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化学   5篇
综合类   1篇
物理学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介绍了红曲素和红斑素的结构、特性和异同点以及红曲色素的组成和分离。红曲色素对人体健康有积极作用,但也可能存在隐患。  相似文献   
2.
以自制SBS-g-(AA/StSO3Na)/SBS-g-DMAEMA双极膜作电解槽阴阳两极室的隔膜,借助正交试验确定阴极电还原氧气产生过氧化氢的最优条件,进而利用钨酸钠/过钨酸钠体系由阴极间接电氧化红曲红制备红曲黄色素.实验表明:以石墨作电极,阳极液为10%硫酸溶液,阴极液为0.5g·L-1红曲红丙酮水溶液,添加钨酸钠(浓度15mmol/L),调节pH至3,在通氧速率65cm3/min,电流密度5.78mA.cm-2下电解2h,阴极平均电流效率可达72.39%.电解产物经红外表征和紫外跟踪分析,证实了红曲红烯键环氧化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对红曲色素的深入研究,其越来越多的功能活性被发现,但其某些致毒作用也使红曲色素的安全性受到了质疑。因此,阐明红曲色素在人体中与大分子的相互作用对深入研究其转运代谢及毒副作用具有重要作用。光谱法是研究溶液中小分子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其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强、用样量少、方法简单等优点,在研究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为探究红曲色素在体内的转运机制和血液中与转运蛋白的相互作用,本研究首次用红斑红曲胺(Rubropunctamine,Rub)作为红曲色素的典型代表与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 BSA)相互作用。利用内源荧光光谱、同步荧光光谱探究不同浓度的Rub对BSA的荧光猝灭作用,采用Stern-Volmer方程、Lineweaver-Burk函数和Van’t-Hoff方程对不同温度下BSA与Rub作用后在λEX/λEM(280.0 nm/340.0 nm)(λEX/λEM表示荧光的激发波长和发射波长)的内源荧光强度值确定二者作用类型、结合位点数及相互作用机理,进一步利用圆二色谱定量测定了Rub的结合对BSA二级结构影响,最后运用软件Discovery Studio2.5对Rub与BSA的相互结合进行分子对接模拟。结果显示:(1) Rub对BSA具有较强的内源荧光猝灭效果,在λEX/λEM(280.0 nm/340.0 nm)的荧光强度下降306.1,发射波长由338.6 nm蓝移到331.8 nm,同步荧光显示荧光猝灭主要发生在色氨酸残基上。(2)Stern-Volmer方程计算得到动态猝灭速率常数Kq为2.335×1012 L·(mol·s)-1,远大于此类型允许的最大扩散碰撞常数2.0×1010 L·(mol·s)-1,判定该猝灭是单纯的静态猝灭过程。利用Lineweaver-Burk函数计算得到静态猝灭速率常数Kq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即该复合物在温度升高时变得不稳定。(3)利用等式lg[(F0-F)/F]=lgK0nlgcQ得到两者结合常数可达103 L·mol-1以上,结合位点数近似为1,且随着温度增加表观结合常数变小。(4)不同温度下Van’t-Hoff方程计算得到ΔHSG都小于0,则该相互作用能自发进行且氢键和范德华力是其主要的相互作用力。(5)圆二色谱测得BSA与Rub结合后二级结构中α-螺旋含量由29.4%降至20.2%;β-折叠由39.9%上升到50.7%;β-转角由6.5%下降到3.5%;无规则卷曲由24.2%上升到25.6%。(6)分子对接发现Rub结合点位于 BSA中由Arg458,Asp108,Glu424和Ser428等氨基酸形成的口袋内,与Arg458有范德华力作用,与Arg144形成分子内氢键,影响到Trp213微环境。  相似文献   
4.
功能性红曲米含有Monacolin K,常作为一味能调节人体血脂水平的传统中药,实验采用响应面法对红曲米中Monacilin K的提取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当提取条件为乙醇浓度67%,提取时间65min,温度43℃,料液比116,功率150 W时,提取的Monacolin K预测值为21.02mg·g-1,实际检测值为21.00mg·g-1,比商家提供的含量提高了40%。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5.
取熟肉样品5.000g,用乙醇-水(85+15)溶液25.0mL超声提取15min,在4℃下快速离心10min。移取上清液10.0mL,加入乙醇30mL,在(60±2)℃下旋转蒸发至近干,用甲醇-水(20+80)溶液5.0mL分2次溶解残渣,将所得溶液通过全自动固相萃取仪的Oasis HLB SPE柱(500mg/6mL),并按程序进行自动净化富集处理,收集洗脱液在40℃下吹氮至近干。用乙醇-水(85+15)溶液2.0mL溶解残渣,所得溶液经0.22μm滤膜过滤后作为待测液进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用Waters SunFire 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作为固定相,进样量为20μL,流动相由甲醇和20mmol·L-1乙酸铵溶液按不同比例混合组成,按程序进行3种红曲色素(红曲红胺的检测波长为264nm,红曲素和红曲红素的检测波长均为390nm)的分离和测定,采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测定。用3种红曲色素的混合标准溶液系列按方法操作制得3种组分的标准曲线,其相关系数均在0.999 5以上。以3倍信噪比计算得3种组分的检出限(3S/N)依次为0.20,0.060,9.9mg·kg-1。以空白样品作为基体,按照标准加入法进行回收试验,测得回收率在92.9%~100%之间,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在1.3%~3.7%之间。  相似文献   
6.
大多数食品色素在提升食品色泽的同时,也由于本身的毒性受到使用量和使用范围的限制。从组成结构、性质、生产到使用等方面介绍了我国传统生产工艺中的红曲色素,使人们认识到红曲色素是一种安全性很高的微生物色素并了解红曲色素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中药红曲化学稳定性多成分综合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建立了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红曲中具降血脂活性的12种他汀类成分的方法, 并进行方法学评价. 研究了红曲在高温(80及60 ℃)高温高湿(60 ℃及75%RH), 室温高湿(25 ℃及92.5%RH)和光照等条件下的化学稳定性, 在40 ℃及75%RH的条件下进行3个月的加速试验. 通过测定稳定性试验样品中12种他汀类成分的含量, 考察了红曲中这些成分的动态变化情况, 并加以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