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4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33篇
化学   57篇
晶体学   1篇
力学   5篇
数学   6篇
物理学   35篇
综合类   20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使用双沸点仪测定了丙酮、乙酸乙酯、对二氧六环、乙腈或三乙胺与甲醇或1,2→二氯乙烷以及二者混合物等十一组二元体系在99.3 kPa下的汽液平衡数据(T,x,p), 计算了有关体系的过量吉布斯自由能。结果表明, 六种非质子溶剂与甲醇组成的二元系GE>0; 乙腈或三乙胺与1,2-二氯乙烷组成的二元系GE>0, 而丙酮、乙酸乙酯或对二氧六环与1,2-二氯乙烷的二元混合物GE<0。从同种分子间或不同种分子间的缔合作用对上述结果进行了讨论。本文还在固定极性非质子溶剂(第三组分)物质的量浓度的条件下, 测定了非质子溶剂+1,2-二氯乙烷+甲醇三元混合物的汽液平衡数据, 考察了非质子溶剂的加入对甲醇+1,2-二氯乙烷二元系GE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在298.15K和常压下利用密度法测定了十几种α-氨基酸在水或氯化钾水溶液中的表观摩尔体积,由此得到了各氨基酸的偏摩尔体积和其相应的转移偏摩尔体积,以及氨基酸中侧链对其偏摩尔体积的贡献值.从理论上计算了各氨基酸在上述溶液中的水化数和体积相互作用参数.结果表明,氨基酸的转移偏摩尔体积值随着盐溶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大;氨基酸与共溶质间的相互作用以1∶1形式为主;氨基酸的水化数随盐浓度的增加而减小.对所得结果进行了定性讨论.  相似文献   
3.
The neodymium complex supported on styrene-maleic anhydride copolymer (SMA·Nd) has been prepared for the first time and found to be a highly effective catalyst for the polymerization of styrene. The SMA·Nd polymeric complex is characterized by IR and its catalytic activity, and the polymerization features have been investigated in comparison with that of the conventional Ziegler-Natta catalysts. When [Nd]=1×10~(-3) mol/L, [M]=5mol/L, Al/Nd=170(mol ratio) and CCl_4/Nd=50(mol ratio), the polymerization conversion of styrene gets to 51.6% in six hours, and the catalytic activity reaches 1852 gPS/gNd, which is much higher than that of conventional rare earth catalysts. The polymerization reaction has an induction period and shows some characteristics of chain polymerization. The polymerization rate is the first order with respect to the concentration of styrene monomer. Addition of FeCl_3 does not suppress the polymerization.  相似文献   
4.
建立了一种高效液相色谱同时测定甘蓝中阿维菌素类农药残留量的方法。用乙腈提取,三氟乙酸酐-N-甲基咪唑一乙腈衍生,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检测。试验结果表明,阿维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在0.001、0.01、0.1 mg/kg添加回收率分别为90.24~104.33%和87.18~96.01%;RSD分别为3.29~7.08%和2.55~6.13%。检出限为0.001 mg/kg。  相似文献   
5.
对高液限原状粘土进行了增湿和脱湿两种不同干湿循环路径中不同含水量变化的高液限粘土快剪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干湿循环增湿和脱湿过程中含水量的增加或减少对粘土抗剪强度具有较为相同的弱化或强化效应,具体表现为含水量的增加会导致高液限粘土的粘聚力呈近似幂函数形式衰减,内摩擦角呈近似二次函数形式衰减;对于相同的含水率,增湿和脱湿过...  相似文献   
6.
针对固液两相流粒子冲蚀钻头内流道磨损机制,应用固液两相流离散相模型(discrete phase model,DPM),建立钻头内流道冲蚀磨损的物理模型,获得粒子参数对内流道磨损的影响规律,并进行室内实验,验证DPM模型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粒子对钻头内流道冲蚀磨损主要分布在内流道收缩面,越靠近钻头中心轴线,磨损率越大;随粒子入口速度的增大,内流道平均磨损率增大;随粒子直径的增大,内流道平均磨损率先减小后增大,最后趋于稳定,当直径为2.0 mm时平均磨损率最小;随粒子体积分数的增大,内流道平均磨损率近似呈直线增加;当粒子入口角度为50°时,内流道平均磨损率最大;压力对于内流道磨损影响较小;进行100 h磨损实验后,钻头内流道的磨损率减小了0.80%。  相似文献   
7.
