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化学   2篇
物理学   4篇
综合类   18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负反馈放大电路三种分析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将负反馈放大电路的三种分析方法从三个不同的侧面进行了比较 ,从而使三种方法的特点更加明了 ,以达到用适当的方法解决负反馈放大电路分析的有关问题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采用传统的水热法,以氯化镉(CdCl2·2.5H2O)和硫脲(H2NCSH2N)为前驱物,通过调节反应条件合成了枝蔓状CdS纳米晶。采用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了产物的物相和形貌。结果表明:合成的产物均为六方相CdS结构,并且产物的形貌随前驱物浓度、反应时间的改变而改变,在反应时间较长的情况下产物均为枝蔓状。  相似文献   
3.
采用传统的溶剂热技术,以无水乙二胺(en)为溶剂,CdCl2·2.5H2O和硫脲(H2NCSH2N)为镉源和硫源,在相同的反应时间下,经过不同的反应温度合成了CdS纳米晶.利用X射线衍射(XRD)图谱和扫面电子显微(SEM)图像对CdS纳米晶产物进行表征,结果显示产物均为六方相的结构,当温度低于160℃时,产物为纳米颗粒状;当温度高于160℃时,产物为CdS纳米棒状.同时,着重研究了添加剂(硫脲)的添加量对CdS纳米颗粒再结晶产物形貌转变的影响,并分析了产物形貌转变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4.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中的广义梯度近似系统研究Mn(SiO2)3(M=Fe,Co,Ni;n=1-3)团簇的几何结构、光电性质和磁学性质.结果表明:Fe,Co原子相对于Ni原子更易于在(SiO2)3团簇上聚集;通过分析团簇的分裂途径及其产物,发现稳定性较好的氧化硅是一种很好的用于负载过渡金属"岛膜"的载体材料;Mn(SiO2)3团簇的能隙恰好位于近红外光谱范围内.通过磁性分析发现,该复合团簇的磁矩主要局域在过渡金属原子周围,而且,Fe2(SiO2)3和Co3(SiO2)3具有相对较大的磁矩,这主要源于过渡金属原子的d轨道间相互耦合.能隙和磁性两方面性质进一步肯定了二氧化硅磁性复合材料在医学界被用作光动力靶向治疗的可观前景.  相似文献   
5.
在工程实际应用中,引进威立雅水务工程有限公司先进成熟的高密度加砂沉淀工艺,通过投加微砂及沉淀微砂的回流,充分利用沉淀微砂的剩余活性,通过增加絮凝反应必需的絮凝核心,增加水中颗粒的浓度,有效提高颗粒的碰撞机率,消除低温、低浊引起的不足,而且抗冲击负荷能力强,是一项值得推广的低温低浊水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Multisim 10仿真软件的功能及特点,并在教学中引入Multisim 10仿真软件。利用该软件以电压串联负反馈放大电路为例,阐述对负反馈放大电路进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将课程中难以理解的现象及结论,利用仿真软件即时地以图形、数字或曲线的形式来显示,从而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相似文献   
7.
通过本构关系矩阵探讨了双各向同性介质中二特征波在KDB系中的传播速度和极化特性 ,并得到了一些结果。  相似文献   
8.
本文着重就受准周期调制的双能级系统做了分析,并就如何计算其关联函数,用它来分析系统是否出现混沌的方法过程给予了计算,在此基础上得出了一些结果。  相似文献   
9.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中的广义梯度近似(GGA)系统地研究了Snm On(m=1~3,n=1~2m)团簇的几何结构和电子性质.当m=n时,团簇的基态结构为Sn和O原子彼此相邻的环形结构,当nm时,团簇易于形成链状结构.研究发现:氧化锡团簇的物理和化学特性类似于氧化硅,主要表现为非金属性.对分裂途径、分裂能和能隙(HOMO-LUMO Gap)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类氧化锡(Snm Om)、Sn2O3和Sn3O4团簇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可以作为构建团簇聚合物材料的基本单元.而且,氧化锡团簇的稳定性主要与其组成成分和结构有关,与团簇大小无关.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电子技术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作了初步的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围绕如何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对《电子技术实验》的教学环节的实施方法作了尝试性的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