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8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208篇
化学   539篇
晶体学   3篇
力学   2篇
综合类   14篇
物理学   3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许多乙酰芳胺类化合物具有优异的生物活性,例如除草剂苯噻草胺,可抑制细胞生长和分裂,防除稻田中禾本科杂草[1];杀菌剂甲霜灵可防治作物霜霉病[2]。本文将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嘧啶基团引入到乙酰芳胺结构中[3],合成下列10个未见文献报道的标题化合物Ⅰ,通...  相似文献   
2.
3.
IntroductionOver the past few years, dimethyl carbonate(DMC) has been proven to be an efficientmethylating,methoxylating, and methoxycarbonylating agent inorganic syntheses, in which DMC is used to replace thetoxic methyl halides, dimethyl sulfate or carb  相似文献   
4.
5.
漆树漆酶催化2,6—二甲基酚的氧化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
张金艳  叶非 《合成化学》2002,10(4):327-328
利用“一锅法”合成了标题化合物,经元素分析,IR和^1H NMR确定了结构,并对产物进行了初步的生物活性测定。  相似文献   
7.
双邻苯二酚锑二甲基羟乙铵的晶体结构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卢云锦  顾达 《应用化学》1989,6(3):62-64
含锑配合物是治疗血吸虫病、肿瘤等的常用药物,我们曾对双邻苯二酚锑二乙基羟乙胺进行了晶体结构测定,本文简要报导双邻苯二酚锑二甲基羟乙胺的结构.锑化合物的制法与其二乙基羟乙铵衍生物类似.产物为淡黄色晶体,它在水溶液中长时间放置会变成紫黑色,因此,制得的晶体须立即用丙酮溶解进行重结晶.晶体的密度为1.667g/cm~3.按C_(16)H_(20)O_5NSb的元素分析结果(%)如下:Sb 28.3(28.5),C 43.9(44.9),N 3.3(3.3),H 4.7(4.7).括号内为理论值.  相似文献   
8.
合成1,3-二(3-羟丙基)四甲基二硅氧烷的新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二乙氧基二甲基硅烷与3-氯丙醇反应,合成了新化合物3-氯丙氧基乙氧基二甲基硅烷,然后用格氏反应代替Walter的钠缩合反应,最后经水解制备了1,3-二(3-羟丙基)四甲基二硅氧烷,总收率为42.0%。  相似文献   
9.
非晶态合金催化剂用于二甲基紫脲酸加氢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甲基紫脲酸加氢反应;nicob/白炭黑催化剂;非晶态合金催化剂  相似文献   
10.
N,N-dimethyl-N-methacryloyloxyethyl-N-carboxyethyl ammonium (DMMCA) was graft-copolymerized onto the surface of segmented poly(ether urethane) (SPEU) and PE film. The carboxybetaine structure on SPEU and PE film surfaces was confirmed by ATR-FTIR, XPS and water contact angle measurements. Through the experiments with platelet adhesion and protein adhesion assay in vitro, the two materials studied, including poly-DMMCA gel, all show excellent nonthrombogenicity. This confirms once again that the zwitterionic molecular structure on the surfaces of materials is essential for improving their nonthrombogenicity and biocompatibil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