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2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346篇
化学   571篇
晶体学   1篇
综合类   8篇
物理学   1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6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蔡红 《大学化学》1997,12(6):52-53
1,4二取代环己烷不应称为内消旋体蔡红(宿州师范专科学校化学系安徽234000)国内一些有机化学教科书在论述二取代环己烷的旋光异构体内容时,大都先从12二取代环己烷着手,接着是13二取代环己烷,最后讨论14二取代环己烷。根据取代基在环上...  相似文献   
3.
4.
翁维正  万惠霖 《分子催化》1993,7(5):339-346
采用XRD、Raman、XPS及催化剂性能评价等手段,考察了Bi_3(FeO_4)(MoO_4)_2和Fe_2(MoO_4)_3分别存在及两者共存时对Bi-Mo复氧化物体系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这两种含Fe物种的存在都有助于改善Bi-Mo系复氧化物催化剂对丙烯选择氧化反应的催化性能.但两者在作用机理上有所不同.Fe_2(MoO_4)_3本身无催化活性,但在反应条件下可部分还原为FeMoO_4形成Fe~(3+)/Fe~(2+)氧化还原对;且其地结构上与α-Bi_2(MoO_4)_3相匹配,这些因素都有助于促进催化体系中电子和氧物种的传递及催化剂表面活性中心的再生,从而提高催化性能.Bi_3(FeO_4)(MoO_4)_2在反应条件下也可形成Fe~(3+)/Fe~(2+)氧化还原对,但由于其Fe~(3-)所处的化学环境与Fe_2(MoO_4)_3很不相同,且Fe的含量也不及Fe_2(MoO_4)_3,因此它在促进催化体系中电子和氧物种的传递及催化剂表面活性中心的再生等方面的性能较差,但它对提高催化剂表面的活性中心(Bi-Mo对)数目有贡献.  相似文献   
5.
采用小沸点仪测定了马来酸酐和1,2-环己烷二羧酸二异丁酯二元系统在不同配料组成条件下的温度与压力数据,并通过内插法得到不同压力下的温度与配料组成的数据.进一步采用单纯形法优化NRTL方程参数,推算了平衡气液相组成,发现该二元系统具有最高压力恒沸点,且该恒沸点随压力的变化显著.当压力降低至20 kPa时, 由温度随气相组成的变化趋势知该恒沸点将趋于消失.  相似文献   
6.
通过手性胺拆分方法,从3-环己烯基甲酸出发分别合成得到了3-氨基环己基甲酸(ACHC)的四个立体异构体,以及cis-5-氨基-3-环己烯基甲酸(ACHEC)的二个立体异构体。  相似文献   
7.
甲醇选择氧化MoO3—TiO2催化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XRD、LRS、ESR、XPS等方法对机械混合物焙烧法制备的两组MoO_3—TiO_2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同时考察了催化剂的甲醇选择氧化活性和选择性。结果表明:MoO_3与TiO_2机械混合物在450℃焙烧过程中发生TiO_2中锐钛矿转变成金红石的相变,但若将TiO_2在空气中550℃预处理8h后再与MoO_3混合焙烧则未观察到相变的发生。在上述两组催化剂中都发生了MoO_3在TiO_2表面的分散。当MoO_3含量小于10wt%时,MoO_3晶相消失,钼以表面钼氧物种存在。MoO_3与TiO_2之间的强相互作用导致Mo(Ⅴ)的生成和pKa≤+3.3的表面酸位的产生。TiO_2晶型对催化剂表面结构及反应活性有明显影响,锐钛矿转变为金红石使最佳反应温度提高20~40℃,Mo在表面富集程度增大,而Mo(Ⅴ)和表面酸位浓度下降。表面Mo(Ⅴ)和高分散于表面的八面体配位钼氧物种可能是甲醇氧化的活性位。  相似文献   
8.
合成及表征了一系列以柔韧碳氢链相连不同长度的p/p型单核铁(Ⅲ)双卟啉配合物,以可见光谱首次观察到该系列配合物在氯仿溶液中开放式及闭合式构象的平衡,发现680nm处吸收峰强度与这种构象平衡有关,烷氧链越长,该吸收峰强度越大.利用该类配合物模拟了细胞色素P450单加氧酶对环己烷的羟化作用,催化结果表明,在以分子氧为氧源及还原剂存在的温和条件下,该类配合物的催化活性显著高于单核铁卟啉(FeTPPCl),随着柔韧碳氢链长度的增加,双卟啉的催化活性依次增加.高的催化活性与双卟啉配合物在溶液中的构象平衡,即闭合式构象引起的立体位阻及电子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9.
卢水明  毛丽娟 《合成化学》1998,6(4):335-338
利用N,N-二(2-氯乙基)氨基磷酰二异氰酸酯和胺的加成反应,合成了2,4,6三氧-1,3,5,2三氮磷杂环己烷衍生物,它们的结构经^1HNMR,IR和元素分析所证实。初步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部分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10.
刘海超 《分子催化》2006,20(5):470-472
烃类选择氧化在石油化工中极其重要.近二十多年来,随着石油化工原料逐步从烯烃、芳烃等不饱和烃向资源丰富和价格相对低廉的烷烃的转化,研究烷烃的氧化活化和定向转化来取代相应的烯烃和芳烃工艺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工业价值.因而,烷烃的选择活化和氧化得到了世界范围内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