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化学   14篇
综合类   1篇
物理学   4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植物源防腐剂因其环保、广谱、高效等特点越来越受到木材防腐行业的重视,从微观层面探索香樟提取物影响木材腐朽的机理是发展利用植物源防腐剂的重要基础。试验采用香樟木质部的四种溶剂提取物、ACQ及樟脑配制成防腐剂进行防腐试验,结果表明:10%浓度的香樟木质部甲醇提取物以及4%浓度的ACQ处理试件均达到I级强耐腐水平,4%樟脑、10%香樟乙酸乙酯和10%丙酮提取物处理的试件达到Ⅱ级耐腐水平。通过XRD对比发现结晶区2θ衍射强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10%蒸馏水提取物处理材、马尾松素样、10%丙酮提取物处理材、10%甲醇提取物处理材、10%乙酸乙酯提取物处理材,四种香樟木质部提取物的防腐效果与相对结晶度大小呈正相关。通过FTIR研究发现表征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特征峰值越低,则被降解的量也越大,相对应的防腐剂防腐效果越差。处理试件中表征木质素的一系列特征峰峰高与未处理材相比有所升高。香樟甲醇提取物以及ACQ处理试件的I1 510/I1 738,I1 510/I1 374,I1 510/I1 160的比值最小,证明褐腐菌对其综纤维素的降解能力最弱,防腐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
3.
利用空气-乙炔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对小叶金露梅中的Ca,Fe,Mn,Zn,Cu,Mg六种微量元素进行了含量测定。该方法的加样回收率在98.3%~103.2%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1.21%~3.01%之间,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精确度。小叶金露梅中微量元素的含量顺序为MgCaFeMnZnCu,而且海拔与6种微量元素没有线性关系。Mg,Ca和Fe含量平均值分别是5080,2760和1070mg·kg-1。这些实验结果为小叶金露梅的药效性和药理毒理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采用水蒸汽蒸馏和乙醚萃取收集小叶香樟新鲜树叶挥发油,经气质联用分析鉴定出49个化合物,占峰面积的95.9%,挥发油得率为1.73%。主要化合物的类型为单萜(86.4%)、倍半萜(10.0%)、芳香族(1.41%)和脂肪族(1.13%)。其中质量分数最高的为L-芳樟醇(45.9%),其次为樟脑(28.5%)和橙花叔醇(4.66%)。  相似文献   
5.
6.
采用微波法消解样品,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分别测定了小叶黄杨木不同部位的钙、镁、铁、铜、锌、锰和钴含量,以及该植物对不同金属元素吸收情况.7种金属元素的线性回归方程的相关系数在0.996~0.999之间,各元素平均加标回收率在94.0%~109.5%范围,相对标准偏差(n=5)为2.1%~6.6%.  相似文献   
7.
用交联毛细管柱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GC/MS/MSD)联用技术测定小叶桉精油的化学成分,从中鉴定出67种化合物,主要成分为:桉树脑、α-蒎烯、β-蒎烯、桧烯和特丁基苯。  相似文献   
8.
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分离和鉴定香樟籽的挥发性成分,用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含量。共分离出76种组分,鉴定出47种化合物,其含量占总挥发性成分的97.4%。主要挥发成分为樟脑(57.89%)、柠檬烯(12.68%)、α-蒎烯(4.42%)、莰烯(2.69%)、香橙烯(2.34%)、伞花烃(2.26%)及β-蒎烯(2.12%)。  相似文献   
9.
采用水蒸汽蒸馏法,分别以正己烷和乙醚为萃取剂从小叶女贞花中提取挥发性成分,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运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化学成分在挥发油中的相对含量.在正己烷萃取的挥发油中鉴定了45种组分,在乙醚萃取的挥发油中鉴定了58种组分.研究了不同极性溶剂作萃取剂对小叶女贞花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高光谱作为快速、无损诊断技术,在植物胁迫监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因为硫和氮的施肥作用,植物对酸雨的响应表现出比其他胁迫更加复杂的模式。基于高光谱技术对香樟受四个酸雨梯度(pH 5.6,pH 4.5,pH 3.0,pH 2.0)影响的叶片光谱进行了419天的监测,以探讨不同酸雨梯度对香樟影响的时间拐点。首先对16期原始光谱数据进行预处理,剔除异常值;然后基于光谱差值(对照组pH 5.6与其他酸雨梯度处理下的叶片光谱差)随着喷酸时间的变化,寻找典型波段;在此基础上构建了香樟在酸雨处理下的光谱响应模型。主要结论如下:反映香樟受酸雨影响的典型波段主要集中在470~520和565~700 nm,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蓝边差值指数和黄边差值指数。低(pH 4.5)、中(pH 3.0)浓度的酸雨对香樟生长均呈现出先促进后抑制的作用,时间拐点分别发生在喷酸的第100天和50天左右;高浓度酸雨(pH 2.0)从喷酸初期就表现出抑制香樟生长,且随着喷酸时间的增加抑制作用增强。研究表明,长时间序列的高光谱信息可以指示不同强度的酸雨对植物的促进和胁迫作用,以及由促进到胁迫的时间拐点;该研究也为基于卫星遥感监测区域尺度植物受酸胁迫提供了借鉴,同时为相关部门制定酸雨政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