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化学   1篇
综合类   2篇
数学   2篇
物理学   7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将改进的投入产出局部闭模型和分析方法应用到建筑节能研究领域.结合数量经济方法,建立了建筑节能经济-环境影响测算投入产出模型,应用该模型测算了2002年不同比例的既有建筑实施50%的建筑节能标准后的直接经济影响,然后测算通过各个产业部门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后,建筑节能对国民经济其他产业部门的关联影响、对本部门的完全影响和对以GDP衡量的整个国民经济系统的影响.最后测算不同比例的既有建筑实施50%的建筑节能标准后减少的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的排放量.  相似文献   
2.
张立存  许辉 《计算物理》1992,9(4):407-409
在非稳定传热理论基础上,采用现代计算物理方法,建立了适用的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给出了合理的定解条件,编制了计算机软件,在VAX11/785机上进行了数值计算,结果表明,郑州地区冬季不采暖,室温可达14℃。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建筑节能工作已从寒冷、炎热地区推进到了冬冷夏热地区,品种众多的保温隔热材料不断问世并应用于节能性建筑,因此有关文献众多。但在建筑工程上,有关建筑材料隔热特性研究的大量文献中,仅罗列出一系列特性参数,例如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空心率、导热系数、强度参数等)以及它们与时间、温度等因素的关系,而且只是从实验或经验的方面阐述材料的隔热等特性。本文将从热力学原理出发,来分析隔热材料的特性,以供从事建筑、材料等行业的工作人员参考,同时,对提高全民节能意识也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顾培夫  刘旭 《光学学报》1996,16(8):204-1207
对介质-金属组合的建筑节能薄膜进行了理论设计,给出双导和三层膜的理论参数,用计算机模拟了大面积薄膜的膜厚均匀性分布,获得了最佳的蒸发源配置,实验上达到了满足实际使用的均匀性要求,最后给出了实际样品的光谱特性。  相似文献   
5.
相变材料可以通过相态的转变以潜热的形式对环境温度进行调控,在诸多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因而成为材料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近年来,为降低建筑能耗,相变材料已经在建筑节能领域实现了示范性的应用,这一新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降低建筑能耗并提高舒适度。本课题组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综述了相变材料最新应用技术及相变材料在建筑节能领域的应用,并展望了相变材料在建筑节能领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建立了宁波地区节能50%的"基准住宅"模型,分析了其围护结构能耗比例及节能潜力,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居住建筑节能65%的实现途径.结果表明:在节能50%的基础上再节能15%,需通过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的改善和采暖空调能效比的提高共同来实现,其中各部分预期节能量为:外墙3.5%,屋顶0.5%,外窗4%,体型系数3%,设备4%.  相似文献   
7.
未确知测度模型在建筑节能方案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筑节能方案评价是一个涉及多因素的系统工程,目前常用的单一指标评价并不能对节能方案的推广起至应有作用,根据我国能源政策设计了一套多指标综合评价体系.给出了一种定量化描述建筑节能方案评价指标的方法,建立了基于未确知测度的评价模型,并通过信息熵确立指标的分类权重,明显优于过去常用的AHP确定权重的主观判断方法,具有更高的科学性和实际应用价值,有利于优秀节能技术的扩散.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建筑节能技术,在住宅试点示范工程"39#住宅楼"的建筑设计、施工技术的成功经验总结与介绍,同时又对节能住宅和非节能住宅进行了综合经济评价与分析,得出了应在新疆住宅建设中大面积推广应用建筑节能技术的结论,这对我国实施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针对夏季建筑空调系统能耗高、碳排放量大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后的LM-BP神经网络,并结合粒子群优化算法,建立基于建筑历史数据的空调系统冷负荷神经网络预测模型,通过粒子群算法寻优得到不同负荷率下冷源系统各设备的最优运行参数。以青岛某一公建项目为例,采用TRNSYS仿真模拟空调运行能耗。结果表明,与传统控制策略相比,所采用的空调系统负荷预测控制策略节能9.9%。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