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化学   15篇
物理学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文以环状单萜醇α-萜品醇、L-薄荷醇及链状单萜醇香叶醇、香茅醇为先导化合物,采用酰氯酯化法合成肉豆蔻酸α-萜品醇酯(TER-C14)、肉豆蔻酸-L-薄荷醇酯(MEN-C14)、肉豆蔻酸香叶醇酯(GER-C14)和肉豆蔻酸香茅醇酯(CIT-C14),并考察单萜醇及其肉豆蔻酯作为促透剂对布南色林(Blo)的促透效果。通过体外经皮渗透实验、体外释放实验和分子模拟技术初步探究单萜醇及其肉豆蔻酯的促透机制。结果显示,当GER-C14或CIT-C14为促透剂时,均有显著的促透效果(P<0.05),并且24h经皮累积透过量是空白组的4.84倍和4.45倍。促透机制为肉豆蔻酸单萜醇酯破坏药物与神经酰胺之间的氢键相互作用,增加脂质迁移率和药物的自由能,从而促进药物的渗透。肉豆蔻酸单萜醇酯有望作为新型促透剂在经皮给药系统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
建立了同时测定肉豆蔻中3种赭曲霉毒素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样品经70%甲醇超声提取,HLB柱净化,采用Agilent Proshell 120 EC C18色谱柱,以乙腈(含0.1%甲酸)-水(含0.1%甲酸)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于电喷雾离子源正负离子模式下多反应监测模式检测。结果表明,肉豆蔻基质中3种赭曲霉毒素基质效应为91.0%~112.0%,采用基质匹配标准曲线法定量时各浓度范围下线性关系良好(R2>0.999)。样品在高、中、低3个浓度加标水平下,回收率为63.3%~88.4%,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6.0%,检出限(LOD)和定量限(LOQ)分别为0.1~1.0μg/kg和0.3~3.0μg/kg。另从肉豆蔻中分离得到一株产毒菌,采用紫外荧光筛选、形态学鉴定、DNA测序结合液质联用检测的方法最终鉴定为菌核曲霉。  相似文献   
3.
采用多拷贝同时搜寻方法(MCSS)分析得到了CaNMT活性位点的疏水区域、氢键结合位点和负电性区域. MCSS计算结果显示, CaNMT活性位点有两个疏水性比较强的区域: 一个由Tyr107, Tyr109, Val108, Phe117, Phe123, Ala127, Phe176和Leu337等残基组成; 另一个由Phe115, Phe240和Phe339组成. CaNMT活性位点发现有两个氢键作用区域, 其中Tyr119, His227, Asn392和Leu451是与已有抑制剂的氢键结合位点, Tyr107, Asn175, Thr211和Asp412是新发现的氢键结合位点, 而且在NMT家族中高度稳定, 它们对设计新结构类型的CaNMT抑制剂具有重要作用. Leu451是负电性兼氢键作用位点, 是抑制剂设计时所必需考虑的位点.  相似文献   
4.
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肉豆蔻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共鉴定出41种成分,占总分离成分的78.85%,其中4-甲氧基-6-(2-丙烯基)-1,3-苯并二恶茂含量最高,占总分离成分的20.72%。  相似文献   
5.
以三乙胺催化齐多夫定与肉豆蔻酰氯的酯化反应合成了齐多夫定肉豆蔻酯,其结构经1H NMR表征.较适宜的反应条件为:齐多夫定1 mol,n(齐多夫定):n(肉豆蔻酰氯):n(三乙胺)=1.0:1.2:1.2,收率66%.  相似文献   
6.
采用孔蛋白(MspA)和双肉豆蔻磷脂酰胆碱(DMPC)在玻碳(GC)基底表面成功构建有仿生特性的纳米通道膜,同时将葡萄糖氧化酶(GOD)修饰于膜上. 使用循环伏安法研究GOD/MspA-DMPC/GC电极的GOD直接电化学过程以及其对氧气和葡萄糖的响应. 研究发现,MspA与DMPC形成的仿生纳米通道膜内,GOD在接近生物体系FAD/FADH标准电位处实现了自身两质子、两电子表面控制的电化学反应. MspA与DMPC的仿生纳米通道膜体系为GOD提供了理想活性环境.  相似文献   
7.
肉豆蔻肉豆蔻衣中10种微量元素进行了含量测定,并进行对比。采用干法灰化处理样品,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同时测定了2种样品中的10种微量元素的含量。该法的加标回收率为90.0%—105.2%,相对标准偏差为0.31%—4.77%,具有良好的准确度和精密度。2种药材的微量元素含量有着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王玮  李来明 《应用化学》1994,11(1):92-95
用红外和拉曼光谱方法在290~405K的温度范围内考察了无水二肉豆蔻酰磷脂酰乙醇胺的分子构象随温度的变化。结果表明,该磷脂在365K附近的熔化相变过程中,不仅酰链的构象和堆积发生了有序-无序转变,而且极性头部基团和接界区域基团也发生了结构重排;逆相变过程中,烷基链构象重新恢复了有序,但头部基团和甘油骨架构象没有恢复原始有序状态。  相似文献   
9.
仿生膜内固定的多巴胺对抗坏血酸的氧化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玻碳电极表面上成功地构筑了一种仿生膜———磷脂浇铸膜。将多巴胺固定在膜内 ,研究了其对 2 .0× 1 0 - 3mol L的抗坏血酸的催化氧化作用 ,抗坏血酸的氧化过电位被降低了大约 2 60mV。  相似文献   
10.
非洲产肉豆蔻树干乙醇萃取物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字金  高树绪  张梅  邹新琢 《有机化学》2007,27(10):1254-1257
从非洲产肉豆蔻树干部分(木屑)的乙醇萃取物中分离得到了三个主要的化学成分: Hydroxyotobain, α,2'-二羟基-4,4'-二甲氧基二氢查尔酮和didehydro-otoba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