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0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737篇
化学   1327篇
晶体学   1篇
力学   3篇
综合类   17篇
数学   2篇
物理学   4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76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87篇
  2004年   71篇
  2003年   63篇
  2002年   81篇
  2001年   65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8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了Fe(acac)3-Al(i-Bu)3-8-羟基喹啉(acac=乙酰丙酮)催化体系催化丙烯酸丁酯(BA)聚合,考察了聚合规律,用凝胶渗透色谱研究了聚合物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动力学研究表明聚合反应对单体浓度呈一级关系,表观活化能为13.9kJ/mol.  相似文献   
2.
利用旋涂法,通过接枝共聚的方法制备了具有偶氮侧基的聚氮酯高分子聚合物薄膜。并利用二倍频YAG激光(532nm)作为激发光,白光光源作为参考光,在室温下测试了该薄膜在激发光作用前后的吸收光谱,发现该薄膜在430nm-530nm内有较强的吸收。以及随着激光能量的增大和撤去激发光后,随着无光照时间的延长,360nm与500nm波长处吸收强度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3.
李爱秀 《光谱实验室》2003,20(4):486-488
研究玉米淀粉接枝聚丙烯酸酯共聚物的各级结构,主要探讨去除均聚物和玉米淀粉侧链的方法。发现以环己烷为溶剂,用索氏萃取法除去均聚物比用苯萃取法时间短、效果好;用HCl酸解法除去淀粉侧链比用HClO4氧化法简单实用。用红外光谱进一步验证了各级结构的官能团,证实了所合成的共聚物是玉米淀粉接枝聚丙烯酸酯共聚物。  相似文献   
4.
应用同步辐射小角X射线散射研究了二醋酸纤维素接枝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在二氯甲烷和甲醇4:1的混合溶剂中的尺寸和形态. 结果表明接枝共聚物在溶剂中形成单分子微球. 微球的尺寸随支链的长度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5.
聚丙烯微孔膜的等离子体接枝聚合改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拉伸时的晶型转变致孔特性,从β晶相聚丙烯经单向或双向拉伸制得了新型聚丙烯微孔膜、用等离子体接枝聚合技术接上了亲水性聚合物如聚丙烯酸、聚丙烯腈等。研究了等离子体处理时间、单体性质对得到的亲水膜的亲水性、离子/溶质渗透性的影响。发现接枝聚丙烯酸的双向拉伸膜对Na~+、Mg~(++),尿素有较大的渗透性,并具有优良的形状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外电场下光聚合反应动力学的表征方法李从武,潘昂上海材料研究所,上海200082)关键词光聚合反应、液晶、外电场、动力学、表征近年来,液晶单体在外场(电场、磁场和剪切力)下在位光聚合反应的研究工作受到了很大的关注[’,ZI.众所周知,热致型侧链高分子液...  相似文献   
7.
KMnO4引发魔芋粉-丙烯腈的接枝共聚反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田大听 《合成化学》2003,11(4):327-330
以KMnO4为引发剂进行魔芋粉与丙烯腈的接枝共聚反应。研究了魔芋粉预氧化时间、引发剂浓度、单体浓度、酸度、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反应物加料方式等聚合条件对接枝效率的影响,并对接枝机理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亚麻等麻类纤维与乙烯基类单体接枝共聚反应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近年来,乙烯基类单体与亚麻、大麻、苧麻等麻类纤维的接枝共聚反应已得到关注。本文着重总结接枝的引发方法,包括:1.辐射引发接枝;2.光引发接枝;3.Ce(Ⅳ)离子引发接枝;4.锰盐引发接枝;5.V(Ⅴ)离子引发接枝;6.Fenton's 试剂(Fe~(2+)-H_2O_2)引发接枝;7.过硫酸盐氧化还原引发体系接枝。上述各类引发体系及接枝纤维的结构与性能表征均在本文中作了述评。  相似文献   
9.
用马来酸二丁酯(DBM)为接枝单体,过氧化二枯基(DCPO)为引发剂,对低密度聚乙烯(LDPE)进行了熔融接枝功能化。样品的红外光谱表明接枝反应确已发生。通过对样品中酯基的皂化水解测定产物的接枝率,对产物进行萃取,用凝胶量间接表征产物的交联程度;用溶液的特性粘度从侧面显示样品的支化或降解情况。实验结果表明,产物的接枝率和凝胶量可以通过选择反应条件(温度、时间及反应混合物的组成)来控制;过量的DCPO是引起交联产生凝胶的主要原因;向体系中添加DMF可阻止交联反应的发生,但产物的接枝率也有所下降,以自由基机理对上述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通过选用不同醚类结构做溶剂加热回流Ti(OBu)_4-AIEt_3催化剂,并采用非溶剂聚合方法进行乙炔聚合发现,所得HPPA膜的强度和电导率都有了较大提高。其中直链醚制得的PA膜强度(抗张强度大于100MPa)和空气稳定性比用环醚得到的PA膜高得多,但用前者时的乙炔聚合速率远低于后者。两体系得到的HPPA膜的碘掺杂电导率值相近(~10~3S/cm),拉伸后可达10~4S/cm量级。SEM、TEM及IR光谱的结果表明,不同醚制得的PA膜的纤维束直径及顺式含量有较大差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