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18篇
  免费   1424篇
  国内免费   2068篇
化学   2405篇
晶体学   38篇
力学   480篇
综合类   108篇
数学   258篇
物理学   4021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108篇
  2022年   138篇
  2021年   186篇
  2020年   138篇
  2019年   197篇
  2018年   134篇
  2017年   200篇
  2016年   228篇
  2015年   245篇
  2014年   536篇
  2013年   380篇
  2012年   334篇
  2011年   416篇
  2010年   423篇
  2009年   383篇
  2008年   307篇
  2007年   292篇
  2006年   306篇
  2005年   314篇
  2004年   278篇
  2003年   293篇
  2002年   219篇
  2001年   184篇
  2000年   132篇
  1999年   124篇
  1998年   93篇
  1997年   93篇
  1996年   87篇
  1995年   66篇
  1994年   74篇
  1993年   67篇
  1992年   88篇
  1991年   69篇
  1990年   60篇
  1989年   6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8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假设^13C是单粒子的2p态的结构,用Glauber多重散射理论研究了入射能量为1GeV的质子在^13C上的弹性散射,得到了与实验符合得很好的理论结果。这说明^13C可能存在着一个类晕的中子皮。  相似文献   
3.
 很久以来,人们对光就进行了各种各样的研究。光的本性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长久以来困扰了很多有智之士。光的波动说笛卡儿(R.Descartes,1596~1650)就光的本性问题,在1637年提出两种假说。一种假说认为,光是类似于微粒的一种物质;另一种假说认为光是一种以“以太”为媒质的压力。虽然笛卡儿更强调媒介对光的影响和作用,但他的这两种假说为17世纪的微粒说和波动说的争论埋下了伏笔。17世纪中期,意大利的格里马第(F.Grimaldi,1618~1663)首先注意到衍射现象,这是光的波动理论的萌芽。  相似文献   
4.
简单回顾了Einstein 1905年揭示的第一种波粒二象性(光的波粒二象性)与de Broglie 1923年揭示的第二种波粒二象性(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及其实验验证过程,指出了这两种波粒二象性的本质差别,分析了波粒二象性的逻辑体系并指出:只要把Gan1995年揭示的“经典(电磁)场在结构上的颗粒性”当作“第三种波粒二象性”就能构成“三种波粒二象性”的完美组合,利用“波粒二象性的相变假说”还可以把这“三种波粒二象性”和谐地统一起来。借助于经典条件下光的经典理论与量子理论究竟哪一个更为精确的实验判决(见《光散射学报》)2006年第1期第75.79页《Lorentz-Compton佯谬与一个双赢判决性散射实验设计》)还可以完成“第三种波粒二象性”和“波粒二象性的相变假说”的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5.
据《济南日报》消息,在2006年1月10日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上,山东大学物理与微电子学院王克明教授完成的项目“粒子与光电材料相互作用的应用基础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该项目在离子注入光波导研究领域取得一些原创性成果,对进行跨学科新领域的课题研究具有重要的借  相似文献   
6.
周先荣  郭璐  孟杰  赵恩广 《中国物理 C》2002,26(11):1125-1133
粒子–转子模型和推转壳模型研究了6个粒子分别填充在单j壳和双j壳上的混沌行为.分析了单j壳和双j壳情况下能谱的最近邻能级间距分布和谱刚度随自旋及推转频率的变化,结果表明,当组态空间大小不变时,系统在双j壳(g7/2+d5/2)情况下比在单j壳(i13/2)情况下更规则,而当组态空间从单j壳(i13/2)扩大到双j壳(i13/2+g9/2)时,系统的混沌程度变化不大.同时比较了将6个粒子的两体相互作用分别取为δ力和对力时的系统的混沌行为  相似文献   
7.
We investigate the hydrodynamic properties of Fe3O4 kerosene-based ferrofluids with narrow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The ferrofluids are synthesized by improving chemical coprecipitation technique. A narrow distribution of 8.6-10.8nm particle sizes is obtained from the magnetization curve with the free-form model based on the Bayesian inference theory. The fitting result is consistent with average particle size obtained from x-ray diffraction. With the increase of applied magnetic field and magnetic particle concentration, apparent viscosity of ferrofluids increases. At concentration 4.04%, the type of flow for the ferrofluid transforms from Newtonian to Bingham plastic fluid as the applied magnetic field increases.  相似文献   
8.
Negative energy density and the quantum inequality are examined for the Dirac field. A proof is given of the quantum inequality for negative energy densities in the massive Dirac field produced by the superposition of two single particle electron states.  相似文献   
9.
A sample of 1233 events is used to study the 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16}O-Em interactions at 4.5 A GeV/c. Multiplicity and angular distributions of slow particles and correlations among them are discussed. The present data are compared with the corresponding results from the interactions of other projectiles at the same energy and also the same projectile at different energie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black particle production is independent of the energy and mass of the projectile, but for grey particles it is dependent on the mass of projectile.  相似文献   
10.
强冲击载荷下自由表面的粒子喷射现象还没有被清楚认识,很难从理论上给以准确的计算模型,因而从实验测定材料在冲击载荷下自由面面喷射物质的分布和粒子尺寸大小就显得非常重要。测量微粒场的脉冲激光同轴全息技术,具有在纳秒或更在短时间内“固化”运动微粒场、测量精度高、景深长、光路简单和获得的信息量大等优点。这些优势使得脉冲激光同轴全息技术成为研究微喷射场的重要测试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