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33篇
  免费   2198篇
  国内免费   2626篇
化学   5820篇
晶体学   299篇
力学   642篇
综合类   245篇
数学   1060篇
物理学   3800篇
综合类   10991篇
  2024年   71篇
  2023年   242篇
  2022年   485篇
  2021年   540篇
  2020年   511篇
  2019年   422篇
  2018年   416篇
  2017年   467篇
  2016年   538篇
  2015年   761篇
  2014年   1000篇
  2013年   1217篇
  2012年   1254篇
  2011年   1416篇
  2010年   1320篇
  2009年   1269篇
  2008年   1358篇
  2007年   1445篇
  2006年   1203篇
  2005年   1093篇
  2004年   858篇
  2003年   673篇
  2002年   679篇
  2001年   638篇
  2000年   655篇
  1999年   482篇
  1998年   242篇
  1997年   234篇
  1996年   223篇
  1995年   182篇
  1994年   166篇
  1993年   161篇
  1992年   136篇
  1991年   116篇
  1990年   85篇
  1989年   64篇
  1988年   60篇
  1987年   39篇
  1986年   34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15篇
  1980年   5篇
  1971年   2篇
  1965年   2篇
  1957年   3篇
  1955年   2篇
  194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已完钻超深裸眼水平井侧钻技术是经济、高效开发油藏剩余油的主要手段之一,传统的磨铣钢套管开窗侧钻技术存在下入摩阻大、磨铣耗时长导致开窗失败等问题。为此,提出了基于多材质复合管柱的超深水平井裸眼井壁支撑工艺,结合中国西北油田已完钻超深裸眼水平井井况,首先,提出了基于“铝合金+碳钢”的多材质复合管柱组合及设计方法;其次,开展了基于管柱实物屈曲实验数据的管柱临界屈曲载荷计算模型适用性评价,并优选出了适合于“铝合金+碳钢”多材质复合管柱的屈曲临界载荷计算模型;最后,研究了综合考虑管柱扭矩、摩阻、刚性、井眼条件、管柱强度及材质的多材质复合管柱下入性分析方法,并利用下入性分析软件对西北油田顺北X1井、X2井、X3井、X4井复合管柱进行了下入可行性评价。该方法在X1井和X2井得到成功应用,进一步论证了该工艺现场应用的可行性。研究成果可为超深水平井裸眼井壁支撑的复合管柱设计和下入可行性评价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Photoelectrochemical(PEC)technique represents a promising approach to chemical transformation by harvesting sustainable solar energy.Despite the wide applications of PEC systems such as environmental remediation and solar energy conversion,the reported PEC reactions are dominated by the radical-based processes that are initiated by the single electron transfer between photo-induced carriers and adsorbed species on photoelectrode surface[1,2].For instance,hydroxyl radicals are often involved in the PEC oxidation reactions.As well known,it is a grand challenge to control the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rates of radicals,which inevitably leads to the unsatisfactory product selectivity of PEC reactions.Naturally,such a circumstance brings about a question to the research community whether a different mechanism can be established to sustain efficient and selective oxygenation.Recently,based on their previous findings on PEC water oxidation[3,4],Zhao and coworkers[5]reported that many substrates can be oxidized in an oxygen atom transfer(OAT)pathway,a non-radical two electron process,to oxygenated products byα-Fe2O3 photoanodes.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 比对分析 2017—2019 年北京地区实验动物微生物及遗传质量监测结果,为实验动物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方法 按照国家和地方现行实验动物检测标准,对北京地区实验动物生产单位进行抽检,并发布检测报告。按照报告数据,对此阶段小鼠、大鼠、豚鼠、地鼠、兔、犬、猴和小型猪共 8 个品种的实验动物按照品种、等级、单位等进行分类,分析质量问题,并与 2014—2016 年同期实验动物质量比对,分析变化趋势。 结果 2017—2019 年分别抽检动物 144、131 和 135 批次,检出不合格批次分别为 30、15 和 17 批。 不合格主要因素为兔、犬及猪免疫不达标(20 批) ,病原感染 20 批,未发现遗传变异。 与 2014—2016 年同期相比,未检出遗传问题相同,免疫不达标状况好转,但病原感染出现上升。 结论 通过质量分析比对,能够为实验动物产业健康发展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4.
5.
在理想导体边界条件下,对3维Maxwell方程的局部1维多辛Preissman格式的能量守恒性质进行研究.运用能量分析法推导了2个能量恒等式,这些恒等式说明了给出的格式在所定义的离散范数下是能量守恒和无条件稳定的,数值算例验证了结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6.
占兴  熊巍  梁国熙 《化学进展》2022,34(11):2503-2516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对能源的需求日益扩大,对工业废水的无害化处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光催化燃料电池 (photocatalytic fuel cell, PFC) 在燃料电池中引入半导体光催化材料作为电极,实现了有机污染物高效降解和同步对外产电的双重功能,在废水无害化与资源化利用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半导体光催化电极是PFC系统高效运行的核心组件,增强其可见光响应和光生载流子分离是提高PFC性能的关键策略。反应器结构设计和运行参数优化也有利于改善PFC性能。本文从PFC基本原理和应用入手,综述了PFC在环境污染物资源化处理中的研究进展,并详细阐述了提高PFC的污染控制性能和产电效率的优化手段,为进一步设计高效稳定的PFC系统并实现其在水污染控制和清洁能源生产中的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7.
A high‐throughout bioanalytical method based on salting‐out‐assisted liquid/liquid extraction (SALLE) method with acetonitrile and mass spectrometry‐compatible salts followed by LC‐MS/MS analysis of trimetazidine in rat plasma is presented. It required only 50 μL of plasma and allows the use of minimal volumes of organic solvents. The seamless interface of SALLE and LC‐MS eliminated the drying‐down step and the extract was diluted and injected into an LC‐MS/MS system with a cycle time of 2.5 min/sample. The retention times of trimetazidine and IS were approximately 1.1 and 1.7 min, respectively. Calibration curves were linear over the concentration range of 0.1–100 ng/mL, which can be extended to 500 ng/mL by dilution. The intra‐ and inter‐batch precision, accuracy and the 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 were all <15%. This method was successfully applied to determine trimetazidine concentrations in rat plasma. Copyright © 2014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8.
9.
10.
With the progres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uman beings explore the energy under-ground with thousands of meters. As a thermophysical parameter, initial formation temperature (IFT) plays an essentia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