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30篇
化学   79篇
力学   2篇
综合类   3篇
物理学   40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淫羊藿根与叶活性成分的分析和比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细胞膜色谱法(CMC)筛选,并结合离体药理实验确定主要活性成分,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比较了淫羊藿根与叶中的活性成分及其差异性.色谱条件为Kromasil ODS 柱(150 mm× 4.6 mm.I.D )流动相甲醇-水(70:30,V:V);检测波长270nm。筛选发现淫羊藿根中的两个有效成分YYH-214和YYH-216对血管有较强的舒张作用,表明活性成分在CMC模型体系中的保留特性与药理作用之间存在良好的相关性。在此色谱条件下淫羊藿叶未检测到这两种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2.
徐成  林召  杨恺  元冰 《物理学报》2020,(10):279-290
蜂毒肽等抗菌肽可通过破坏细菌的细胞膜而直接杀灭细菌,因此它的杀菌功能具有高效、广谱和不易产生耐药性等特点,并被认为有望能从根本上解决目前正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抗生素耐药性问题.然而,抗菌肽通过增强细胞膜的通透性来实现杀菌的分子机制至今尚不清楚.本文结合单分子荧光追踪技术和分子动力学模拟,从单分子运动的角度对蜂毒肽与二元脂质细胞膜的界面相互作用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其他大多数脂分子而言、部分脂分子在膜内的扩散速率会由于蜂毒肽的吸附、聚集、插膜成孔等扰动行为发生显著降低;而蜂毒肽倾向于作用在多组分脂膜相畴的边界处,干扰并降低脂膜相分离的程度,进而降低相边界对脂质分子扩散运动的限制.本工作阐明了蜂毒肽的膜作用活性对脂分子运动行为和脂膜相行为的影响、以及三者之间的关联.这些结果对于从单分子运动行为的角度来探索抗菌肽生物活性的分子机制和开发新型抗菌药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Membrane tethers are extracted from breast cancer cells using a force generated by an optical trap. It is experimentally obtained that the radius of tether is about 0.1μm and the static tether force is about 8.5 pN. Calculations based on the experimental measurements give a bending modulus for the tether of 1.35 x 10^-19 N.m and a surface membrane tension of 6.76 x 10^-6 N/m in the breast cancer cell. The treatment with cytochalasin D results in the decreasing bending modulus and decreasing apparent surface tension. When the membrane protein caveolin is over-expressed, similar cases occur in bending modulus and apparent surface tension. In addition, the viscous resistance coefficient of the membrane is calculated to be 1.15pN.s/μm according to the dynamic tether forces obtained under different pulling velocities.  相似文献   
4.
合成了新的大环配体12-十八烷基-1, 4, 7, 10-四氮杂环十三烷-11, 13-二酮(odt), 研究了odt的液膜传输Cu^2+的动力学。结果表明传输过程为串联一级反应,k~1=8.1×10^3h^-1, K~2=5.5×10^-2h^-1。载体odt与Cu^2+生成配合物的反应速率比配合物离解反应速率小, 前者为速率控制步骤。传输过程无阴离子参加, 但受溶液酸度控制, 根据酸度的不同, 可将Cu^2+选择性地由低浓度向高浓度传输, 这与细胞对金属离子的主动传输类似。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纳米药物递送系统在癌症治疗方面的应用受到广泛关注。 传统的纳米药物递送系统存在生物相容性差、靶向性缺乏、在肿瘤部位释药缓慢等问题。 本文设计制备了一种同源细胞膜(M)包覆、癌细胞还原微环境控制释药的脂质体纳米粒子(命名为P-ss-G/D/Sf@M)来递送肝癌治疗药物索拉非尼(Sf)用于肝癌的靶向治疗。 利用薄膜水化法结合静电吸附及过膜挤压法制备包覆细胞膜的空白(P-ss-G/D@M)及载药(P-ss-G/D/Sf@M)纳米粒子。 P-ss-G/D/Sf@M对Sf的载药量为7.2%,包封率为79.9%。 体外释药结果显示,P-ss-G/D/Sf@M在还原条件下会加快药物的释放,48 h时药物释放量达到65%以上,较非还原条件下释药量提高了25%。 体外细胞实验结果证明,包覆肝癌细胞膜的纳米粒子更易被肝癌细胞摄取,表现了对肝癌细胞的靶向性,同时在肿瘤细胞高浓度谷胱甘肽(GSH)还原环境作用下,纳米粒子中的二硫键断裂,迅速释放药物,与非还原敏感载药纳米粒子相比,显著抑制肝癌细胞生长,提高细胞凋亡率。 因此,本文制备的同源细胞膜包覆的智能释药载体有可能用于今后的癌症治疗中。  相似文献   
6.
