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化学   3篇
综合类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提出了“环境链”与“环境链效应”概念,重点探讨了四大环境链———(水环境链、大气环境链、地质环境链与生态环境链)中的水环境链及其链结构、链效应关系,并指出环境中的某一环节的破坏都将导致其它环境或环节的连锁反应,影响整个环境系统与生态系统的平衡。  相似文献   
2.
该文介绍利用航磁异常的离散型和集中型两类特征参量进行统计假设检验,对航磁场分区,以及仅用离散型特征量作统计分区的方法。经过在川中地区初步应用,获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前言我们这里所说的起伏地形,主要是指可以近似简化为单斜坡、山脊、山谷以及它们的组合之类的地形。目前在这些地形上进行磁测工作,在解释方面遇到的主要问题乃是地形改正问题。但现有的一些地改方法,有的计算繁杂,有的精度不高,有的不便于野外应用。为了寻求在起伏地形上不经过地改的直接解释方法,我们在郭绍雍老师提出的  相似文献   
4.
西藏冈底斯南麓是我国重要的一个火山-岩浆弧.自中生代以来,受特提斯演化以及后期陆内汇聚碰撞造山作用的控制,地块广泛发育花岗岩.其中,部分花岗岩具有较强的磁性,造成了航磁异常,它们的展布方式也决定了航磁异常的格架.探求航磁异常与花岗岩的联系对于迅速评价航磁异常、圈定隐伏岩体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以多尺度边缘检测为手段对研究区航磁异常格架进行讨论,再以区域花岗岩的主微量元素对花岗岩成因进行讨论.1)东段北东向航磁异常主体是由新生代花岗岩所引起,西段存在北东向和北西向两个航磁异常,分别对应于晚白垩纪、第三纪花岗岩.2)新生代东西两段花岗岩磁性的差异与东西两段造山强度有关系.  相似文献   
5.
以酚酞作为光谱探针,采用竞争紫外-可见光谱法研究了β-环糊精与链状饱和一元醇的包合作用。通过测定包合物的稳定常数和热力学参数发现,β-环糊精对饱和一元醇的包合作用随醇的碳原子数的增加而增加,且对支链醇的包合稳定性要高于相同碳原子数的直链醇。β-环糊精与链状饱和一元醇分子间的疏水相互作用和空间匹配效应可能是影响包合作用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6.
脊肌萎缩症(SMA)是一组常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居致死性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第二位。近年来,在SMA的分子遗传学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可能与运动神经元存活基因、神经元凋亡抑制蛋白基因和P44基因的突变有关。  相似文献   
7.
航磁原始数据是深部和浅部各类地质体的综合反映,为了增强ΔT异常的分辨能力,对航磁原始数据进行了位场转换处理.  相似文献   
8.
几种不同类型金矿的高精度磁测异常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许多金矿的赋矿(或伴生)岩石与其周围岩石之间存在着磁性差异,如与中基性脉岩有关的金矿成因模式矿床、破碎蚀变火山岩型金矿等,在其上能观测到磁异常.即使是河床底部缝隙中与砂金相伴沉淀的重砂,由于铁磁性矿物含量较高,与其附近砂石之间存在磁性差异,利用高精度质子磁力仪,也能观测到比较明显的磁异常.在西藏自治区及四川省一些金矿床(点)上的研究取得了良好的进展,对砂金矿、锑金伴生型金矿,中基性脉岩型金矿上的高精度磁测异常特征有了新的认识,为利用高精度磁测方法间接寻找金矿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9.
利用模糊数学知识,对物探工作已知区和未知区的各异常,选择描述其特征的数量化指标,构成各异常的模糊集,然后采用ISODA-TA模糊聚类方法,将巳知区异常分成地质、物探特征各异的若干类,作为已知模式。进而对未知区各异常作间接模式识别,将其归入和已知模式中贴近度最大的那个模糊集,从而将“从已知到未知”这一解释推断原则定量化、客观化。运用该方法对大足一壁山一带航磁剩余异常的间接模式识别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淀粉是由葡萄糖缩聚而成的一种天然高分子化合物,作为自然界来源非常丰富的一种多糖,是人体的主要能量来源与工业加工的重要原辅料.淀粉分子中含有的丰富羟基使其具有较强的亲水性,成糊后具有增稠稳定、黏接等作用,胶体特性显著.但是,天然淀粉因自身结构的局限性、分子链易重排,其应用范围和效果受到一定限制.因此,本文综述了淀粉颗粒结构和分子结构对其胶体特性的影响,阐述了通过物理、化学、生物改性及植物遗传育种等方式精准设计淀粉结构的原理和方法,实现淀粉胶体性能的调控,以期为淀粉胶体的科学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