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化学   15篇
综合类   1篇
物理学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巯基乙醇自组装膜电极对多巴胺电催化氧化及其分析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张修华  王升富 《分析化学》2002,30(11):1312-1315
在裸金电极上制备了 2 巯基乙醇自组装膜电极 (ME AuSAMs) ,研究了多巴胺 (DA)在ME AuSAMs上的电化学行为 ,发现该膜电极对DA的氧化具有良好的电催化作用 ,氧化过电位降低了 3 94mV ,测得DA的扩散系数D为 9.1 4 5× 1 0 - 7cm2 s,初步探讨了电催化机理。采用水平衰减全反射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ATR FTIR)技术对ME AuSAMs进行了表征 ;方波伏安法 (squarewavevoltammetry ,SWV)测定DA ,其氧化峰电流与DA浓度在 2 .0 0× 1 0 - 6 ~ 1 .0 0× 1 0 - 4 mol 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 ;相关系数为 0 .9998,检出限为 4 .0 0× 1 0 - 7mol L。该电极用于DA药物针剂的测定 ,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平面双核铜酞菁催化氧化硫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苯酐-尿素路线合成了八羧基铜酞菁(CuPc)和十二羧基双核铜酞菁(Cu2Pc2), 研究了两种铜酞菁对巯基乙醇的催化活性, 推测出了双核铜酞菁的催化机理, 并考察了pH值、催化剂浓度和温度对双核铜酞菁催化氧化巯基乙醇的影响. 实验发现, 单核铜酞菁对巯基乙醇无催化活性, 而双核铜酞菁对巯基乙醇有较高的催化活性; 双核铜酞菁的催化活性在pH=11时最大; 催化活性随催化剂浓度和温度升高而提高; 此催化反应为吸热反应.  相似文献   
3.
四磺基钴酞菁/MCM-41的制备、表征及其催化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四磺基钴酞菁(CoTSPc)通过共价结合连接在氨基化的介孔分子筛MCM-41孔道壁上,制成负载酞菁催化剂,对其进行了X射线衍射(XRD)和红外分析,并研究了其对巯基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动力学.结果表明,负载酞菁催化剂有优良的催化性能,在液相反应过程中扩散阻力较小.这种负载催化剂有酶催化特点,即遵循米氏动力学规律,米氏常数Km为0.015mol/L.反应完成后,通过沉淀即可从反应体系中分离,解决了酞菁催化剂无法回收利用和对环境造成新的污染的问题.在工业生产和环境保护方面有着良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比色法测定微量焦磷酸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描述了一种测量微量焦磷酸根的简洁、快速且低成本的方法 ,此法基于在 β-巯基乙醇存在下焦磷酸根与钼酸铵形成绿色化合物 ,在 5 80 nm进行吸收测定。  相似文献   
5.
巯基乙醇为亲核体,经由β,β-1,3-亚丙二硫基-α,β-不饱和酮1与2-甲基烯丙基氯比镁的加成产物2的取代-环合芳构化反应,以适中产率得到羟乙基芳基硫醚3.首次发现2在酸催化下生成α,β-不饱和环已酮4的新反应途径.  相似文献   
6.
藻胆蛋白生物合成的模型反应I. 藻蓝胆素硫醚键的形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藻蓝胆素二甲酯2a在氢氧化铵的催化作用下可与巯基乙醇发生加成反应,通过UV-Vis,MS和^1HNMR鉴定了加成物的结构,巯基乙醇是加成在A环的3'-C上,得到3-氢-3'-[β-羟基乙硫基]藻蓝胆素二甲酯3,产率为80%。不仅模拟了藻蓝胆素的硫醚键形成,也进一步证明了它是藻蓝蛋白生物合成的最后一步。利用^1HNMR技术对加成物的构型进行了详细的讨论。  相似文献   
7.
仿生杂化构建可注射水凝胶支架是制备组织工程材料的一条有效途径,而天然聚合物的改性即成为其前提条件。本文以巯基乙酸和4-丁巯内酯为反应试剂采用均相反应法制备了巯基化天然聚合物衍生物。结果表明,利用壳聚糖和明胶上的氨基等活性基团,可采用不同途径对它们进行巯基化改性;在水溶性碳二亚胺的活化作用下巯基乙酸的羧基与壳聚糖的氨基形成酰胺键,从而将活性巯基引入到壳聚糖中,但大部分被氧化;随着贮存时间的延长,各改性物中的巯基含量逐渐降低,因此需将改性物保存于低温惰性环境中,以保持其反应活性。  相似文献   
8.
Synthesis of a new Class of Chiral β—Mercaptoalcohols from Amino Acid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syntheses of three new optically active β-mercaptoalcohols,(R)-1,1-diphenyl-2-mercapto-3-methyl-1-butanol,(R)-1,1-diphenyl-2-mercapto-4-methyl-1-pentanol,and (R)-1,1-diphenyl-2-mercapto-1-benzenepropanol from the corresponding amino acids are described.The enantiomeric excesses of these β-mercaptoalcohols were determined by ^1H NMR as their (S)-mandeloyl derivatives.  相似文献   
9.
通过测量β-巯基乙醇(β-ME)-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牛血清白蛋白(BSA)体系的共振光散射强度,建立了一种测定BSA的快速、简便的共振光散射光谱法。考察了PH值、β-ME和SDBS的浓度、试剂的加入顺序等因素对共振光散射强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PH值为2.4,β-ME的浓度为0.71mol·L^-1,SDBS的浓度为6.5×10^-4mol·L^-1条件下,测定BSA的线性范围为1.0×10^-8—7.0×10^-7mol·L^-1,检出限为6.0×10^-9mol·L^-1。将该法应用到合成样品中BSA及人血清样品中总蛋白的测定,所得结果与传统的考马斯亮蓝法的测定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0.
Three sulfhydryl-reactive fluorescent probes, which contain 2-(1H-benzoimidazol-2-yl)-phenol and maleimide group, were synthesized and their structur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IR and 1H NMR. Their photo-physical properties and the specificity to sulfhydryl group in the 2-mercapto-ethanol as well as the L-cysteine adducts were indicated by fluorescence intensity. Preliminary tests revealed that the probes could react selectively with the cysteine molecules, suggesting that these probes might be generally useful in biomedical research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