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化学   25篇
综合类   3篇
物理学   1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建立了以对照药材为基准物质的定性和不依赖多种对照品定量的黄芩药材“质-量”双标控制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以对照药材为基准物质建立了黄芩特征图谱,通过鉴定特征峰的化学成分,共确定了11个共有特征峰,通过质谱鉴定出黄岑药材的8个成分,经对照品比对,指认出共有特征峰中的4个化学成分,分别为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以及汉黄芩素。通过对照药材和供试药材特征峰的相似度,可明确药材真伪,即“质”,结果显示各批次供试药材与黄芩对照药材的相似度均大于0.990;对内标成分“黄芩苷”进行准确定量,以内标成分计算不同批次供试品中各特征峰的相对含量,取“平均数-标准差”作为特征峰化学成分相对于内标物质化学成分的相对含量下限,依据特征峰相对含量下限明确黄芩药材优劣,即“量”。该方法不依赖多种对照品,能清晰、快速地判断药材的真伪优劣,可为黄芩的质量控制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阵列相关系数比对法在中药鉴别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药材红外光谱具有“指纹”性,通过对红外特征吸收谱图的比对可达到区分和鉴别药材的目的。该研究用Visual Basic 6.0设计了中药材红外光谱阵列相关系数比对软件,建立了300多种中药药材的红外光谱数据库,将未知药材的红外光谱与数据库中药材的红外光谱进行比对,它能依11个波段两光谱相关系数的大小自动找到与库中最相似的光谱的药材,从而达到鉴别未知药材的目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光谱数据库所包含的药材范围内,指定阵列相关系数的阈值,抓住特征波段光谱的比对,可避开CO2和H2O等外界因素对谱图的干扰,使比对结果准确可靠。该法有望成为中药材快速鉴别的一种常规手段。  相似文献   
3.
建立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同时测定益智药材中16种多环芳烃(PAHs)的分析方法。最佳萃取条件为:取样品2.0 g,加入同位素内标后用无水乙醇、水混合溶解,以10 mL正己烷提取;提取液先过Florisil柱固相萃取,经氢氧化钾-乙醇溶液皂化,多环芳烃分子印迹柱固相萃取后,以5 mL二氯甲烷-正己烷(1∶1,体积比)进行洗脱;采用DB-EUPAH毛细管色谱柱进行分离,内标标准曲线法定量测定。在此条件下,16种多环芳烃的线性范围为1.0~200.0 μg/L(r2 ≥ 0.992 5);检出限(S/N=3)为0.3~1.0 μg/kg;在不同浓度(1、3、10 μg/kg)基质加标条件下,苯并[c]芴(BcFL)的加标回收率为65.4%~72.8%,日内相对标准偏差(RSD,n=6)为6.0%~7.4%,日间RSD(n=6)为8.5%;其他15种多环芳烃的加标回收率为89.3%~116%,日内RSD(n=6)为0.10%~6.1%,日间RSD(n=6)为1.2%~7.5%。该方法的前处理净化效果好、灵敏度高、准确度高,适用于益智药材中16种多环芳烃的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4.
为了识别栽培黄芩、野生黄芩和粘毛黄芩,采用非线性-线性、线性-线性、非线性-非线性三种模式的人工神经网络(ANN)分别分析各种黄芩的红外谱。我们采用42个样本作训练集,34个样本作检验集,用各种模式的ANN进行了监督性训练。当训练目标误差平方和定为0.01时,各类ANN对训练集中三类黄芩样本识别的正确率均为100%,但对检验集样本识别的结果各不相同,其识别的正确率与隐含层节点数S1有关。我们发现当S1较大时,识别正确率反而下降,可能此时网络的非线性程度过高,使其不适合于该类样本集的训练。线性-线性型ANN识别的结果随S1的变化不很大,但识别的正确率不高,基本在85%左右。非线性-线性型ANN识别的结果最佳。当S1为3时,其识别正确率超过了97%。因此该法可用以简便、快速、准确地识别这三种黄芩药材。  相似文献   
5.
《化学分析计量》2011,(5):81-81
据香港文汇报报道,香港浸会大学计算器科学系副教授张晓明博士领导的科研小组成功开发一项基于红外光谱特征的检测系统,只需数分钟便可测定药材真伪,准确度高达99%,更可验出药材品种和产地,准确度亦达94%,而且成本更低。目前,其核心红外光谱特征提取技术获得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发明专利权。  相似文献   
6.
FTIR直接鉴别植物生药材   总被引:54,自引:5,他引:49  
本文首次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的漫反射采样技术,快速、直接地测定了25种常用植物生药材。结果表明:各种中药材由于其化学成分的不同使得每种药材都有自己独特的红外谱,据红外特征吸收均能达到分类鉴别、种类认定的目的。该方法具有快速、准确、制样简单不需对样品进行提取分离等特点。  相似文献   
7.
为充分利用花类药材,建立马蔺花、桃花、月季等15种花类药材中芦丁含量测定的RP-HPLC方法,并比较它们的含量。本文首次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并计算这15种花类药材中芦丁的含量。实验采用C18柱(4.6 mm×250 mm),以V(甲醇)∶V(0.1%H3PO4)=50∶50为流动相,柱温:30℃,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360 nm,检测时间20 min。测定结果,芦丁在马蔺花中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8.
蒙药配方中常用药材的微量元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研究利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了蒙药配方中14种常用药材的铜、铁、锌、硒四种必需微量元素的含量。  相似文献   
9.
该研究阐明了不同产地铁棍山药中化学成分的差异,为道地山药的产地鉴别提供了理论依据。利用核磁共振氢谱(1H NMR)对铁棍山药进行分析,指认、归属了图谱中的30种主要代谢物后,通过主成分分析(PCA)、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对7种不同产地铁棍山药中的化学成分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温县垆土山药中精氨酸的含量最高,蔗糖含量最低,孟州垆土山药中苏氨酸、谷氨酰胺的含量最高;温县沙土山药的丙氨酸和苹果酸含量最高,武陟沙土山药的尿囊素含量最高;沙土地的铁棍山药中2-羟基异丁酸的含量均高于垆土地山药。7种铁棍山药葡萄糖和果糖的变量重要性投影(VIP)均小于1.0,并不是主要成分。液相色谱检测蔗糖、柠檬酸、苹果酸的结果与OPLS-DA载荷图结果一致;7种铁棍山药的葡萄糖和果糖含量均低于液相色谱检出限(2.0 mg/g),表明可以利用葡萄糖、果糖的含量和葡萄糖显色试剂鉴别铁棍山药是否为道地怀山药。  相似文献   
10.
泽泻及其栽培土壤、水质中微量元素含量的测定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传统“道地药材”的沿革,以现代微量元素理论为指导,对道地与非道地产区的泽泻及其生境中的土壤与水质中的17种微量元素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以探讨泽泻道地性形成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