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6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通过对铝合金铸锭在旋转磁场作用下凝固过程中的传热、传质和组织状态的实验研究,分析了旋转运动作用下产生倾斜柱状晶的原因;确定了Al-Cu合金在某一旋转运动条件下产生倾斜柱状晶的溶质含量的临界值和其它一些规律;并分析了电磁搅拌产生特征偏析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实验探索了铜对含硼球墨铸铁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铸态下随铜量增加,石墨数量增加而碳化物含量减少。  相似文献   
3.
过去文献中,有的认为共晶石墨是从液态铁水中直接析出长大的。本文通过热力学分析和对共晶铁水,对以 10~6℃/s 的高速冷却条件下制取的试样,进行X光、电子衍射等分析,得出不同于以上结论的看法。认为一方面当过热度不高时,在共晶态的液态铁水中虽已有游离态的石墨短程序存在;但另一方面在石墨结晶过程中 Fe_3C 的分解也是重要的,(即间接石墨化过程),不容忽视。高于临界温度 T_k 时,有利于 Fe_3C 的形成,且Fe_3C 比石墨更稳定;低于 T_k 时则 Fe_3C 不稳定,有自发分解为 Fe 与C的倾向。T_K 受化学成份的影响很大。可以认为,游离的石墨短程序固然是石墨结晶的核心,但在石墨长大的过程中,由于 Fe_3C 的分解而提供的碳也起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4.
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和图像分析仪等检测手段,研究了离心渗铸铁基陶瓷颗粒复合材料的结合界面。结果表明:粒子在基体中分布均匀,粒子含有率可达23%—32%;粒子与基体界面无元素富集,无反应产物,但加热至 900℃,保留 180 min后,SiC 开始有少量分解,Si 向基体方向扩散,C 在粒子周围富集;复合材料比基体材料耐磨性提高 40倍。  相似文献   
5.
在相同试验条件下,在腐蚀液酸、碱、盐等介质中,做了浸渍腐蚀、晶间腐蚀等对比试验,并测定了恒电位极化曲线。结果表明,高强压铸铝合金比一般铝硅合金具有较好的抗腐蚀性能,从试验和理论上验证了铝硅合金在高速冷却下凝固时,提高含铜量并不降低其抗腐蚀性能。  相似文献   
6.
铁基/SiC颗粒复合材料界面的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铸造合金颗粒复合材料中的增强相(SiC颗粒)与基体(铸铁)界面结合的形态及影响因素,界面结合机制和稳定性,提出了改善界面结合状态的方法。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离心铸造工艺制取铁基/SiC颗料复合材料,通过金相分析和电子探针等测试手段,研究了经不同的主温处理后铁基/SiC颗粒复合材料界面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