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5篇
  免费   263篇
  国内免费   138篇
化学   501篇
晶体学   30篇
力学   68篇
综合类   31篇
数学   114篇
物理学   51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郝哲 《力学与实践》2004,26(3):27-29
针对柱面注浆方式,研究了有关渗透注浆的单孔复注及不同方式布孔时多孔注浆的相互影响等问题,推导出一些有价值的岩体注浆理论公式,可用于指导现场注浆工程的设计与施工.  相似文献   
2.
双峰双波长吸光光度法测定痕量铝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在pH5.5~6.0的六次甲基四胺缓冲溶液中,铝一络天青S—溴化十六烷基毗啶一Triton X-100体系具有正、负两个吸收峰于630nm和475nm处.据此,建立了痕量铝的双峰双波长吸光光度法.铝在0~5μg/25ml范围遵守比耳定律,摩尔吸光系数达1.2×10~5.测定了铝锅开水中痕量铝,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表面活性剂增敏阴极溶出伏安法测定痕量的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介绍在KNO3-VC-EDTA-Triton X-100混合底液中,用悬汞电极2.5次微分阴极溶出伏安法测定痕量碘的方法及其最佳条件。引入表面活性剂Triton X-100可显提高灵敏度,I^-的检测下限达0.1ng·mL^-1(电积180s);引入VC可提高I^-的稳定性(抗氧化性);EDTA和VC有效率地提高了方法的抗干扰能力。用于饮水中痕量碘的分析,其相对标准偏差为3.3%(n=7),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α-环糊精存在下,铜与meso-四(4-甲氧基-3-磺酸基苯)卟啉显色反应的条件,其最大吸收在417nm处,摩尔吸光系数为2.5×10~5L·mol~(-1)·cm~(-1)铜含量在0~2μg/10.75ml内符合比尔定律,并利用此法测定了果树叶和头发中的铜。  相似文献   
5.
微乳液在光度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文中对微乳液的特性与分类,及其在吸光光度分析中的应用及增敏作用机理作了评述。  相似文献   
6.
3-取代-5(3-乙基-4,5-二苯基噻唑叉)洛丹宁的增感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单份菁(或称零甲川份菁)是一种可以用作卤化银感光乳剂层感蓝增感的染料。彩色正性材料的发展,要求感蓝乳剂层使用氯溴化银乳剂,并配合使用感蓝增感染料以符合感蓝区域的光谱要求。以氩离子激光为光源的电子分色片乳剂要求对波长488nm附近有较高的敏感,此种乳剂本身感色范围偏离氩离子激光发射峰。寻找增感效率高、光谱增感峰适合的感蓝染料很有必要。本文用2-甲硫基-3-乙基-4,5二苯基噻唑对甲苯磺酸盐(1)分别与3-取代洛丹宁(2)在无水乙醇存在下反应,制得六个未见文献报导的3-取代-5-(3-乙基-  相似文献   
7.
在所有电极过程中研究最多的是析氢反应,其重要性一直为化学界所关注。提高电极活性的各种方法中,普遍采用电沉积法,它价廉简便、效果明显。但涂层不够牢固,在使用过程中易脱落,使用寿命短。为了克服上述缺点,作者将电沉积和离子注入技术联合使用,即在Ni、W镀层上注入Mo离子,利用Mo离子的能量将Ni、W打入表面内层,进行离子束混合。这既  相似文献   
8.
黄雪红  许国强 《合成化学》2002,10(2):135-139
采用沉淀聚合法合成了聚(丙烯酰胺-丙烯酸十四酯),聚(丙烯酰胺-丙烯酸十六酯)和聚(丙烯酰胺-丙烯酸十八酯),重点讨论了共聚物中疏水基团数量及疏水基团链长对增稠性能的影响。采用凯达尔定氮法和动态热分析(DMTA)测定了共聚物的组成及玻璃化温度。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TritcnⅩ-100为例,用红外光谱法、紫外可见光度法、表面张力法、浊点法等手段,研究了β-环糊精(β-CD)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NSF)的相互作用。证明在β-CD和NSF的混合液中,当NSF的浓度小于或近于其CMC时,两者形式1:1包合物,大于CMC时,形成两者的混合胶束。经初步探讨,认为由于β-D对NSF的包合作用,使B-CD的内腔的极性降低,增强了与显色络合物的疏水相互作用;以及混合胶束中显色剂的分配系数增大,可能是β-CD-NSF对显色反应产生协同增敏作用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用旋转粘度计研究了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三元共聚物水性交联体系的流变性,考察了树脂含量、金属鳌合物含量和氨水水化对其流变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三元共聚物水性交联体系呈非牛顿流体流变行为,具有剪切变稀特性;随树脂含量或鳌合物含量增加,体系的增稠能力得以增强;水化不仅可改善体系的增稠性能,而且可增强体系的非牛顿流变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