刘江波  王丽华  左小磊 《化学进展》2019,31(8):1067-1074
细胞膜在细胞与外界环境间的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等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研究和控制细胞膜上的分子的相互作用,对理解和操控细胞的生理功能具有重要意义。脱氧核糖核酸(Deoxyribonucleic acid, DNA)分子具有精确自组装和可编程的特性,是一种研究生物膜分子相互作用的新工具。本综述中,我们概括了DNA分子修饰细胞膜的方法,随后介绍了基于DNA分子的监测、控制细胞膜分子相互作用的工作以及DNA分子介导细胞连接的研究,并分析了上述研究的局限性。最后,我们对基于DNA的细胞膜功能化研究进行总结与展望,以期促进对细胞膜功能的新认识,获得控制细胞功能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2003年的诺贝尔化学奖颁给了2位发现盐(离子 )和水如何进出细胞的科学家——彼得·阿格雷和罗德里克·麦金农。本文详细介绍了他们的发现,重点介绍了细胞膜水通道和离子通道的机理。  相似文献   
8.
DNA tetrahedral nanostructures are considered to be uew nanocarriers because they can be precisely controlled and hold excellent penetration ability to the cellular membrane. Although the DNA tetrahedral nanostructure is extensively studied in biology and medicine, its behavior in the cells with nanoscale resolution is not understood clearly. In this letter, we demonstrate superrcsolution fluorescence imaging of the distribution of DNA tetrahedral nanostructures in the cell with a simulated emission depletion (STED) microscope, which is built based on a conventional eonfocal microscope and can t)rovide a resolution of 70 nm.  相似文献   
9.
多巴胺作为脑组织内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在细胞膜内外需要做合适的迁移,发挥其功能.多巴胺在细胞膜中扩散和透过过程的分子动力学涉及到多巴胺分子保护通道的畅通,与精神分裂症等病症有关.本文采用1-棕榈酰-2-油酰-卵磷脂(POPC)双层膜模拟细胞膜,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获得多巴胺分子在细胞膜中和透过细胞膜运动自由能变化,探讨多巴胺在细胞膜中扩散和透过过程的分子动力学.多巴胺分子在POPC磷脂双层膜中间层做扩散运动的自由能变化为10-54 kJ mol-1(310 K),显示多巴胺分子在细胞膜中间层很容易横向和纵向扩散,保持多巴胺保护通道的畅通.多巴胺分子不容易透过POPC磷脂双层膜,因为透过过程自由能能垒为117-125 kJ mol-1(310 K).因此,人脑组织神经细胞里生产的多巴胺分子可以储藏在生物细胞膜空间.而过量的多巴胺则可以通过保护通道进入磷脂双层膜结构中间,做横向和纵向扩散运动,并且透过细胞膜,避免精神分裂症的发生.生物细胞膜的正常功能对于保持多巴胺保护通道的畅通和避免精神分裂症的出现都是重要的.研究结果与其它实验观察和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10.
盛亮洪  李睿岩  李萍  邹汉法  孔亮 《分析化学》2004,32(12):1595-1598
提出了固定化脂质体色谱(immobilized liposome chromatography,ILC)研究中药复方的细胞膜通透性成分及其质量控制的方法。以当归补血汤及其组分为例,考察了它们在ILC色谱柱上的分离效果;当归补血汤水提取液和75%乙醇提取液在ILC色谱柱上各有8个保留峰,当归水提取液、甲醇提取液和75%乙醇提取液在ILC色谱柱上分别有3、6、9个保留峰,黄芪水提取液、甲醇提取液和75%乙醇提取液在ILC色谱柱上各有7个保留峰;建立了当归补血汤及其组分中阿魏酸和蒿本内酯的定量分析方法,当归补血汤水提取液和75%乙醇提取液中阿魏酸的含量分别为0.0743%和0.0688%,蒿本内酯的含量分别为0.0472%和0.457%,当归水提取液和75%乙醇提取液中阿魏酸的含量分别为0.0694%和0.0691%,蒿本内酯的含量分别为0.0781%和0.45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