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4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725篇
化学   1647篇
晶体学   8篇
力学   4篇
综合类   50篇
数学   5篇
物理学   141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79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71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86篇
  2007年   83篇
  2006年   94篇
  2005年   84篇
  2004年   96篇
  2003年   69篇
  2002年   87篇
  2001年   72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56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51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38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含芘苯乙烯/二乙烯苯共聚物的光物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次用稳态光谱法研究了含芘苯乙烯/二乙烯苯共聚物的光物理行为。结果表明,当共聚物中芘基的摩尔百分数低于0.006%时,其荧光光谱仅呈现芘基的单体荧光,并伴随以0—0发射谱带强度降低和精细振动结构的部分消失;当芘基的含量高于0.3%时,共聚物的荧光相继出现在420,440和475nm处的发射谱带。这一结果可归因于芘基各种基态和激发态聚集体的形成,集中地反映了交联共聚物凝聚态的非均匀性。  相似文献   
2.
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用于酒醅中水分、酸度、淀粉和残糖的分析,方法分析速度快、操作简单,其分析的准确度满足酿酒工业的要求,是值得推广的一种实用技术。  相似文献   
3.
李爱秀 《光谱实验室》2003,20(4):486-488
研究玉米淀粉接枝聚丙烯酸酯共聚物的各级结构,主要探讨去除均聚物和玉米淀粉侧链的方法。发现以环己烷为溶剂,用索氏萃取法除去均聚物比用苯萃取法时间短、效果好;用HCl酸解法除去淀粉侧链比用HClO4氧化法简单实用。用红外光谱进一步验证了各级结构的官能团,证实了所合成的共聚物是玉米淀粉接枝聚丙烯酸酯共聚物。  相似文献   
4.
海藻酸钠/大豆蛋白共混凝胶微球的结构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钙离子交联海藻酸钠/大豆分离蛋白共混溶液,制得海藻酸钠/大豆分离蛋共混凝胶微球.结果表明,海藻酸钠和大豆分离蛋白质量配比的不同以及各组分间相互作用的变化,微球呈现不同的微观结构.将微球干燥后置于水中溶胀,微球的尺寸无法回复到干燥前的尺寸,这是由于真空干燥处理使水分子挥发,促进微球内组分间形成了强的氢键作用所致.此外,用碱处理该共混微球,发现由于大豆分离蛋白溶解以及部分钙离子被置换析出,微球塌陷且内部形成了大孔.  相似文献   
5.
6.
赵新  李崔 《波谱学杂志》1993,10(1):85-89
用ESR方法研究了红薯淀粉在γ射线预辐照下,产生的淀粉自由基特性及其室温下的自由基衰减动力学反应。结果表明在室温条件下,淀粉自由基的相对浓度随辐射剂量的增大而增加。自由基相对浓度的室温衰减用二级反应动力学处理,求得了衰减速率常数和淀粉自由基反应的半衰期。  相似文献   
7.
用马来酸二丁酯(DBM)为接枝单体,过氧化二枯基(DCPO)为引发剂,对低密度聚乙烯(LDPE)进行了熔融接枝功能化。样品的红外光谱表明接枝反应确已发生。通过对样品中酯基的皂化水解测定产物的接枝率,对产物进行萃取,用凝胶量间接表征产物的交联程度;用溶液的特性粘度从侧面显示样品的支化或降解情况。实验结果表明,产物的接枝率和凝胶量可以通过选择反应条件(温度、时间及反应混合物的组成)来控制;过量的DCPO是引起交联产生凝胶的主要原因;向体系中添加DMF可阻止交联反应的发生,但产物的接枝率也有所下降,以自由基机理对上述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铝交联蒙脱土合成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相似文献   
9.
丁孟贤  徐正炎 《应用化学》1994,11(3):107-111
用裂解气相色谱法研究PMR型聚酰亚胺前体在反应中的化学变化过程,以裂解产物醇和环戊二烯的生成率表示酰胺化或酰亚胺化及交联的程度,结果表明,酰胺化或酰亚胺化在50℃以下不发生,在180~220℃完成,降冰片烯端基在150℃以下不发生交联反应,在280℃,10~18小时可完成交联反应。  相似文献   
10.
采用原子力显微镜 ,分别对无机交联体系聚丙烯酰胺 Cr3+ 和有机交联体系聚丙烯酰胺 酚醛胶态分散凝胶的微观结构进行了显微图像分析 .发现无论是在有机还是无机交联体系中 ,也无论聚丙烯酰胺和交联剂浓度如何变化 ,在微米尺度上最终形成的都是具有自相似性的树枝状分形图像 ,在更小尺度上则发现单个小树杈分形体都是由纳米级的颗粒紧密堆积而成 .在所研究的胶态分散凝胶体系中 ,树枝状分形结构的形成及其具体的形态取决于聚丙烯酰胺的浓度 ,而交联剂的有无及其多少只对树枝状凝胶分形的几何形态产生一定影响 .实验结果还表明纳米级 (≤ 10 0nm)的胶体颗粒构成的分形结构的凝胶其弹性模量G′比微米级的高出一个数量级 .且粒子尺度越小 ,则凝胶的力学稳定性越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