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4篇
化学   50篇
晶体学   2篇
综合类   1篇
物理学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Cu(phen)22+与6-巯基嘌呤及DNA间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Tris-NaCl(pH=7.2)缓冲溶液中,应用伏安法、电子吸收光谱分析、溴化乙锭荧光分析、粘度测量和琼脂糖凝胶电泳等技术研究了Cu(phen)2^2+(phen=1,10-邻菲咯啉)与6-巯基嘌呤(6-MP)及DNA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Cu(phen)2^2+与6-MP发生了明显的相互作用,其作用产物不仅与小牛胸腺DNA具有更强的相互作用,并且在H2O2和抗坏血酸存在下对质粒pBR322 DNA具有更强的断裂能力,与DNA的作用模式可能为部分插入模式。  相似文献   
2.
以特异性的核酸适配体作为识别元件,制备了黄曲霉毒素B1(AFB1)的适配体亲和柱(AAC),用于AFB1的特异性识别和富集。对AAC的载样液中有机溶剂含量、载样液的体积和淋洗体积等条件进行了优化。此AAC吸附AFB1的柱容量达到(334.6±18.2) ng,且AAC可重复使用20次。莲子样品经AAC净化富集后,用高效液相色谱-光化学衍生荧光法检测,外标法定量,AFB1检出限达到0.05 ng/mL,回收率为91.8%~108.6%。本方法为食品、农产品和中药等复杂基质中痕量毒素的提取富集和分析提供了新的参考,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采用溶胶-凝胶法,以氧化琼脂糖和四甲氧基硅烷为前驱体,通过水解、缩聚反应制得琼脂糖/硅胶复合材料,进一步利用开环、"巯-烯"点击和酰胺化反应对复合材料实现酰胺基团功能化修饰.借助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所制备复合材料进行结构、组成和微观形貌表征.以制备的酰胺功能化修饰琼脂糖/硅胶复合材料为吸附剂,探讨其对莱克多巴胺的吸附过程,实验考察了溶剂、吸附时间、莱克多巴胺的初始浓度等对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修饰反应酰胺基团成功接枝到琼脂糖/硅胶复合材料,该材料颗粒呈球形,粒径在2~3μm之间;复合材料对莱克多巴胺表现出良好的吸附性能,吸附过程50 min达到平衡,适合准二级动力学特征,属化学吸附,吸附等温线符合Freundlich模型;复合材料经过6次吸附解析,再生后对莱克多巴胺的吸附率仅有小幅下降,表明具有较好的循环再生吸附能力.  相似文献   
4.
将辣根过氧化物酶亲和固定在金属螯合功能化的琼脂糖/碳纳米管复合物修饰电极上,构建了一种新型的安培生物传感器,并将其用于邻苯二酚分析检测.金属螯合亲和是利用Ni2+对辣根过氧化物酶表面的组氨酸或半胱氨酸残基强烈且可逆的亲和键合能力.因此,在分子中有这样残基的酶很容易固定在含有镍螯合的功能化的琼脂糖/碳纳米管复合物上.采用线性扫描伏安法和安培法研究,酶电极对邻苯二酚在-0.05V(vs.SCE)直接还原生物催化其生成的醌类物质而间接测定.对影响生物传感器灵敏度的pH、施加电位和H2O2浓度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pH为7.0,电极电位为-0.05V(vs.SCE),H2O2浓度为40-M时,传感器有很好的响应.利用构建的生物传感器对邻苯二酚、苯酚、对叔丁基邻苯二酚及2-氯酚进行了测试,显示出高的灵敏度,特别是对邻苯二酚,其线性范围为2.0×10-8~1.05×10-5M,检测限为5.0×10-9M.此外,生物传感器在保存60天后其响应为起始水平的90%,响应时间为3s,并能用于实际水样测定,表明构建的生物传感器有宽的线性范围、高的灵敏度、好的抗干扰能力和长期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A doubly cladding single-mode fiber humidity sensor is fabricated by agarose. The sensor has an insertion loss of -0.08 dB and a power change of -17.83 dB. The responses of the sensor to a relative humidity (RH) range form 30% to 100% at a temperature range form 25 to 34 ~C are validated. The experiments demonstrate that the absorbability of agarose gel to moisture decreases with increasing RH in measured gas. We propose a calibration method that uses lookup tables and construct a corresponding calibration matrix. Using the sensor, we conduct real-time monitoring of RH in fresh concrete during its hardening nrocess.  相似文献   
6.
