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化学   6篇
力学   5篇
数学   3篇
物理学   14篇
  2021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费因曼:巧解航天失事之谜的科学通才与教育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理查德·费因曼在现代物理学与物理教育领域内的卓越贡献,巧解“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失事之谜,以及他对科学美的鉴赏、评判和执着的追求等的论述,详实地揭示了他不愧为20世纪最杰出的物理学家、教育家和科学通才之一.  相似文献   
2.
3.
用Sieverts定律和SWITRIM编码研究了聚变实验增殖堆的工程概要设计FEB-E在正常工作状态和事故状态下的氚泄漏问题,分析表明,在这两种状态下FEB-E包层液态锂中氚的分压都不高,氚泄漏的主要危险来自偏滤器的抽气系统的气体漏失。  相似文献   
4.
冰与温水质量比对冰的熔解热实验的成败起着关键作用。文章对冰水质量比进行测量和分析,得出了冰的熔解热实验中最适合的冰水质量比的范围约为1/12-1/5。  相似文献   
5.
直接溶样-火焰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金属钠中的杂质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实验快堆(CEFR)选用金属钠做为冷却剂,其中杂质钾对它的热性能产生影响。为了核级钠中钾的含量,建立了直接溶样-火焰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钠中的杂质钾的方法。实验中研究了超声波加湿溶样系统,优选了燃气(C2H2)、助燃气(Air)流量和燃烧器高度等工作参数,研究了酸效应、基体钠和共存元素的干扰效应。进行了高纯钠中加钾的回收实验,回收率在94.7%-109.8%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4.2%。本方法能够满足核级钠中杂质钾的分析要求,也适应于工业钠和高纯钠中钾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冰水情信息监测是水情灾害监控信息的基础,是预报、防汛抗旱决策的重要依据.在冰水情灾害监测工作中,利用数据采集、远程监控实现对当前信息进行实时分析、报警十分重要.利用2G、3G技术的监控系统存在带宽资源不足、传输速率不够等问题,已不能满足当前发展的需求.随着通信技术的变革,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技术)网络已完成大规模商用部署,将LTE系统应用于冰水情灾害监测工作中,开发基于LTE系统的监测装置,实现监测数据、图像、视频通过LTE网络向客户端的实时传输,利用LTE系统大带宽高传输速率的优势,能够解决2G、3G监控系统资源不足的问题,更好的完成冰水情信息的远程实时监控.  相似文献   
7.
原子吸收光谱测定过氧化氢—柠檬酸溶液中铁铬镍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水堆主回路翅污液过氧化氢-柠檬酸溶液中铁、铬、镍、钴的影响因素,选择了合适的测量条件,用合成样品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铁、钴、镍、铬含量在0.5~5mg·L^-1范围的回收率为100%±10%,相对标准偏差为6.0%~10%。  相似文献   
8.
 高温等离子体中原子的特征谱线密集在真空紫外区.所以掠入式光栅光谱仪成为一种重要的诊断工具,一直到软X射线区才逐渐为晶体光谱仪取代、晶体谱仪实质上就是利用晶体中的原子点阵来代替光栅进行光谱分析.在聚变等离子体中随着电子温度的提高,等离子体的轫致辐射和高电离态杂质的线辐射将有相当大的部分是处在软X射线区.这些X射线辐射引起的能量损失是高温等离子体能量损失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从能量损失的观点来看,对X射线的监测是相当重要的.另一方面,X射线的探测和能谱分析可以用来确定等离子体的某些重要物理参数.例如,通过X射线连续谱的测量,可以测定等离子体电子温度;通过X射线杂质谱线多普勒展宽的测量可以测定等离子体离子温度;X射线测量还可以用来诊断等离子体中的杂质成份并用来研究杂质的空间分布及输运过程.因此,X射线的测量在高温等离子体诊断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ITER blanket design has progressed significantly since 2001, which resulted in a reduction in cost and an increase in performance with respect to FDR 2001.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improvements is the new coolant flow configuration in the shield block ( SB ) . In the current design TM, the cooling circuit in the SB is a matrix of radial holes which are arranged in eight poloidal rows. The rows are fed in parallel by front headers and back drilled collectors, and merge in four couples through the front header. These four couples of rows are linked in series by transverse holes. In the current design, a special shape of flow driver is mounted inside the radial hole, and coolant flows through clearance between the driver and drilled radial hole, which allows achieving a high coolant velocity,  相似文献   
10.
典型冰水堆积体浪蚀作用下变形破坏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涂国祥  黄润秋  邓辉 《力学学报》2008,16(5):598-604
大渡河中游沿岸中海拔地区广泛分布的一层冰水堆积体大多具有较为密实的结构和一定程度的胶结, 在风浪作用下的变形破坏机制与其他堆积体存在较大差别。通过对某电站库区高速公路冰水堆积路基岸坡调查和试验分析认为, 该冰水堆积体属级配良好的含细颗粒的粗粒~巨粒混合土, 颗粒之间嵌合紧密, 一般呈中密~密实状, 具有不同程度的泥质、钙质胶结, 其强度明显较其他松散堆积体高。通过采用地质过程定性分析和有限元半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手段对该冰水堆积体在风浪作用下的变形破坏机制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认为该类冰水堆积体在风浪作用下主要表现为淘蚀- 坍塌型失稳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