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5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214篇
化学   580篇
晶体学   3篇
力学   2篇
综合类   7篇
物理学   1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的总能计算研究了一氧化碳和氢原子在Ni(111)表面上p(2×2)共吸附系统的原子结构和电子态,结果表明CO和H原子分别被吸附于两个对角p(1×1)元胞的hcp和fcc位置.以氢分子和CO分子作为能量参考点,总吸附能为2.81 eV,相应的共吸附表面功函数φ为6.28 eV.计算得到的C—O,C—Ni和H—Ni的键长分别是1.19?, 1.96?和 1.71?,并且CO分子以C原子处于hcp的谷位与金属衬底原子结合.衬底Ni(111)的最外两层的晶面间距在吸附后的相对变化分别是 关键词: Fisher-Tropsch反应 催化作用 Ni(111) p(2×2)/(CO+H) 共吸附  相似文献   
2.
设计、合成了含核酸碱基的双亲化合物N6-十四酰基-9-辛基腺嘌呤三甲基溴化铵;用目标化合物和卵磷脂制备混合脂质体受体。分别研究了受体与巴比妥酸、核黄素药物在混合脂质体亲脂区通过互补氢键进行的分子识别。紫外可见光谱研究表明,底物巴比妥酸在258nm的吸收峰,核黄素在222nm,264nm的吸收峰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这种减色作用归因于脂质体内的巴比妥酸和核黄素在亲脂区分别与双亲化合物上的腺嘌呤形成了氢键。  相似文献   
3.
4.
徐法强  侯瑞玲 《分子催化》1997,11(4):247-252
以碳酸锶为甲烷吸附活化的模型催化剂,用切换变应答、CH4(CO2)-TPD等技术,对甲烷的吸附、碱性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甲烷在碳酸锶上的活化显示出明显的酸碱活化机理特征,瞬变应答及TPD结果均证明,甲烷在碳酸锶表面有较强的吸附,其脱附温度约310℃,关联结果表明,甲烷转化率及C2烃收率与催化剂表面SrO碱性中心浓度有非常一致的顺变关系,因此催化剂表面的酸碱中心可能是甲烷的选择活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钙钛矿型LaSrCoCu_xO_3催化剂对CO氧化反应的催化活性及其表面氧的催化作用.结果表明,x=0.4的催化剂对CO氧化具有最高催化活性,常压及本实验条件下CO完全氧化的最低温度为168℃;催化剂均为氧缺陷化合物,吸附于表面晶格氧缺陷上的吸附氧是CO氧化反应的活性氧物种;并发现催化剂中存在有非常价态的C04 ,认为CO氧化反应是通过吸附氧调变Co3 和Co4 价态而进行.  相似文献   
6.
用非水滴定法和Hammett系列指示剂测定了COS水解碱改性γ-Al_2O_3催化剂的表面碱强度分布.发现表面碱强度分布不均匀与表面能量分布不均匀相呼应.采用零点酸碱强度(H_(0,max))及碱中心区域分析法,Bronsted催化定律,进一步证实COS水解反应具有明显碱催化特征,较高活性催化剂的H_(0,max)一般为10左右,对COS水解反应起主要作用的碱性中心的碱强度(H_0)为4.8≤H_0≤9.8.对碱金属氧化物改性后的γ-Al_2O_3催化剂,Bronsted规律在每个碱强度分区域内是适用的.  相似文献   
7.
用气液色谱法研究过一系列作为Lewis碱(B)的有机配体和作为Lewis酸(A)的配合物之间的加合作用.研究较多的碱已有脂肪醇、醚、酮、醛、脂及胶等.对生物体系中广为存在的杂环配体碱的工作还很少.本文着重研究噻吩,呋喃和吡咯这类小分子杂环配体和Ni[CF_3COCHC(C_4H_4S)=NCH_2]_2(以下简称A)配合物的加合反应. Ni[CF_3COCHC(C_4H_4S)=NCH_2]_2的合成参考文献.固定液角鲨烷系英国进口,  相似文献   
8.
蒿甲醚在模拟体内酸碱环境中的代谢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有根  余伯阳 《色谱》2002,20(1):37-39
 利用高效液相法对蒿甲醚进行了模拟体内酸碱环境的代谢动力学研究 ,测定了蒿甲醚及其代谢产物双氢青蒿素、蒿甲醚呋喃酯的代谢曲线。结果表明 ,蒿甲醚在模拟体内肠道和血液的弱碱性环境条件下半衰期为2 87 2min(计算值 ) ;在模拟体内胃液的酸性环境条件下半衰期为 74 6min ;在两种条件下的主要代谢产物均为双氢青蒿素和蒿甲醚呋喃酯。该方法克服了以往文献所报道方法的一些缺点 ,不仅简化了样品制备方法 ,也提高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室温时K~3Fe(CN)~6,K~4Fe(CN)~6在酸碱条件下发生的固相配位化学反应。结果表明:K~3Fe(CN)~6与NaBH~4固相混合物室温下不反应,但加入固体氢氧化钠后,K~3Fe(CN)~6与NaBH~4的固相氧化还原反应在室温下很容易进行。K~4Fe(CN)~6与K~2S~2O~8的固相氧化还原反应在室温下能顺利进行,但当固体KOH存在时,反应明显受到抑制。K~3Fe(CN)~6与K~2C~2O~4.H~2O室温下无反应,但与H~2C~2O~4.2H~2O在室温时即发生固相取代反应。  相似文献   
10.
酸碱软硬度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Pearson 从大量的实验事实归纳出的软硬酸碱原理广泛地应用于解释许多化学现象,还应用于评价和预料化学反应,极为简便、实用。然而,软硬酸碱原理的理论基础尚在不断地充实之中。近来微扰理论和密度泛函理论研究的结果表明:软硬酸碱能成功地描述化学反应,有明确的物理意义。现在(?)将定域硬度(或软度)和分子的化学活性定量地联系了起来。本文指出了酸碱软硬度键参数与物质性质定量研究的美好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