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0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1
1.
红色记忆是中国共产党革命建政的历史产物,也是社会转型期的人民群众的一种政治心理叙事。在革命与后革命两分的前提下,辅以社会学的想像力、民族志的观察力,从日常生活与国家制度的维度管窥红色记忆并进行质性研究,这应该是一种可行的路径。  相似文献   
2.
历史上广大壮族地区长期受到中国传统主流意识形态的浸润。官方主导的儒家学说提倡"修齐治平",把政治伦理化和伦理政治化。基于此,儒家意识形态的"仁义礼智信"在壮族地区得到了广泛传播。而壮族人民在接受"仁义礼智信"的教化的同时,也在自身独特的口述传统中演绎着这些至今还发挥作用的修身思想。具体而言,包括厚仁载物、重义轻利、明礼守法、崇智尚勤、讲信修睦。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早期思想属于思想史(观念史)的范畴。开展邓小平早期思想研究应在陈列史料的基础上,以大历史观的视野,兼顾重点论与整体论,统分结合进行跨学科研究,方能揭示邓小平早期思想的真谛,赋予其应有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4.
瓦氏夫人是壮族土司岑猛的妻室,著名的抗倭将领。她一生的政治行为从个人生活史短时段的层面上看,可以折射出她个人的心路历程、修齐治平观和政治道德理想;从田州岑氏土司家族史中时段的层面上看瓦氏夫人的伦理政治,可以管窥壮族土司变迁史的一个横断面;从大历史、长时段的层面上看瓦氏夫人的政治道德理想,可以看作是儒家意识形态从中心向边缘传播过程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5.
苏维埃既是革命年代的阶级话语,也是改革年代的阶层话语.作为前者,它指向了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时期所建立的一种根据地政权.作为后者,它指向了当前居住在城市底层的散工.苏维埃的旧词新意现象要求从概念史的角度梳理作为阶级话语、阶层话语的苏维埃,还原其“气”与“势”的现实本相,透析苏维埃现象背后社会群体的行动与态度.包容性增长与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  相似文献   
6.
合理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西方政治思想史”的教学进行定位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在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下,坚持逻辑与历史相统一、阶级分析法与历史分析法相结合,合理地对“西方政治思想史”进行课程名称定位、起止时间定位、传播空间定位和教学内容定位.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对于周边少数民族聚居区采取“和而不同”的文化政策使得国家意识形态——儒家学说中的“修齐治平”思想在历史上长期浸润广大壮族地区,并形成了大传统与小传统的良性互动。“修齐治平”中的齐家思想在既是“异域”也是“旧疆”的壮族地区得到了广泛传播和认同,并以自身独特的口述传统演绎这些至今还发挥作用的家庭伦理。具体而言,壮族政治伦理之齐家思想包括男女婚嫁观、夫妇恩义观、父慈子孝观、妯娌手足观和邻里和睦观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社会把政治伦理化,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德要求。在长期的发展中,壮族人民也用自己的方式传承这种理念。《传扬歌》与《布洛陀经诗》这两部在“那”文化圈广大壮族地区流传的经典著作,就记载了壮族先民的政治伦理之治平思想,主要包括天命观、民本观、抗争观、公平观、民权观。  相似文献   
9.
文章分析了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价值,论证了补偿制度的可行性,提出从补偿对象、补偿标准和方式、补偿资金来源和补偿程序方面构建中国特色的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具体制度。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社会转型期可以划分为短时段、中时段和长时段。不同时间段的社会转型都给壮族政治伦理的研究带来了一定的困境。这种困境主要表现为三方面:不同语境下不同问题与逻辑如何对接;外来理论方法如何与壮族思维方式契合;如何以现代概念诠释壮族政治伦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