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化学   1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我国新型煤化工产业煤气化生产合成气和煤制甲醇的生产工艺作了介绍,涉及煤资源综合利用、低碳绿色化学工业、反应条件的选择以及我国新型煤化工产业的发展特点和成就等.  相似文献   
2.
煤化工工艺技术评述与展望——Ⅰ.煤气化技术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5  
全文评述了煤化工的三个工业化层次,分四个部分分别讨论煤气化技术、合成气制乙烯与二甲醚的研究方向、甲醇的大型化和国产化、合成油的工业化途径等问题,从工业化的角度来探讨煤化工工艺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新技术的产业化问题。本文作为第一部分重点评述煤气化技术发展状态及在我国应用与开发的工程化问题。  相似文献   
3.
煤化工工艺技术评述与展望Ⅱ.合成乙烯和二甲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评述了由合成气合成乙烯和二甲醚的研究进展和工业开发状态,比较和讨论了合成乙烯和二甲醚的各种工艺路线,提出我国合成乙烯和二甲醚的工业开发方向。  相似文献   
4.
以Fe-Ni/ATP为催化剂,在小型固定床反应器上考察其在褐煤煤焦"一步法"制天然气过程中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在2 MPa、650℃反应条件下,Fe4Ni2/ATP4具有较好的催化气化和甲烷化性能,甲烷选择性为24.75%,较Fe4/ATP6的选择性提高了58.76%;且在五次循环实验过程中,碳转化率和CH4时空产率保持稳定,具有较高的稳定性。载体ATP中的CaO具有明显的气化催化效果;Fe与水蒸气反应生成的H2可快速提高反应器内H2分压,促进煤焦直接加氢甲烷化和CO甲烷化;Ni降低了催化剂的还原温度并形成铁镍合金活性组分,提高了催化剂的甲烷化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5.
评述了国内外合成甲醇的工艺和合成反应吕的发展状态与趋势,从工艺方法、催化剂、合成反应器和工艺组合流程优化等方面讨论了我国甲醇合成装置大型化国产化的途径,认为以水煤将加压气化造气为头,开发煤制甲醇大型国产化装置是我国甲醇工业发展方向,提出离两种易于国产化的大型甲醇合成塔型式和一个优化的甲醇组合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有限公司(原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化工清洁生产技术,与工程创新团队致力于开发绿色化工催化技术及化工清洁生产技术,在羰基合成(煤化工、天然气化工)制备大宗化学品、二氧化碳等工业废气净化与资源化利用、特种纸助剂的制备与应用、三聚氰胺泡沫制备与应  相似文献   
7.
以共沉淀法所制的工业铁硅球体催化剂(indus-FS)为原料,用改进的有机胺蒸气相传输转化法,得到了负载高分散铁的交织氧化硅纳米线球体催化剂(NW-FS),并用于费托合成反应.在所制纳米线催化剂中,原料催化剂中氧化硅在氧化铁诱导下成功地转变成纳米线交织微球载体,而氧化铁组分则高度分散在氧化硅纳米线上.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低温氮吸附、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程序升温还原等方法对所得纳米线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在费托合成中,纳米线铁硅催化剂由于其特殊的堆积结构所导致的低的扩散阻力和高的铁活性组分分散度,提高了低碳烯烃尤其是乙烯的选择性.纳米线铁硅催化剂上低碳产物(C2–C4)的烯烷比为3.3,高于母体工业催化剂的1.9.  相似文献   
8.
煤化工工艺技术评述与展望 Ⅰ.煤气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文评述了煤化工的三个工业化层次 ,分四个部分分别讨论煤气化技术、合成气制乙烯与二甲醚的研究方向、甲醇的大型化和国产化、合成油的工业化途径等问题 ,从工业化的角度来探讨煤化工工艺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新技术的产业化问题。本文作为第一部分重点评述煤气化技术发展状态及在我国应用与开发的工程化问题。  相似文献   
9.
煤制油属于新型煤化工的一部分。在人类面临能源短缺、国际石油价格剧烈波动的情况下,煤制油逐渐进入了公众的视野。介绍煤制油的化学原理及其应用过程中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0.
煤化工工艺技术评述与展望Ⅳ.煤间接液化技术   总被引:26,自引:8,他引:18  
评述了国内外煤间接液化合成液体燃料开发趋势和工业化状况,从催化剂研制,F-T合成反应器开发,合成油工艺路线,工艺软件开发,工艺集成优化和技术经济分析等方面进行了讨论,指出发展洁净高效煤基合成液体燃料工业过程是解决我国燃油短缺的根本途径,并对我国煤制油工业化开发工作和示范厂建立提出一些建议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