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3篇
化学   99篇
综合类   2篇
物理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壳聚糖-聚羟基丁酸酯共混膜的制备与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乙酸为共溶剂,制备了壳聚糖-聚羟基丁酸酯(CTS-PHB)共混膜,利用红外光谱(FT-IR)、广角X粉末衍射(WAXD)、扫描电镜(SEM)及差热分析(DTA)表征了共混膜的化学组成、晶形、形貌和热稳定性能。研究表明:CTS和PHB可在体积百分数为62.5%的乙酸溶液中共混,形成表面光滑、不透明的膜,干态共混膜具备一定的力学强度。各比例的CTS-PHB共混膜有相同的热分解温度,共混膜的形貌特征随两组分质量配比变化,其中mPHB/mCTS=1/1的共混膜显示出良好的有序结构。  相似文献   
2.
聚羟基丁酯酯缓释微球的制备及性能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用溶剂蒸发法制备了以新型生物可降解材料聚羟基丁酸酯为载体、以安定为模药的缓释微球,讨论了药物与载体之比对药物含量与包封率的影响,以及制备微球条件对药物释放性能的影响;微球平均粒径为30~40μm,粒径分布在1~1.5之间,最大载药量为19.51%;最高包封率为67.11%;体外累积释放曲线呈“两相”释放特征并拌随初始的“突释效应”。扫描电镜观察微球表面呈皱缩表观形态结构,微球内部横断面具有孔道与孔  相似文献   
3.
Blends of poly(3-hydroxybutyrate-co-3-hydroxyhexanoate) (PHBHHx) and poly(butylene succinate-adipate) (PBSA), both biodegradable semicrystalline polyesters, were prepared with the ratio of PHBHHx/PBSA ranging from 80/20 to 20/80 by melt mixing method.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DSC), thermogravimetry analysis (TGA), dynamic mechanical thermal analysis (DMA), polarizing optical microscopy (POM) and wide angle X-ray diffractometer (WAXD) were used to study the miscibility and crystallization behavior of PHBHHx/PBSA blends.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PHBHHx is immiscible with PBSA as shown by the almost unchanged glass transition temperature and the biphasic melt.  相似文献   
4.
PHBV/HA骨修复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硝酸钙与磷酸钠的水溶液制备羟基磷灰石(HA),同时在HA生成过程中与聚羟基丁酸一戊酸酯(PHBV)复合,探索了HA增强PHBV使之适于作为骨修复材料的一种新途径。结果表明,HA的均匀分散增进了复合材料中两相问的相互结合,能明显地提高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5.
DSC和FTIR测试表明,结晶/非晶共混体系聚(β-羟基丁酸酯)(PHB)/聚双酚A羟基醚(PBHE)是部分相容的.熔融结晶退火可以大大提高共混物的结晶度,增加其相容性,75/25组分PHB相结晶度最大,50/50组分(020)、(130)晶面微晶尺寸最大.SAXS研究表明,纯PHB的中间层约为1.5nm,片层厚约4.0nm;共混物的中间层在2.0nm左右,片层厚在5.0—7.2nm之间,50/50组分片层最厚.75/25组分晶相和非晶相的密度差最大.  相似文献   
6.
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了聚乳酸/微生物产β-羟基丁酸酯与β-羟基己酸共聚物的共混物(PLA/PHBHHx)。采用拉伸力学试验研究了共混物的力学性能。通过土壤悬浊培养降解法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对共混材料的生物降解性能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随着PHBHHx含量的增加,共混物的拉伸强度和杨氏模量降低,而生物降解速率却显著提高。但是,在175h之前,重量组成比为20/80的共混物降解速率比纯PHBHHx还要快。综合分析表明,共混材料PLA/PHBHHx的重量比为20/80时,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和生物降解性。  相似文献   
7.
用FTIR和DSC研究了PHBV及其与聚碳酸亚丙酯(PPC)熔融共混样的熔融结晶行为和等温结晶动力学.结果表明,PHBV与PPC熔融共混过程中发生了酯交换反应,两组分间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PPC虽然能降低PHBV结晶折迭链的表面自由能,但同时也能够降低PHBV的结晶度、球晶径向生长速率、平衡熔点和结晶能力.  相似文献   
8.
李梅  张立伟 《光谱实验室》2007,24(3):510-512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环丙沙星-聚羟基丁酸电纺纤维毡包封率的方法,该方法灵敏、简便、重现性好,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9.
利用重组大肠杆菌E.coli HB101来进行直接生产羟基丁酸(HB)手性单体,研究了含pUCAB质粒的重组体E.coli HB101在各种条件下生长及积累HB单体的情况,研究了HB单体的积累随pH值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pH=6.8时,48 h内细菌可生产0.5 g/L以上的HB单体。  相似文献   
10.
聚β-羟基丁酸酯解聚酶的纯化及性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对DS9701菌株产生的聚β-羟基丁酸酯(PHB)解聚酶进行了分离、纯化及有关性质的表征.通过SephadexG-100分离出两种PHB解聚酶(E1和E2),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脉检测为一条谱带.E1的最适反应温度为40℃~45℃,稳定性优于E2,最适反应pH=4.0,稳定范围3.6~7.0,Km值为0.182g/L.E2的最适反应温度为40℃,pH=6.0,稳定范围4.0~8.0,Km值为0.65g/L.通过质谱仪测得E1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5×104,E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4×10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