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4篇
  免费   125篇
  国内免费   101篇
化学   140篇
晶体学   10篇
力学   105篇
综合类   1篇
数学   17篇
物理学   337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树华 《物理》2006,35(4):321-321
一般人使用喷墨打印机来打印文件和图片+这种技术将细小的彩色墨滴从喷嘴中挤压出来.然而,在电子学和医学中正越来越多地用这种技术产生小体积的液滴.例如,使用压电晶体从一根针头中挤压出含有细胞的溶液,产生活细胞的二维和三维图像.但是细胞液滴的大小受到针头直径大小的限制+因而这种方法不能产生小于100μm同左右的液滴.这意味着很难制成带有细微特征的小的生物组织.  相似文献   
3.
利用有效液滴模型计算了偶偶超重核的α衰变半衰期,计算过程中采用了保持碎片体积守恒的不对称形状描述以及有效惯性系数计算Gamow势垒穿透因子.首先在质子数Z为88—98的区域检验了有效液滴模型,发现计算结果与实验符合得比较好.随后将此模型推广到Z≥100的情况,虽然只用了两个模型参数,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符合,说明有效液滴模型是计算偶偶超重核素α衰变半衰期的一个成功模型.  相似文献   
4.
稳态双曲流场中液/液混合的粘性液滴哑铃分散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稳态双曲流场中液/液混合体系分散相液滴所受分散作用力的分析,建立了粘性液滴的哑铃分散模型.趋于将两粘性液滴分开的分散作用力与粘度比、流场类型和强度、液滴半径、哑铃取向和尺寸有关.该模型解释了流场类型与分散作用的关系.流场类型对液滴的分散具有很大影响,在纯应变拉伸流场中分散作用力是简单剪切流场中的两倍,因而对于液滴的分散,拉伸流场较简单剪切流场更有效,这与以前的实验结论符合.当体系粘度比趋于无穷大时本模型转化为刚性哑铃分散模型  相似文献   
5.
王正行 《物理》2014,(5):345-349
<正>如何做物理是一种文化,这比较容易理解。按照牛津字典对culture的解释,第一条就是way of life,做物理当然是物理学家的way of life。既然是way of life,不同的个人和群体之间自然就存在差别。在加州大学LBL(现称LBNL,劳仑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的那段经历,使我对此开始有了切身的体会。"文革"末期,我随胡济民先生  相似文献   
6.
液体的滴数问题是化学实验等实际工作中经常遇到的界面问题.液滴体积与液体的表面张力有关,因此一定体积的液体所具有的液滴数也与表面张力有关.但若仅考虑表面张力的影响而忽视密度的作用,则有可能得出不正确的结论.本文从一道考题入手,讨论了表面张力、密度等因素对液滴大小的影响,对考题答案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8.
基于微流控技术的蛋白质结晶及其筛选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流控技术以其高通量、低消耗和集成化等优点成为蛋白质结晶微型化研究的重要手段. 本文综述了基于微流控技术的蛋白质结晶技术和方法,主要包括微泵微阀、液滴(Droplet)、滑动芯片(SlipChip)以及液滴实验室(DropLab)等技术. 此外,还针对当前膜蛋白在结构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综述了应用于膜蛋白结晶的微流控技术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An analytical method for the 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12 additives in beverages was developed using evaporation-assisted dispersive liquid-liquid microextraction based on the solidification of floating organic droplets EVA-DLLME-SFOcombined with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 The samples were extracted twice with 70%V/Vmethanol aqueous solution and extracted by EVA-DLLME-SFO method after the combination of the extractsand finally determined by HPLC. Extraction parameterssuch as types and amounts of extractantevaporant and heating agentthe concentration of saltand the extraction time were optimized. Under the optimized conditionsthere were good relationships in the ange of 0.25-50 μµg/mL with the limits of detection of 1.5 to 13.6 mg/kg and limits of quantification of 5.2 to 45.3 mg/kg. The recoveries at three spiked levels1025 and 50 mg/kgwere 76.8% to 101.2% with the 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s of 0.11% to 4.7%. The method can be used for rapid detection of 12 additives in beverages. © 2022, Youke Publishing Co.,Ltd. All rights reserved.  相似文献   
10.
徐威  兰忠  彭本利  温荣福  马学虎 《物理学报》2015,64(21):216801-216801
微小液滴在不同能量表面上的润湿状态对于准确预测非均相核化速率和揭示界面效应影响液滴增长微观机理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 研究了纳米级液滴在不同能量表面上的铺展过程和润湿形态. 结果表明, 固液界面自由能随固液作用强度增加而增加, 并呈现不同液滴铺展速率和润湿特性. 固液作用强度小于1.6的低能表面呈现疏水特征, 继续增强固液作用强度时表面变为亲水, 而固液作用强度大于3.5的高能表面上液体呈完全润湿特征. 受微尺度条件下非连续、非对称作用力影响, 微液滴气液界面存在明显波动, 呈现与宏观液滴不同的界面特征. 统计意义下, 微小液滴在不同能量表面上铺展后仍可以形成特定接触角, 该接触角随固液作用强度增加而线性减小, 模拟结果与经典润湿理论计算获得的结果呈现相似变化趋势. 模拟结果从分子尺度为核化理论中的毛细假设提供了理论支持, 揭示了液滴气液界面和接触角的波动现象, 为核化速率理论预测结果和实验测定结果之间的差异提供了定性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