运营公路路基病害快速无损综合检测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现有路基病害无损检测方法检测精度低、速度慢、对交通影响大以及很难在运营公路上进行路基病害检测等问题,本研究从探地雷达、高密度电法及瑞雷波法检测原理出发,对上述3种检测设备进行改造,设计了路基病害综合处理平台,提出了运营公路路基病害快速无损综合检测新技术.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空气耦合天线探地雷达,并对高密度电法电极及瑞雷波法检波器布设方法进行改造,可实现公路路基病害快速检测;以不同检测方法检测指标及检测对象互补性为基础,采用多传感器融合的数据采集和处理方法,可实现路基病害综合检测;通过路基病害综合处理平台,可实现路基病害检测数据的联合解译及路基病害的可视化及网格化显示.运营公路路基病害快速无损综合检测新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路基病害检测精度与效率,大大促进路基检测与养护水平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汽车行驶过程中减振器弹簧压并状态下翼子板内流场特性的变化,将该状态下的减振器简化为三维变截面圆柱模型,并建立变截面圆柱绕流三维流场模型,利用Transition SST四方程转捩模型模拟低、中、高3种车速对大、小圆柱绕流涡旋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绕流后尾涡的大小、形态、上升角均受圆柱直径、雷诺数及边界条件的影响,在变截面处验证“下洗”运动对N区边缘涡生长的直接作用及对L区涡旋分布的干扰作用;3种流速下适合绕流涡旋振动压电能量回收的最优夹角分别为±10°,±15°,±20°;在有界的高雷诺数流场下对变截面圆柱绕流涡旋重新分区,发现新的涡旋连接方式.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复杂狭窄环境下的垂直泊车便捷性和安全性,提出一种基于回旋曲线的垂直泊车轨迹规划与跟踪控制方法.首先,将垂直泊车轨迹规划问题解耦成路径规划问题和速度规划问题,并基于回旋曲线规划曲率连续的垂直泊车路径,以及基于五次多项式曲线规划垂直泊车速度.随后,将垂直泊车轨迹跟踪控制问题解耦成垂直泊车路径跟踪控制问题和垂直泊车速度跟踪控制问题,并基于䦶Euclid Math OneLA@2增益控制理论和预估模型设计非时间参考泊车路径跟踪䦶Euclid Math OneLA@2增益控制律,以及基于PID控制设计垂直泊车速度跟踪控制律.最后,结合硬件在环试验平台对所提出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垂直泊车轨迹规划方法得到的泊车路径曲率是连续的,且所提出的垂直泊车轨迹跟踪控制方法在泊车位宽度与车辆宽度之差大于0.655 m时可以安全、精确地引导车辆停放在泊车位.  相似文献   
10.
利用MPTC型气泡压力张仪研究了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溶液在不同NaCl 浓度下的动态表面吸附性质, 分析了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表面吸附层和胶束中形成双电层结构产生表面电荷对动态表面扩散过程和胶束性质的影响. 结果表明, SDS在表面吸附过程中, 表面电荷的存在会产生5.5 kJ·mol-1的吸附势垒(Ea), 显著降低十二烷基硫酸根离子(DS-)的有效扩散系数(Deff). 十二烷基硫酸根离子的有效扩散系数与自扩散系数(D)的比值(Deff/D)仅为0.013, 这表明SDS与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不同, 在吸附初期为混合动力控制吸附机制. 加入NaCl可以降低吸附势垒. 当加入不小于80 mmol·L-1 NaCl后, Ea小于0.3 kJ·mol-1, Deff/D在0.8-1.2之间, 表现出与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相同的扩散控制吸附机制. 同时, 通过分析SDS胶束溶液的动态表面张力获得了表征胶束解体速度的常数(k2). 发现随着NaCl 浓度的增大, k2减小, 表明SDS胶束表面电荷的存在会增加十二烷基硫酸根离子间的排斥力, 促进胶束解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