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化学   44篇
物理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选取第五周期元素碘,结合多学科的研究方法论对含碘氨基酸类激素在生物体内的合成和分解代谢进行系统性分析。通过解析碘元素本身性质及其各个氧化态之间的转化,探讨碘元素在生物体内的作用机制,揭示自然界对物质代谢的精细调控。这一教学模式探索性地融入无机化学、元素有机化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一系列学科内容,旨在让学生在领悟生命科学内在规律,从而激发其科研及学习热情,并训练学生的类比思维和思辨能力。期对培养21世纪跨学科综合型人才的培养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2.
李中聖 《大学化学》2019,34(7):90-94
In the time order, the author proposes that the discovery and development of the periodic table of chemical elements are divided into four stages:point→1D→2D→3D. This article cites the main historical facts and documents available to unscramble the above four stages, which will facilitate the teach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of the periodic table.  相似文献   
3.
以科学研究热点“储氢材料”为载体进行选择性必修阶段“元素周期律”的教学。应用必修阶段已有的“元素及物质的系统认知模型”,通过选择元素制备金属氢化物、解析氨硼烷2个教学环节,在真实问题解决过程中基于认知需求认识电离能、电负性,了解双氢键,并将新认知与已有认知模型进行融合,实现认知模型进阶和系统思维能力发展,培养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4.
关于元素周期系次级周期性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绘制性质变化梯度图,阐明元素性质呈锯齿形变化的次级周期性,并从结构热力学角度分析次级周期性的微观和宏观因素、从化合物性质分析元素次级周期性的内在本质和外在表现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5.
林海斌 《化学教育》2009,30(2):40-42
与科学知识相比,科学方法具有更大的稳定性和更普遍的适用性.特别是进行个人决策时,恰当地运用科学方法是一个人具有良好科学素养的重要标志之一.从这个意义上讲,掌握方法要比掌握知识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徐敏 《化学教育》2005,26(12):62-64
1课题的提出 近几年我们总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能不能在我们现行的课堂教学中适时引入一种以化学史为载体,或者更广泛地说是科学史为载体,对学生进行科学世界观、科学方法以及科学发展规律教育的课程内容?现行的课本中为学生提供了很多有关化学史的阅读材料,但几乎很少有教师将这部分内容纳入课堂教学的范畴。然而化学史恰恰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提供了最为生动和直观的教育素材。正如一位教育学家所呼吁的:“我们交给年轻人的,与其说是科学结论不如说是科学方法,更不如说是科学史。在西方、美国,科学史的案例式教学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成为重要的课程内容,而我国的基础教育中几乎没有科学史教育。教师们的观念仍然是围着高考转,孩子们的观念就是一切为高分而努力!笔者很想打破这一现状,我们想在教学中寻求一个合适的时机作一次尝试。  相似文献   
7.
教科书是影响学生理解科学本质的诸多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知识呈现的逻辑线索、科学史内容的呈现以及语言的运用明确地表述或潜隐地渗透了特定的科学本质观.通过对不同类型高中化学教材中元素周期律呈现的比较分析,发现新版教科书更为重视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但由于传统沿袭、相关研究薄弱等原因,仍然没有很大突破.  相似文献   
8.
毕华林  刘冰 《化学教育》2007,28(5):11-15
理解科学本质是科学教育始终追求的一个重要目标。教科书作为学校教育最主要的教材,应重视以科学史为线索,实现科学本质教育的任务。元素周期律作为化学科学重要的基本理论,它的发现过程充满了科学家的探索和智慧,蕴含着丰富的科学本质教育的素材。化学教科书的设计应充分重视这一素材,从内容和方法两个维度对学生进行科学本质教育。  相似文献   
9.
化学类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草案)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1化学学科发展的历史沿革1661年,波义耳在其著名论文《怀疑派的化学家》中提出“元素”的概念,从而把化学确定为一门学科。1803年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论,1811年阿伏加德罗提出了“分子”的概念,1860年康尼查罗提出了原子-分子论,经历了这些重要的发展阶段,到1870年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奠定了化学学科的理论基础。19世纪末,化学的重要分支学科分析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和物理化学相继建立,这种分工大大推动了化学研究的深化。进入20世纪后,量子力学的诞生,近邻学科特别是数学、物理学和生物学的发展,以及各种新的实验技术及精密仪器的…  相似文献   
10.
对太原西山矿区8号煤层的肥、焦、瘦、贫等不同烟煤的镜煤组分进行了酸洗脱灰处理,并同时对这些酸洗后的样品进行了红外分峰处理和微量元素含量的测定,发现随着煤的变质程度加深,某些有机基团与某些微量元素呈正相关关系,并因其正相关系数很高而结合的可能性很大;有的呈负相关关系;也有的和微量元素部分呈正相关变化部分则呈负相关变化。因此,将煤的有机基团分为三类:微量元素亲和性有机基团、微量元素憎厌性有机基团和对微量元素既无亲和性也无憎厌性的中性有机基团。微量元素和煤的有机基团之间相互选择性很强。但无论表现为典型的亲和性还是憎厌性,其亲和、憎厌程度的变化波动趋势,均遵循一个统一的变化规律——元素周期律。典型的中性有机基团,对亲石元素和亲铁亲铜元素所表现的亲和、憎厌倾向也有明显不同,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煤中不同类型的有机基团和微量元素的正负相关性,即对微量元素的亲和和憎厌性,对元素周期律的响应型式和响应程度差别也很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