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化学   6篇
综合类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无机化学实验由于开设有验证性实验项目,试剂种类多,毒性大。如果不加强管理,不仅浪费试剂,还容易对环境造成污染。所以对于无机化学试剂的管理是实验技术人员日常工作中的首要工作。下面就结合作者几年来的一些工作经验,从固体化学试剂、纯的液体化学试剂和自己配置的溶液和制备实验所得产品的管理三个方面浅谈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2.
以“酸碱滴定分析法”为例,依托自建药学专业SPOC课程资源,构建和实践了包含前端分析、教学过程和考核评价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通过全面分析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情和学习环境等,设计了线上课前预习、线下课堂教学、线上课后拓展等3个步骤相衔接的教学过程,建立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突出过程性评价的综合考核方式。通过反思整个教学过程,对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主要优势和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纪永升  夏彬彬  栾锋  张晓昀  张海霞 《色谱》2010,28(9):826-832
采用半经验量子化学PM3的方法计算出130个有机化合物的描述符,用启发式方法分别对化合物在全二维气相色谱的3支色谱柱上的保留值建立了相应的定量结构-保留相关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检验。所建模型呈现较好的线性,相关系数的平方(R2)均大于0.88,标准偏差(S)均小于0.105,留一法交互检验的相关系数的平方(R2cv)与所建模型的R2相当,说明模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化合物的预测结果显示所建模型有较准确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4.
利用C18固相萃取膜和小玻璃磁子自制固相膜微萃取搅拌棒,首次建立了测定小体积水样中农药残留的样品处理技术.优化了萃取和解析条件,最佳条件:样品体积35 mL;萃取温度30℃;搅拌速率900 r/min;萃取时间和解析时间均为120 min,解析溶剂为甲醇,体积0.45 mL.方法的检出限为0.8μg/L(S/N=3).检验了该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RSD小于5%).在此条件下测定了黄河水中多效唑的含量,结果证明黄河水中该物质的残余量在检出限以下.  相似文献   
5.
根据三草酸合铁(Ⅲ)酸钾制备实验的实际情况,对硫酸亚铁铵制备三草酸合铁(Ⅲ)酸钾的实验条件进行探索.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设计对实验条件进行筛选,确定了最佳合成条件.通过优化实验条件,使副反应明显降低,实验的重现性和纯度都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6.
一般国产的化学试剂标签上只标注出厂批号(或生产日期),未标注有效期及失效日期,那化学试剂的保质期一般是多长时间呢?就像标准溶液不同,有效期亦不同一样,不同的化学试剂有效期也不一样。主要由化学试剂的性质、保存方式和应用决定。  相似文献   
7.
化学实验室是中医药类高校学生进行化学实验的场所,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场所。要保证学生能有序、安全、有效地训练,掌握好每一项实验技能,逐渐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方法和工作习惯,以及实事求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首先必须认知化学实验室,进而有效开发和利用化学实验室教学资源。只有长期坚持,才能养成良好的素养。  相似文献   
8.
采用绿色环保、生物兼容的寡糖(γ-环糊精)配体,与钾合成新型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K+-CDMOFs,并对其进行透射电镜、傅立叶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表征。用循环伏安法和差分脉冲伏安法研究了铜离子在K+-CD-MOFs修饰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并对电解液、p H值和扫速进行优化。结果显示,在p H 5.0醋酸缓冲溶液,扫描范围-0.4~0.4 V,扫速0.1 V/s的条件下,铜离子浓度在0.1~91.7 mg/L范围内与其峰电流呈良好线性关系,检出限(S/N=3)为0.018 mg/L,表明这种新型材料有较好的电化学活性。同时考察了钙、锌、镁、铅、镉、汞离子对铜离子测定的影响,结果显示合成材料表现出良好的选择性,除汞离子外,其他阳离子对峰电流无明显影响。该方法灵敏度高、重现性好、稳定性高,具有一定的抗离子干扰能力,可快速、准确用于工业废水中铜离子的测定。这种新型有机骨架材料制备的电化学传感器在重金属检测中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9.
在仪器分析课程中设计混合教学模式,包含前端分析、课前线上学习、线上线下联结、线下课堂教学、课后指导、学习评价。以“气相色谱分析法”为例,通过全面分析学情、梳理教学内容、设计线上线下教学过程、突出过程性学习评价,充分探究混合教学模式在仪器分析课程中的实践运用。通过教学反思,探讨混合教学模式的应用优势及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