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化学   15篇
数学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术挥发油中苍术酮氧化反应的动力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白术挥发油;苍术酮;动力学方程;活化能;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2.
苍术炮制前后微量元素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等离子本原子发射光谱法对苍术进行了炮制前后32种元素含量的测定比较。结果表明:苍术经麸炒、土炒后、微量元素的含量有不同程度的变化,为深入研究苍术炮制机理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北苍术和茅苍术挥发油成分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了北苍术和茅苍术的挥发油成分,分别鉴定出47和50种化学成分,并测定了其相对含量。 采用色谱指纹图谱八强峰法和分区法,根据色谱峰的保留时间把总离子流色谱图分为5个区,比较了北苍术和茅苍术的挥发油成分。 结果表明,在总离子流色谱图Ⅳ和Ⅴ区中,从北苍术和茅苍术中均检出苍术的主要药效成分β-桉叶油醇、苍术酮和苍术素,且相对含量较高。 这表明《中国药典》将北苍术、茅苍术统称为苍术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4.
北苍术超临界CO2萃取产物的成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法分析了北苍术的超临界CO2萃取产物的成分,鉴定出苍术酮、β-桉叶油醇、苍术醇31化合物,占出峰总面积的88.1%,并与传统水蒸汽蒸馏法(SD)提取的挥发油成分进行了对比。结果证明,两种方法抽提的苍术主成分基本相同,但超临界CO2萃取产物比SD产物多出现了一些重质组分,萃取更完全而有效。  相似文献   
5.
药对白术-茅苍术及其单味药中挥发油成分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单味药白术、茅苍术及其药对中挥发油成分,通过气-质联用技术(GC-MS)对其分离检测,利用直观推导式演进特征投影法(HELP)分辨解析重叠色谱峰,并结合程序升温保留指数辅助定性.从白术、茅苍术及其药对中依次鉴定出29,50,62个组分,分别占各自挥发油总量的95.93%, 97 44%, 97.47%;其中20种挥发油成分共存于单味药与药对中,主要是2-(2-甲氧基)苯甲氧基苯酚、γ-芹子烯、雅槛蓝树油烯、大根香叶烯B等.组成药对后,白术减少8种组分,茅苍术减少12种组分,而药对新增22种组分,主要是单萜烯类的低沸点化合物,新增组分在药对中的作用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一种测定中药白术中羟基苍术内酯(Ⅰ)的单扫描示波极谱方法。在0.2mol/LNH_4Cl-4%乙醇溶液(pH5±1)中,Ⅰ有一灵敏的极谱还原波,峰电位为-0.90V(vs.SCE),峰高与Ⅰ浓度在8×10~(-8)~1.6×10~(-6)mol/L范围内有线性关系。应用本方法测定生,炒白术中Ⅰ的含量,结果令人满意。该波是由于Ⅰ中丁烯羟酸内酯环还原所致,其电极反应为四电子不可逆过程。  相似文献   
7.
有些植物很漂亮,看起来毫无害处。但是,对于某些虫子来说,这些植物是“致命杀手”。虫子们,要特别小心下面这些植物哟!猪笼草:瞧。这些倒挂瓶子一样的“笼子”是我的秘密武器。“笼子”底部有蜜,会分泌(mi)甜香,吸引虫子爬进去。只要一进去,虫子就再也逃不掉了。  相似文献   
8.
采用微管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白术中的白术内酯Ⅲ、白术内酯I和苍术酮.采用美国Micro-tech Ultra plusⅡTM微管柱通用型二元梯度高效液相色谱仪和Microsil C18微管色谱柱(150 mm×1.0 mm),以甲醇-乙腈-水(A相体积比为90:5:5;B相体积比为55:5:40)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50μL/mm,在220 nm波长下检测.在上述色谱条件下,3种组分分离良好,在相应的进样质量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白术内酯Ⅲ、I和苍术酮的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6.86%,97.13%和98.06%;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63%,1.31%和0.39%.该法简便、快捷,能够用于白术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9.
A polysaccharide named as AMP‐1 was isolated from the root of Atractylodis macrocephalae Koidz, and purified by ethanol fractionation and gel filtration. The homogeneity of AMP‐1 was determined by HPLC and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that gave a single peak. AMP‐1 is composed of galactose and mannose in a molar ratio of 1.0:1.9. Its molecular weight is 3.8 × 103. The structure of ghycan was elucidated by IR, 1H NMR, 13C NMR and methylation analysis, and on the basis of the results was suggested that AMP‐1 contain a backbone of β. (1–2)‐D‐galactose residues with branches of single β‐D‐mannose residue being substituted at the O‐6. Bioactivity assay of AMP‐1 showed that it could inhibit growth of Sarcoma 180 and Lewis pulmonary carcinoma implanted in mice.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