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化学   33篇
综合类   1篇
物理学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建源  陆宗鹏 《分析化学》1993,21(9):1022-1027
本文研究了鸟瞟呤(Gua)和次黄嘌呤(Hxa)铜络合物在悬汞电极(HMDE)上的吸附作用和电极反应机理,溶液中形成的1:1络合物有强烈吸附性,通过分子结构的比较,推断出Cu~(2+)与Gua和Hxa的咪唑环N(7)和外环氧O(6)原子结合形成封闭的五元环。嘌呤环的π-电子有使分子呈平面吸附的趋势,但是Gua络合物分子优先取“倾斜”定向;随着表面吸附浓度增加,Hxa络合物分子存在从“平面”向“垂直”的再定向作用。本文测定了单层吸附浓度、包含的电量和每个分子占据的面积。络合物吸附得到S形等温线,它与Frumkin吸附等温线接近。本文还列出有关吸附参数B、a、△G_A~O和θ~*的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2.
3.
The adsorption characteristics of inosine from fermentation solution on anion exchange resin under the condition of different pH,resin type are investigated.Besides,the desorption conditions are studied under different temperature.The adsorption and desorption mechanism are described to obtain the optimum technological condition of inosine extraction.  相似文献   
4.
虎纹捕鸟蛛毒中次黄嘌呤核苷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佘益民  梁宋平 《分析化学》1995,23(9):1081-1083
本文从虎纹捕鸟蛛粗毒中经高效液相色谱分离纯化出一种组分,通过场解吸质谱和电子电离质谱鉴定为次黄嘌呤核苷,其含量为3.9%。同时,进一步用标准样品进行紫外、液相色谱对照验证,并对次黄嘌呤核苷以毒液中的一种成分的形式存在的作用进行了简单的讨论。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次黄嘌呤猝灭伊文思蓝的荧光猝灭机理并根据次黄嘌呤对伊文思蓝荧光的猝灭作用建立了测定次黄嘌呤的新方法.线性回归方程为:ρ=6.292×103F-1-26.49,相关系数为0.9990,线性范围为0.20~20.0 μg/mL,检出限为0.14 μg/mL,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5%.求算了伊文思蓝与次黄嘌呤的形成常数K=2.63×102L/moL,实验了pH、放置时间、干扰离子等对测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文讨论了鸟嘌呤、腺嘌呤和次黄嘌呤等嘌呤类生物小分子在几种电极上的反应活性,并选用粗热解石墨电极研究了它们的电化学性质.实验结果表明它们的电极过程是受吸附作用控制的.在粗热解石墨电极上鸟嘌呤以C(2)—NH_2、腺嘌呤以C(6)—NH_2、次黄嘌呤以N(1)—H基团按垂直方向吸附于电极表面,电极表面分子间存在着相斥的相互作用.鸟嘌呤、腺嘌呤和次黄嘌呤的吸附平衡常数分别为:(3.34±1.00)×10~5,和(4.38±1.20)×10~5和(4.13±1.21)×10~5;吸附能分别为:(31.5±0.77),(32.1±0.70)和(32.0±0.75)kJ/mol.这些数值表明它们在粗热解石墨电极上具有中等偏强的物理吸附作用.  相似文献   
7.
生物小分子次黄嘌呤在银电极上的电化学性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研究了银电极上次黄嘌呤的电化学特性。在含次黄嘌呤的醋酸~醋酸钠缓冲溶液中(pH3.7),在0.35~0V电位区间内,银电极上出现一个还原峰,扫速50 mV/s时,其峰电位约在0.15V。该电极过程为单电子单质子过程。电化学和光谱电化学结果表明:这是由于次黄嘌呤与银形成难溶性化合物吸附于银电极表面而造成的。实验测得此难溶化合物的组成为1∶1,其溶度积为3.10×10-7。用DPSV作阴极溶出分析,峰电流与次黄嘌呤浓度在8.0×10-7~1.0×10-  相似文献   
8.
研制了一种基于掺杂的溶胶-凝胶固定化酶柱的次黄嘌呤液滴光化学传感器。在凝胶形成过程中添加肌氨酸和山梨醇,由于两种添加剂的模板作用,可形成大而有序的凝胶网格,使得酶与底物能充分接触,从而达到提高传感器响应速度和灵敏度的目的。基于这一方法固定了黄嘌呤氧化酶,并结合液滴光化学传感装置,用于次黄嘌呤的测定。在pH值为8.74的Tris-HC l缓冲液中,该传感器对2.0×10-7~8.0×10-6mol/L的次黄嘌呤呈线性响应,检出限为5.0×10-8mol/L。本实验固定化黄嘌呤氧化酶的催化效率是普通溶胶-凝胶法固定化酶的2.54倍。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虎纹捕鸟蛛(Selenocosmia hu wena)粗毒中经高效液相色谱分离纯化出一种组分,通过场解吸质谱(FDMS)和电子电高质谱(EIMS)鉴定为次黄嘌呤核苷,其含量为3.9%.同时,进一步用标准样品进行紫外、液相色谱对照验证,并对次黄嘌呤核苷以毒液中的一种成分的形式存在的作用进行了简单的讨论.  相似文献   
10.
抗癌核苷类似物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吴耀文  蒋宇扬  付华  杨杰  赵玉芬 《有机化学》2003,23(10):1091-1098
综述了近年来核苷类抗癌药物的最新研究进展,分别介绍了具有抗癌活性的核 苷类似物的作用机制和药物代谢机理、各种核苷类似物抗癌剂的分类、次黄嘌呤核 苷酸脱氢酶(IMPDH)抑制剂以及核苷氨基磷酸酯前药的结构与抗癌活性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