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综合类   5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2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亚文化的形成可能影响组织文化的发展,通过对高校图书馆形成各种亚文化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对构建组织文化提出探讨,使图书馆形成"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服务文化。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重庆北碚缙云山生态系统中4种群落的4种土壤酶活性的分布特征,季节动态及其与四川大头茶(Gordoniaacminata)的关系,结果表明:(1)土壤酶活性具有明显的层次性,即A(腐殖质层)〉B(沉积层)〉C(母质层),4种土壤酶活性之间,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2)A,B两层的4种土壤酶活性的均以含四川大头茶的群落最高,在不含四川大头茶的群落中,以常绿阔叶林高,在含四川大  相似文献   
3.
岷江下游五通桥区土壤的铅污染分布格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岷江下游五通桥区境内采集了93个土壤样品,分析检测其重金属Pb的含量水平.在ARCGIS等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的支持下,以地统计学原理等空间分析方法,分析数据的空间自相关特征以及变异函数特征,以讨论流域范围内的Pb污染分布格局.结果表明:研究区的土壤Pb含量水平较背景值增加了14.88%,具有大范围低强度的Pb污染特征;城乡结合部和沿岷江两岸是Pb污染的主要发生区;土壤Pb的分布具有一定的空间异质性,其空间自相关性和分布格局与岷江的地理走向关系密切,初步认为Pb元素有沿岷江向下游迁移的趋势;区域范围内的Pb污染来源较为隐蔽且不确定,具有一定的面源污染特征.  相似文献   
4.
通过川西亚高山野外大型控制实验,研究了红桦不同密度下的根系生物量、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和根际土壤酶活性对短期升高温度(ET,相对室外平均升温2.4±0.4 ℃)、升高大气CO2浓度(EC,平均增加15.5±1.0 μmol·L-1)及交互作用(ETC,生长室相对室外平均升温2.2±0.5 ℃并CO2浓度平均增加15.8±1.2 μmol·L-1)的响应.初步结果表明:升高大气温度或CO2浓度均能够显著促进红桦低密度和高密度下单株根系生物量;升高温度和CO2浓度及二者共同升高对微生物类群和数量影响不同,升高温度细菌、真菌数量以及低密度下放线菌数量显著增加,而高密度下放线菌数量显著下降;升高CO2浓度下高密度时细菌和真菌数量增加而低密度下均显著下降;升高温度(ET)显著抑制高、低密度下红桦根际土壤多酚氧化酶活性,升高CO2(EC)根际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在2种密度条件下均不同程度升高,土壤脲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则降低;ETC条件下,根际土壤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在2种密度下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降低,但脲酶活性在高、低密度条件下对ETC表现出不同的响应结果.  相似文献   
5.
干热河谷区不同坡位引种巨菌草根系生长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沙江干热河谷生态脆弱区因高温和干旱等恶劣的自然环境条件,导致该区域的植被恢复和生态治理成为一大难题.以引种栽培的巨菌草为对象,研究了干热河谷核心区不同坡位巨菌草根系生长特征,分析了该物种在干热河谷区的生态适应性和引种可行性.结果表明:经过2年的引种试验,巨菌草在所选区域的上、中、下坡位均能正常存活和生长;巨菌草根系平均直径、生物量、C含量、C/N质量比及C/P质量比随根序等级的增加而增加,比根长(SRL)、根长密度(RLD)、根体积密度(RVD)、根表面积密度(RSAD)、N含量、P含量及N/P质量比随根序等级的增加而减小;不同坡位各等级根序根系生物量、直径、RLD、RVD及RSAD均表现为中坡下坡上坡,SRL表现为上坡下坡中坡;不同坡位各等级根序根系C含量及C/P质量比表现为下坡上坡中坡,N、P含量及N/P质量比表现为下坡中坡上坡,C/N质量比表现为上坡中坡下坡.总体来讲,巨菌草在干热河谷地区各坡位均能正常生长,中坡坡位的巨菌草生长状况最佳.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重庆北碚缙云山森林生态系统中4种群落的4种土壤酶活性的分布特征、季节动态及其与四川大头茶(Gordoniaacuminata)的关系,结果表明:①土壤酶活性具有明显的层次性,即A(腐殖质层)>B(沉积层)>C(母质层).4种土壤酶活性之间,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关系;②A,B两层的4种土壤酶活性均以含四川大头茶的群落最高.在不含四川大头茶的群落中,以常绿阔叶林高;在含四川大头茶的群落中,过氧化氢酶活性和酸性磷酸酶活性以常绿阔叶林高,转化酶活性和蛋白酶活性以四川大头茶重要值高的群落高;③土壤酶活性(A层)的季节变化规律很明显,但不同的酶类,其变化规律不同,这与四川大头茶的两个落叶高峰和环境因子有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