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8篇
  免费   124篇
  国内免费   459篇
化学   1194篇
晶体学   31篇
力学   12篇
综合类   57篇
数学   4篇
物理学   47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93篇
  2013年   99篇
  2012年   101篇
  2011年   127篇
  2010年   116篇
  2009年   117篇
  2008年   133篇
  2007年   130篇
  2006年   117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68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7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双氯芬酸钠与牛血清白蛋白结合反应的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模拟人体生理条件下,采用荧光光谱和紫外 可见吸收光谱法研究了双氯芬酸钠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反应.实验结果显示,双氯芬酸钠对牛血清白蛋白有较强的荧光猝灭作用,该猝灭过程主要为静态荧光猝灭过程;二者结合常数KLB=2.167×105mol·L-1;二者的结合位置距212位色氨酸2.13nm;同时,由结合反应的热力学参数得出二者作用力主要是氢键或VanderWall's力.  相似文献   
3.
沉积铁钝化膜的傅立叶变换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恒电流沉积技术、傅立叶变换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技术现场研究了0 1mol/LNaOH溶液中铁金属电极在不同电位下的表面氧化物的组成。结果表明,在电极预钝化区,表面首先生成的Fe(OH)2可由拉曼谱图中出现的550cm-1表征,证实了以往的研究结果。进入钝化区,表面二价氧化物逐步转化为高价氧化物Fe3O4及α 、δ 和γ FeOOH。在电位回扫的过程中,各氧化产物的还原以及铁表面SERS活性的逐渐消失导致谱峰强度降低。  相似文献   
4.
本文应用辉光放电发射光谱分析技术,以纯金属作标样,对几种用不同工艺处理的镀锌铁板钝化防护层进行逐层定量分析。得到了镀锌板中锌、铁的含量随浓度变化的曲线,取得了满意的分析结果,为铁板镀锌钝化防护层的工艺研究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同时测定彩涂前处理表面调整转化层中Ti、Ni含量及钝化膜中Cr含量.以表征表面调整转化层厚度及钝化膜厚度,采用本方法准确度高、快速简便,经试验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6.
用吡啶作为荧光探针研究了嵌段共聚物PluronicF108胶团形成以及牛血清白蛋白(BSA)对嵌段共聚物胶团形成的影响。研究表明,BSA阻碍嵌段共聚物的胶团形成,BSA与嵌段共聚物疏水链段的疏水相互作用是其阻碍嵌段共聚物胶团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用光谱技术研究了水溶液中氧氟沙星(OFLX)和左氟沙星(LVFX)与人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机制.荧光猝灭法测得的结果表明反应的结合常数为KOFLX=0.482×105L@mol-1,KLVFX=0.529×105L@mol-1,结合位点数nOFLX=0.72,nLVFX=0.74.按照Fōo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得到药物-蛋白之间的结合距离分别为rOFLX=2.94nm,nVFX=2.85 nm.实验结果说明OFLX与LVFX在体内与蛋白结合直到运输到受体部位这一环节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8.
9.
在镀银石英晶片上用压电免疫方法测定了0.5~50mg/L范围内的牛血清白蛋白的浓度,得到线性响应;并较全面地研究了压电晶片的回复性使用问题,以0.2mol/L甘氨酸-盐酸(pH=2.0)溶液洗脱时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报道了一类生物可降解聚(酪氨酸酯对苯二甲酰胺)碳酸酯的合成和结构表征,研究了聚合物的性质和体外降解性能,并以5 氟脲嘧啶和牛血清白蛋为模型,对它们作为药物控制释放材料的性能进行了初步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