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化学   8篇
数学   1篇
物理学   1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简要介绍了现代分析仪器在考古学和文物鉴定中的应用。包括文物的年代测定,文物的分析鉴定,文物的组成,结构分析等。  相似文献   
2.
树华 《物理》2003,32(11):744-744
  相似文献   
3.
沙子上的滑动对土木工程和地震动力学领域有重要影响。考古学家在公元前1800年古埃及省长杰胡提霍特普墓中的壁画(图中站在木撬前方的人正在向沙子中注水)中发现,把沙子弄湿对古埃及的建筑施工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考古学家对古代文物上题写的符号都颇感头疼,因为很难判断它们是一段语言文字,还是没有什么意义的符号。最近位于今天东巴基斯坦和印度西北部的一处公元前2600年~公元前1900年的古印度文明遗址就出现了这样的难题——对等待破译的符号,考古学家一筹莫展。但美国华盛顿大学(University of Washington)的拉奥(Rajesh P.N.Rao)和同事另辟蹊径,通过计算条件熵(conditionalentropy)研究这些符号。  相似文献   
5.
王文珍  程鹏 《大学化学》2004,19(2):32-35
介绍了近年来放射性核素在能源利用、医学和生物学、化学、材料科学、地质和考古学以及工农业等各个领域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6.
关于古罗马人的铅中毒,人们还可以举出下列证据:( 1 )罗马贵族的铅摄入量。据加拿大国立水资源研究所恩里亚哥( 1 983 )估计,罗马贵族每人每日所吸收的铅平均为2 5 0微克,而平民和奴隶则分别为3 5微克和1 5微克,后者与2 0世纪80年代美、欧城市居民的铅摄入量( 3 0~5 0微克/天)相当,也与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最大允许摄入量( 4 5微克/天)一致,可见,罗马贵族每日摄入的铅至少要比平民和奴隶高出7~1 7倍,这样的量势必使大多数有钱人处于铅中毒危险之中。( 2 )考古学证据。1 90 6年,罗森布莱特分析了2 2名古代人的骨骼,结果发现2名罗马迦太基人…  相似文献   
7.
刘康 《高分子学报》2020,52(2):129-141
近半个世纪以来是美国人文学术界“后学”(后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后殖民主义)理论兴盛的时代。“后学”中的后殖民主义理论是美国的本土产物,跟英国的文化研究交相辉映,实现了英美人文领域的后学与文化研究的范式转型,在社会科学领域也产生了影响。后殖民主义理论核心是 “认同(或身份)政治”,植根于美国这个种族、族裔、信仰、传统极为多元的移民国家的经验。近年来这种学院派话语逐渐向英美社会蔓延,形成政治正确话语,产生了极为广泛深远的社会影响。认同政治以文化多元论和相对主义的面貌出现,对在美国乃至全球兴起的民粹主义、民族主义、逆全球化潮流推波助澜,与之相互呼应。反思美国认同政治,有助于中国人文学术寻找自己的理论与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8.
张文朴 《化学教育》2012,33(9):135-136
史前考古学家V.G.Childe认为,哺乳动物以改变自身如长皮毛御寒,长灵牙利爪御敌和捕食以求生存和繁衍,而人则是发展智慧,积累和传递知识,提高能力以求生存和持续发展,并指出:"火、衣服、房屋、火车、飞机、望远镜和枪炮等等,都  相似文献   
9.
一个大于1的整数,如果除了它本身和1以外,不能被其他正整数所整除,这个整数就叫质数(也称素数).如2、3、5、7、11等都是质数.而另一个事实是,人类在很早以前就认识了质数,极具说服力的是现藏于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然历史博物馆的两块出土骨头.这两块从非洲刚果爱德华湖畔的一个小渔村发掘出来的骨头,经考古学家采用现代科学方法鉴定推测,是公元前九千年到前六千五百年之间古代非洲人用来雕刻或书写的工具,一端的把手刻有规则的刻痕,在另一端有一小块石英.  相似文献   
10.
印欧语的起源与扩散研究从首次提出至今已走过了近百年的历程,当前学术界主要集中于库尔干假说和安纳托利亚假说,对于印欧语的起源及扩散路径,国内外研究丰富且说法庞杂,目前尚未达成共识。本文从考古学、语言学和遗传学多角度出发,梳理了有关印欧语系起源和扩散问题的主要假说,评述和对比了各学科学者的研究成果及其局限性。综合多学科证据,我们推断印欧语起源于高加索山南部地区到安纳托利亚一带,经由东欧早期的农业人群传入东欧大草原,尔后经由以颜那亚文化为代表的青铜时代早中期的东欧草原游牧人群传播至欧洲、中国西北(吐火罗语)和南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