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2篇
物理学   2篇
综合类   1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考虑到晶体结构与电子能带结构,在 Hubbard 单带模型中引入电子与激子的互作用项,对有些氧化物超导体的反铁磁绝缘体—金属(超导)转变现象(M—I 转变),氧化物超导体的高 Tc 原因及二维特性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Bi系超导体高Tc(2223)相的形成机制。提出Bi系氧化物超导体高Tc相的形成过程是:首先Sr-Ca-Cu氧化物(Ca_(0.85)Sr_(0.15)CuO_2)与低Tc(2212)相反应形成高Tc相的核,然后样品内2223相核通过象结晶学中晶体生长那样的方式长大成2223相晶粒。2223相成核过程中Sr-Ca-Cu氧化物的形成途径有两条:一条是通过固相反应从Ca_2CuO_3和SrCaCu_5O_8的平衡中形成;另一条是通过液相反应从2212相,Ca_2PbO_4和CuO之间的反应直接形成。固相反应的速度远小于液相反应的速度,从而2223相核的形成速度在液相反应下得到加快。通过高Tc相的形成机制,提出Pb对Bi系超导体高Tc相形成的作用是:它只加速2223相的成核,而对2223相的成长不起作用。最后利用2223相形成机制,烧制出具有织构的样品。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电子间在有效排斥互作用下的超导电性,发现当能带宽度W〈E,(E=e^1/λ-1/c)时,存在电子对;当W〈Ec,a时,电子对消失,从而认为在电子对消失的区域,描写超导电性的应该是某种准粒子对,而不是电子对。  相似文献   
4.
Bi 系超导材料的制备过程已为人们所掌握,但要制取高质量的单相高 T_c 相仍很困难.人们采用改变成分,获得了几乎单相的样品,但对超导材料的超微结构与性能的关系仍很少进行研究.为此,笔者采用不同配比制成不同性能的超导材料,对结构及性能关系进行研究,然后利用结构性能关系找出比较理想的配比.用 Bi_(2-x)Pb_xSr_2Ca_2Cu_3O_y(x=0、0.2、0.4、0.6、)A 组样品及 Bi_(2-x)Pb_xSr_2Ca_4Cu_5O_y  相似文献   
5.
6.
7.
根据元素、合金和化合物,特别是高温氧化物超导材料的一些新的实验结果,重新分析了Matthias经验规律.发现碱金属、碱土金属元素发生超导电性的峰值出现在平均价电子数为2,5和7处,A-15化合物、碳和氨化合物超导转变温度的峰值出现在5和7处.对于分析Chevrel硫化物和氧化物超导体的特性,合理的方法是计算其平均化合价,二者Tc的峰值在2附近,处于同一区.  相似文献   
8.
分析电子间强关联效应对二维态密度的VanHove奇异性及超导电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强关联不改变二维态密度的VanHove奇异性,但产生一常数态密度.此常数态密度与掺杂有关,从而认为超导体的Tc与掺杂有关;强关联还将使同位素效应的指数(a)进一步减小,而且随掺杂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9.
报道一种高质量Bi系2223相超导体块材样品合成方法。利用2223相形成机制:2212 Ca_2PbO_4 CuO—→2223晶核—→2223晶粒。首先合成2212相样品,然后用普通固态反应方法,合成2223相块材样品。交流磁化率及x射线粉未衍射实验结果显示,样品内几乎为单相2223超导体,扫描电镜(SEM)结果显示样品内晶粒有强烈织构。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电子间在有效排斥互作用下的超导电性.发现当能带宽度W>Ec,o()时,存在电子对;当W<Ec,o时,电子对消失.从而认为在电子对消失的区域,描写超导电性的应该是某种准粒子对,而不是电子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