy). 采用X射线衍射(XRD)、拉曼光谱(Raman)、比表面积测定仪(BET)、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分析、表征和观察样品. 将复合材料组装成钠硫电池,室温下测试电化学性能. 循环伏安(CV)曲线结果表明,室温钠硫电池在1.61 V处有一个还原峰,对应于Na2Sx(x = 2 ~ 5)的形成;在1.82 V和1.95 V分别有一个氧化峰,对应于Na2Sx(x = 2 ~ 5)的分解. 50 wt%硫含量(C1S1)电极0.05C(1C=558 mA·g-1)倍率首周放电容量500 mAh·g-1,50周期循环比容量为305.6 mAh·g-1. 交流阻抗数据拟合计算其表观活化能为21.83 kJ·mol-1. 本研究可为室温钠硫电池多孔电极材料的研究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