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36篇
  免费   2685篇
  国内免费   6541篇
化学   10713篇
晶体学   806篇
力学   500篇
综合类   193篇
数学   197篇
物理学   5353篇
  2024年   167篇
  2023年   465篇
  2022年   559篇
  2021年   571篇
  2020年   464篇
  2019年   540篇
  2018年   384篇
  2017年   496篇
  2016年   487篇
  2015年   504篇
  2014年   864篇
  2013年   824篇
  2012年   679篇
  2011年   707篇
  2010年   685篇
  2009年   736篇
  2008年   733篇
  2007年   657篇
  2006年   669篇
  2005年   633篇
  2004年   630篇
  2003年   614篇
  2002年   563篇
  2001年   518篇
  2000年   372篇
  1999年   389篇
  1998年   338篇
  1997年   420篇
  1996年   289篇
  1995年   290篇
  1994年   278篇
  1993年   196篇
  1992年   234篇
  1991年   177篇
  1990年   170篇
  1989年   150篇
  1988年   75篇
  1987年   77篇
  1986年   57篇
  1985年   51篇
  1984年   23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2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假设^13C是单粒子的2p态的结构,用Glauber多重散射理论研究了入射能量为1GeV的质子在^13C上的弹性散射,得到了与实验符合得很好的理论结果。这说明^13C可能存在着一个类晕的中子皮。  相似文献   
3.
双掺(Tm3+,Tb3+)LiYF4激光器1.5 μm波长激光阈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晓  方达伟  洪治  洪方煜  邬良能 《光学学报》2002,22(12):426-1432
由速率方程推出了双掺(Tm^3 ,Tb^3 )离子准四能级系统的激光阈值解析式,讨论了Tm^3 和Tb^3 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分析了1.5μm波长附近的激光阈值和Tm^3 、Tb^3 离子的掺杂原子数分数及晶体长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对于对应Tm^3 离子^3H4→^3F4跃迁的约1.5μm波长的激光,激活离子Tm^3 的掺杂原子数分数过大时,交叉弛豫作用将使系统阈值迅速增加。Tb^3 离子的加入,一方面能抽空激光下能级,起到降低阈值的作用;另一方面亦减少了激光上能级的寿命,使阈值升高。故Tb^3 离子有最佳掺杂原子数分数。对于Tm原子数分数为y=0.01的Tm:LiYF4晶体,Tb^3 离子的最佳掺杂原子数分数为0.002左右,同时表明,激光阈值与晶体长度有关。最佳晶体长度与Tm^3 、Tb^3 离子的掺杂原子数分数以及晶体的衍射损耗和吸收损耗有关。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通过对YBa2Cu1-xCox(Cu1-yZny)2Oz(0≤x,y≤0.1)体系晶体结构、氧含量、正常态电阻-温度关系、Hall效应以及超导临界温度等的综合测量,发现随着Co和Zn含量的增加,体系经历了从正交结构的超导金属向四方结构的非超导半导体的转变,超导临界温度Tc和载流子浓度nh均迅速下降,Co 关键词:  相似文献   
5.
6.
7.
8.
报道了5种新的α,α′-二氧代烯酮环二氮代缩醛化合物的NMR谱,初步探讨了分子结构对化学位移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织构C60薄膜的生长与光致发光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光华  张阳  严辉 《物理学报》1997,46(7):1375-1379
用Hot Wal方法,在氟金云母单晶上生长出了(111)织构的C60薄膜.用X射线衍射、Raman散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研究了织构C60薄膜的结晶质量和结构特性.测量了织构C60薄膜在室温300K和低温77K的光致发光光谱.对所得结果进行了分析与讨论 关键词:  相似文献   
10.
孙福革  PJ.  Sarr 《化学物理学报》1997,10(4):289-294
根据在喷嘴出口附近电子枪来电离产生离子种子,在射流中形成连续,高密度的团簇离子束的设计思想,建造了连续的团簇离子束源,探索并优化了影响团簇离子束质量的因素,如电子枪的位置,滤束器的结构,滤束器与喷嘴间的距离等,初步研究了进气配对比氮氩团簇离子形成的影响,以氩气作为载体,适量的氮气,有助于Ar-N^+2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