利用电化学湿法印章技术在氧化铟锡(ITO)导电玻璃上制备AuPd合金和Au的双组分阵列图案. 采用具有微浮雕图案的琼脂糖印章存储足够多的溶液,并通过控制电沉积的时间来控制图案厚度. 应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X射线能谱分析(EDX)和原子力显微镜(AFM)分别对ITO表面上的AuPd合金和Au的形貌和组分进行表征,并通过循环伏安(CV)技术和扫描电化学显微镜(SECM)研究比较了Au和AuPd合金的催化活性. 利用扫描电化学显微镜(SECM)的针尖产生-基底收集(TG-SC)模式和氧化还原竞争(RC)模式,发现Au电极对二茂铁甲醇氧化物(FcMeOH+)电催化还原能力高于AuPd合金电极,而在AuPd合金上催化还原H2O2的能力显著高于Au.  相似文献   
7.
盐酸黄连素作为脱氧核糖核酸荧光染料染色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了盐酸黄连素(berberine hydrochloride)的荧光强度与双链DNA的相关性;优选盐酸黄连素在琼脂糖凝胶电泳中的最佳条件;将其染色效果与溴化乙锭(EB)进行比较;并从相对迁移率角度研究盐酸黄连素对DNA凝胶电泳的影响。结果显示,双链DNA对盐酸黄连素有明显的荧光增强作用,荧光强度与dsDNA的浓度正相关;凝胶中10mg/L的盐酸黄连素可分辨出10ng的100bp DNA条带,在完全相同的操作条件下,对于小片段dsDNA,其灵敏度略低于EB。因盐酸黄连素在碱性溶液中带正电荷,使DNA相对迁移率减小,但较染料EB的影响小。该研究为盐酸黄连素在日常分子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盐酸黄连素可以作为琼脂糖凝胶电泳中DNA的荧光染料,其荧光强度能够满足常规应用,可以替代强致癌性染料EB。  相似文献   
8.
以国产交联琼脂糖6FF为基质,分别以环氧氯丙烷(ECH)、1,4-丁二醇二缩水甘油醚(BDGE)为活化剂,偶联谷胱甘肽(GSH)得到两种连接臂长度不同的GSH亲和层析介质,并以两种自制介质对融合蛋白GST-ADAM15进行了纯化。结果表明:GSH-ECH-琼脂糖凝胶和GSH-BDGE-琼脂糖凝胶的配基密度分别达到了30~35μmol/mL和15~18μmol/mL,经两种介质纯化后的GST融合蛋白,纯度均达到95%以上,BDGE活化对目标蛋白的回收率占总蛋白26%,ECH活化为13%。相对而言,由于连接臂长度的不同,BDGE活化的介质纯化效果优于ECH。  相似文献   
9.
合成纳米颗粒常在尺寸和形状方面具有广泛分布.在很多实验中,需要利用一定大小及形状的纳米颗粒的独特物理化学性质,因此,简便快速的纳米颗粒分离技术越来越受到诸多科学领域的重视.电泳技术以其高分辨率,被广泛用于多种生物大分子如核酸、蛋白质等的分离纯化.纳米颗粒在尺寸上与生物体中的蛋白复合物、细胞器和微生物等十分接近,考虑到带电纳米颗粒与生物分子在电场中的运动行为的相似性,运用电泳技术进行纳米颗粒的鉴定、分离和纯化是一种新的思路,并取得了良好的实验结果.本文主要介绍了琼脂糖凝胶电泳、毛细管电泳以及其他一些电泳技术在纳米颗粒分离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The reaction of N-tosylatirdine with 1,2-diaminopropane in dry benzene solution yields an intermediate H2L, N,N,N',N'-tetrakis(2-(p-tolylsulfonyl)aminoethyl) propane-1,2-diamine. The mononuclear copper(Ⅱ) complex, [CuLH2O]·H2O, was synthesized by the reaction between the intermediate and copper(Ⅱ) in absolute methanol. The complex has been characterized by IR, UV-vis and X-ray diffraction technology, and its crystal crystallizes in the orthorhombic system, space group Pbca with a = 15.589(1), b = 21.897(2), c = 27.645(2) , V = 9436.4(1) 3, Dc = 1.352 g/cm3, Z = 8, Mr = 960.68, F(000) = 4040, μ(MoKa) = 0.698 mm-1, S = 0.98, R = 0.0537 and wR = 0.1180 for 5804 observed reflections (I > 2σ(I)). In the crystal structure, a one-dimensional chain is formed by abundant hydrogen bond interactions. The interaction of the complex with DNA was monitored using agarose gel electrophoresis.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complex can transform the supercoiled to nicked and liner forms, and has a concentration-dependent cleavage activ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