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32篇
  免费   323篇
  国内免费   2029篇
化学   3647篇
晶体学   153篇
力学   21篇
综合类   54篇
数学   14篇
物理学   595篇
  2024年   50篇
  2023年   170篇
  2022年   204篇
  2021年   208篇
  2020年   203篇
  2019年   152篇
  2018年   115篇
  2017年   146篇
  2016年   119篇
  2015年   142篇
  2014年   245篇
  2013年   290篇
  2012年   187篇
  2011年   225篇
  2010年   162篇
  2009年   169篇
  2008年   152篇
  2007年   231篇
  2006年   195篇
  2005年   157篇
  2004年   135篇
  2003年   143篇
  2002年   120篇
  2001年   123篇
  2000年   81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62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报道了4,4′ -二偶氮苯重氮氨基偶氮苯在Triton X-100存在下与Ag(Ⅰ)的显色反应.在pH10.0的硼砂-氢氧化钠缓冲溶液中,试剂与Ag(Ⅰ)形成1∶1的红色配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为540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7.55×104L*mol-1*cm-1,Ag(Ⅰ)的浓度在0-0.28mg/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应用于显影废液和钮扣电池液中Ag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2.
用射频磁控溅射结合传统退火的方法制备LiCo0.8M0.2O2 (M=Ni,Zr)阴极薄膜.X射线衍射、拉曼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手段表征了不同掺杂的LiCo0.8M0.2O2薄膜.结果显示,700℃退火的LiCo0.8M0.2O2薄膜具有类似α-NaFeO2的层状结构.通过对不同掺杂锂钴氧阴极的全固态薄膜锂电池Li/LiPON/LiCo0.8M0.2O2的电化学性能研究表明,电化学活性元素Ni的掺杂使全固态电池具有更大的放电容量(56μAh/cm2μm),而非电化学活性元素Zr的掺杂使全固态电池具有更好的循环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计算机模拟仿真射频磁控溅射实验制备薄膜及离于电池电极,研究了在特定实验条件下薄膜的生长过程,并分析了影响薄膜生长的部分因素。  相似文献   
4.
5.
Laves相贮氢合金是目前贮氢材料研究与开发的热点之一。本文概述了Laves相合金的结构、贮氢机理、贮氢性能以及它在Ni/MH电池应用中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6.
马树华  景遐斌 《电化学》1997,3(3):293-296
研究了人工施加的无机固体电解质体膜对锂碳负极电池性能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碳电极的容量及首次充放电效率相对于未改性电极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显示了以这层外界人工施加的晶体膜替代的电极体系本身所形成的钝化膜之有效性,扫描电子显微镜的研究直观地显示了这层人工施加膜的均匀,致密性质。  相似文献   
7.
由聚丙烯(PP)、聚乙烯(PE)制成的单层或多层微孔膜(PP,PP/PE/PP)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且具备自关闭功能,已被广泛用作液态锂离子电池的隔膜,但PP,PP/PE/PP等微孔膜表面能低,难与塑料电极真正复合为一体,不能直接用于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因此在PP,PP/PE/PP等微孔膜表面涂敷一层具有黏结性质的过渡薄膜,兼顾两种材料的优点,有助于提高机械强度和将电极粘结起来的黏结力。聚合物复合膜是一种具有3层结构的复合膜,由两外层膜及中间膜组成。正丁醇不溶胀PVDF—HFP,可以丁醇为介质来测量复合膜的吸液率,该数据可作为膜孔率高低的判据,也可用于粗略判断膜电导率高低。  相似文献   
8.
9.
10.
利用偏最小二乘法-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对富镧Ni-MH电池阴极材料的放电曲线、初始容量、比容量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用PLS-BPN对材料性能的研究与实验结果非常吻合,可作为材料性能测试的一种预报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